星期一, 7月 28, 2008

香港的「實用」天性

香港的「實用」天性
香港政府日前稱,由於李小龍故居建築「風格簡單,無獨特建築元素,故無保留價值」,因此不會為私人界發展此項目提供經濟誘因。香港官僚又再一次暴露了他們那只考慮「實用性」的死腦筋。其實,從香港開埠一百五十多年以來,在英殖民政府的刻意操作下,這種思維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拔除。
一切以實用為主,不重視人文內涵,是香港的「與生俱來」的模式。從香港大學的歷史即可看出。香港大學的前身是「香港西醫書院」,也就是國父孫中山就讀那所,成立於一八八七年,一九一一年港大成立時併入港大。這就充分顯示出「實用」的「天性」,與歐美大部份百年大學的背景大異其趣。
即使港大成立,宗旨是什麼呢?其實也只不過是培育一群的「行政精英」,不是創意人才,也不是人文知識份子。這就是為什麼香港人文會如此弱,香港受英國一百五十多年統治,但不曾出現過高水準英語作家的原因(連出生在千里達的印度裔奈波爾都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2008-7-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