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道
http://www.asanga.com.tw/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In showing gratitude, we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person. --證嚴法師《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by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星期五, 6月 30, 2006
「許哲誠.陳雋騫:福幼 06 動心音樂會」
「許哲誠.陳雋騫:福幼 06 動心音樂會」
這個音樂會,是由「福幼基金會』主辦,「福幼基金會』是1993年全港演藝界為華東大水災發動「減災扶貧大行動』的延續,以曾志偉為主席,聯同其他 9 位當年的發起人,看見當時的中國實在很窮,大行動過後,繼續做減災扶貧的工作,但中國這麼大,應該如何做?就由孩子做起,推動棟樑、寄養(孤兒)、復康(殘疾孤兒)計劃,所以稱為「福幼」。宗旨是「以有限的生命,延續無限生機」,我們今日的扶持,是希望將愛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種下,等他們長大之後,繼續扶助需要扶助的人。
至今,「福幼」已經走過 12 年了,資助了10個省超過 100,000人次的「貧、孤、殘」的孩子。雖然,現在中國富起來,但,中國有超過 70% 土地是山區,在眾多的山區裡,貧仍是貧,孤仍是孤,殘仍是殘,尤其中國適齡的殘疾兒童,龐大達 600萬,等於香港人口,而復康服務才剛剛起步,實在非常需要繼續支援。
「許哲誠.陳雋騫:福幼 06 動心音樂會」由台灣失明鋼琴家許哲誠、香港傑出青年鋼琴家陳雋騫,攜手演出。 許哲誠是「慈濟基金會」資助到奧地利進修鋼琴,並憑家人的不離不棄,自己的努力精進,克服失明困難,成為國際級水準的鋼琴家,經常為「慈濟」慈善活動義務演出。同時,陳雋騫也是憑自己對鋼琴的熱愛、專注,突破「彈鋼琴沒出息」的世俗眼光,成為商場音樂文化的第一人,而且成為 17 部舞台劇的音樂總監。
音樂會不但擁有國際級水準的鋼琴演出,同時擁有兩個深遠的意義:(1)港、台、傷、健的鋼琴家,義務攜手演出,為中國貧、孤、殘的孩子籌款。
(2)除了在大會堂演出慈善籌款場之外,也有一場免費欣賞場。因為,我們發覺,原來香港有很多人,是沒有機會欣賞音樂會的,例如身體和說話失控的痙攣人士。因此,許哲誠、陳雋騫走入弱勢社群,去到葵涌羅怡基特殊學校,為痙攣學生、學生家長免費演出。
一個既有水準,又有意義的音樂會,如你或你的朋友有興趣,歡迎購票欣賞、支持。門票現已在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
城市電腦銷票網:
http://www.cityline.com.hk/eng/events/urbtix.jsp
這個音樂會,是由「福幼基金會』主辦,「福幼基金會』是1993年全港演藝界為華東大水災發動「減災扶貧大行動』的延續,以曾志偉為主席,聯同其他 9 位當年的發起人,看見當時的中國實在很窮,大行動過後,繼續做減災扶貧的工作,但中國這麼大,應該如何做?就由孩子做起,推動棟樑、寄養(孤兒)、復康(殘疾孤兒)計劃,所以稱為「福幼」。宗旨是「以有限的生命,延續無限生機」,我們今日的扶持,是希望將愛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種下,等他們長大之後,繼續扶助需要扶助的人。
至今,「福幼」已經走過 12 年了,資助了10個省超過 100,000人次的「貧、孤、殘」的孩子。雖然,現在中國富起來,但,中國有超過 70% 土地是山區,在眾多的山區裡,貧仍是貧,孤仍是孤,殘仍是殘,尤其中國適齡的殘疾兒童,龐大達 600萬,等於香港人口,而復康服務才剛剛起步,實在非常需要繼續支援。
「許哲誠.陳雋騫:福幼 06 動心音樂會」由台灣失明鋼琴家許哲誠、香港傑出青年鋼琴家陳雋騫,攜手演出。 許哲誠是「慈濟基金會」資助到奧地利進修鋼琴,並憑家人的不離不棄,自己的努力精進,克服失明困難,成為國際級水準的鋼琴家,經常為「慈濟」慈善活動義務演出。同時,陳雋騫也是憑自己對鋼琴的熱愛、專注,突破「彈鋼琴沒出息」的世俗眼光,成為商場音樂文化的第一人,而且成為 17 部舞台劇的音樂總監。
音樂會不但擁有國際級水準的鋼琴演出,同時擁有兩個深遠的意義:(1)港、台、傷、健的鋼琴家,義務攜手演出,為中國貧、孤、殘的孩子籌款。
(2)除了在大會堂演出慈善籌款場之外,也有一場免費欣賞場。因為,我們發覺,原來香港有很多人,是沒有機會欣賞音樂會的,例如身體和說話失控的痙攣人士。因此,許哲誠、陳雋騫走入弱勢社群,去到葵涌羅怡基特殊學校,為痙攣學生、學生家長免費演出。
一個既有水準,又有意義的音樂會,如你或你的朋友有興趣,歡迎購票欣賞、支持。門票現已在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
城市電腦銷票網:
http://www.cityline.com.hk/eng/events/urbtix.jsp
星期三, 6月 28, 2006
星期日, 6月 25, 2006
《拉闊愛的人》(Pay it Forward)
《拉闊愛的人》(Pay it Forward)
http://www.payitforward.com/
http://ic.fes.org.hk/ic_publication/ic_pro/forward.htm
我日前在美兆看這部片(2000年的片),被感動得眼眶也濕了,不少伙伴都熱淚盈眶。這是一部簡單但充滿哲理的片。主題思想就是每個人都要無私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不求回報給自己,要求受助人做的事,就是把愛傳下去,去幫助三個需幫助的人,再將把愛傳給三個人的訊息一直傳下去。各位,一定要看這部電影,您才能深刻體會。我想,這的確是影響我最深刻的電影。
蕭偉基
2006/6/25
http://www.payitforward.com/
http://ic.fes.org.hk/ic_publication/ic_pro/forward.htm
我日前在美兆看這部片(2000年的片),被感動得眼眶也濕了,不少伙伴都熱淚盈眶。這是一部簡單但充滿哲理的片。主題思想就是每個人都要無私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不求回報給自己,要求受助人做的事,就是把愛傳下去,去幫助三個需幫助的人,再將把愛傳給三個人的訊息一直傳下去。各位,一定要看這部電影,您才能深刻體會。我想,這的確是影響我最深刻的電影。
蕭偉基
2006/6/25
星期六, 6月 24, 2006
全球必學杜拜學(遠見雜誌報導)
杜拜格局 用台北市的面積 做海空聯運基地
作者:楊瑪利、王一芝 攝影:陳之俊 2006.6 /全球必學杜拜學
很難想像杜拜的海空聯運基地,面積比整個台北市還大。 結合港口、機場、自由貿易區,再加上物流域整合平台, 杜拜又為世界留下一個驚歎號!
詳文請閱: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2139&Pg=1
作者:楊瑪利、王一芝 攝影:陳之俊 2006.6 /全球必學杜拜學
很難想像杜拜的海空聯運基地,面積比整個台北市還大。 結合港口、機場、自由貿易區,再加上物流域整合平台, 杜拜又為世界留下一個驚歎號!
詳文請閱: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2139&Pg=1
星期四, 6月 22, 2006
吉隆坡尊孔中學百年校慶訪華特輯
星期三, 6月 21, 2006
香港最有深度的真正喜劇大師詹瑞文
香港最有深度的真正喜劇大師詹瑞文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E8%A9%B9%E7%91%9E%E6%96%87&search_type=search_videos&search=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idOO-U0a24&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hRH5RfaEg&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2-76RK9VRk&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akgbUkSJ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3EWWqkAw&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3EWWqkAw&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4FkcpTI9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snSiB0oxs&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4xiLYW8f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3h2s-dcZY&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lAHKA9W2hk&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3595352222769181778&q=%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E8%A9%B9%E7%91%9E%E6%96%87&search_type=search_videos&search=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idOO-U0a24&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hRH5RfaEg&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2-76RK9VRk&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akgbUkSJ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3EWWqkAw&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3EWWqkAw&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a4FkcpTI9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snSiB0oxs&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4xiLYW8fM&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3h2s-dcZY&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lAHKA9W2hk&search=%E8%A9%B9%E7%91%9E%E6%96%87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3595352222769181778&q=%E8%A9%B9%E7%91%9E%E6%96%87
談新加坡選舉與政治(2001年)
新加坡目前正值國會大選期,政府在十月十八日宣布解散國會,十月二十五日提名,十一月三日投票,換句話說,選舉期只有短短的十多天,對反對黨極不利。這是世界上許多表面上有一人一票選舉制度但實際上不民主國家的執政者常用的技倆--以執政黨所擁有的官方行政資源、國家機器等優勢,「合法」的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打擊在野黨或異見者。而在新加坡這個連媒體也被政府間接控制,毫無新聞自由的國家,執政黨更能為所欲為了。
新加坡的選舉可說是全球罕見的,例如本屆八十四席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提名日已在沒有對手提名的情況下贏得五十五席,第十度執政。連內閣資政李光耀都對反對黨失望,因為「行動黨的新人無法通過反對黨的挑戰來提高自己的作戰經驗」。這可能是世界上僅有的如此大口氣的執政黨人。
別以為李光耀真的如此大方,上屆選舉(九七年),惹耶勒南(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位反對黨議員)、鄧亮洪等五位反對黨(工人黨)候選人,在靜山區集選區中,來勢洶洶挑戰行動黨的組合,行動黨如臨大敵,動用一切資源為其候選人助選,許多手段令人非議,才以五成五對四成五的得票率險勝。鄧亮洪還因此被行動黨多位領袖以誹謗罪告上法庭,資產被凍結,逼不得已離開新加坡,塑造了「悲劇英雄」的形象。
這一屆選舉,靜山區不見了,因為它已分別被併入其他三個選區,行動黨「怕輸」的動機表露無疑。為何行動黨上屆這麼緊張靜山區呢?因為它是一個五議席集選區(新加坡在一九八八年首創,一個集選區有三至六個議員不等,選民是選組合,並非選某單一候選人),如果行動黨失掉這一區,意味著它立即丟失了五席,而若這成真,將是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次發生的,是行動黨的空前大挫敗,所以他們無論如何要用盡一切法寶保住這個議席。
行動黨是全世界最強的執政黨,是無可置疑的。六五年獨立後,他們在前四屆選舉都囊括所有議席,數目五十八至七十五席不等,直至八一年的一場補選,工人黨籍的惹耶勒南險勝行動黨候選人,才為反對黨取得零的突破。在九一年,吳作棟接過李光耀棒子出任總理後的首次大選中,反對黨贏得四個議席(行動黨七十七個),即被視為「突破性」成果,輿論更指這是行動黨的「大挫折」。
行動黨甚至可以強到要自己製造虛擬的反對黨,像足了一場戲。例如八四年開始在國會設立非選區國會議員制度,若大選中沒有反對黨人當選,政府可以委任多至四個的反對黨人(選舉中得票率最高的四名反對黨候選人)為議員,以滿足人民要推選反對派議員進國會的心理。
總理吳作棟日前也表示,反對黨議員若不超過兩個,考慮在國會設立「影子內閣」,以針對不同政府部門提出替代政策。
另外,九三年舉行的首屆民選總統選舉中,行動黨為避免王鼎昌「鼓掌通過」,也自己製造對手,間接推出銀行家蔡錦耀「應戰」。但九九年總統選舉雖只有納丹一人參選,行動黨卻沒有「重施故技」。
反對黨人在獅城的遭遇是可憐的,尤其遇到李光耀這個法律高手,動輒以法律途徑將反對黨人搞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奇就奇在李光耀數十年來在數以十宗這類官司中從未輸過),例如惹耶勒南,雖然本身也是律師,但他自從參政以來,屢受行動黨人控告誹謗,前些年還因巨額賠償給行動黨人及訴訟費搞到破產,導致本屆不能參選,連上台演講也不被批准。這也是反對黨在新加坡難成氣候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只有一個強大的執政黨,新聞自由欠缺(因為李光耀不認為傳媒可以代表民意,而他才可代表民意,因為他是人民選出來的;他也不贊成傳媒的角色是應監督政府,而認為傳媒應協助政府建設國家),真正的民主欠奉,只能靠政府官員本身的自律,但它卻是全球最廉潔的國家,短短三十幾年由小港口變成國際大都會,人民安居樂業,城市井井有條,這是反對黨「沒有市場」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大部分老百姓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原因。這只能說,李光耀太厲害了,李光耀和新加坡都是奇蹟,李光耀這種資質的人不僅萬中無一,甚至億中無一(難怪他曾提倡優生學,甚至提倡高學歷者一人不應只有一票),但這不代表民主不重要。沒有李光耀後的新加坡,如果還是單靠政府本身的自律,輿論監督嚴重不足,政府依然強力打壓反對黨的生存空間,還能維持多長的榮景呢?
附:新加坡近幾屆大選結果
人民行動黨 反對黨
1980得票率 77.7% 22.3%
議 席 75 0
1984得票率 64.8% 35.2%
議 席 76 3
1988得票率 63.2% 36.8%
議 席 80 1
1991得票率 60.97% 39.03%
議 席 77 4
1997得票率 64.98% 35.02%
議 席 81 2
作者:余偉詩
28/10/2001
(原載信報)
新加坡大選專題:
http://www.zaobao.com/special/singapore/ge2006/ge.html
新加坡的選舉可說是全球罕見的,例如本屆八十四席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提名日已在沒有對手提名的情況下贏得五十五席,第十度執政。連內閣資政李光耀都對反對黨失望,因為「行動黨的新人無法通過反對黨的挑戰來提高自己的作戰經驗」。這可能是世界上僅有的如此大口氣的執政黨人。
別以為李光耀真的如此大方,上屆選舉(九七年),惹耶勒南(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位反對黨議員)、鄧亮洪等五位反對黨(工人黨)候選人,在靜山區集選區中,來勢洶洶挑戰行動黨的組合,行動黨如臨大敵,動用一切資源為其候選人助選,許多手段令人非議,才以五成五對四成五的得票率險勝。鄧亮洪還因此被行動黨多位領袖以誹謗罪告上法庭,資產被凍結,逼不得已離開新加坡,塑造了「悲劇英雄」的形象。
這一屆選舉,靜山區不見了,因為它已分別被併入其他三個選區,行動黨「怕輸」的動機表露無疑。為何行動黨上屆這麼緊張靜山區呢?因為它是一個五議席集選區(新加坡在一九八八年首創,一個集選區有三至六個議員不等,選民是選組合,並非選某單一候選人),如果行動黨失掉這一區,意味著它立即丟失了五席,而若這成真,將是新加坡六五年獨立後首次發生的,是行動黨的空前大挫敗,所以他們無論如何要用盡一切法寶保住這個議席。
行動黨是全世界最強的執政黨,是無可置疑的。六五年獨立後,他們在前四屆選舉都囊括所有議席,數目五十八至七十五席不等,直至八一年的一場補選,工人黨籍的惹耶勒南險勝行動黨候選人,才為反對黨取得零的突破。在九一年,吳作棟接過李光耀棒子出任總理後的首次大選中,反對黨贏得四個議席(行動黨七十七個),即被視為「突破性」成果,輿論更指這是行動黨的「大挫折」。
行動黨甚至可以強到要自己製造虛擬的反對黨,像足了一場戲。例如八四年開始在國會設立非選區國會議員制度,若大選中沒有反對黨人當選,政府可以委任多至四個的反對黨人(選舉中得票率最高的四名反對黨候選人)為議員,以滿足人民要推選反對派議員進國會的心理。
總理吳作棟日前也表示,反對黨議員若不超過兩個,考慮在國會設立「影子內閣」,以針對不同政府部門提出替代政策。
另外,九三年舉行的首屆民選總統選舉中,行動黨為避免王鼎昌「鼓掌通過」,也自己製造對手,間接推出銀行家蔡錦耀「應戰」。但九九年總統選舉雖只有納丹一人參選,行動黨卻沒有「重施故技」。
反對黨人在獅城的遭遇是可憐的,尤其遇到李光耀這個法律高手,動輒以法律途徑將反對黨人搞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奇就奇在李光耀數十年來在數以十宗這類官司中從未輸過),例如惹耶勒南,雖然本身也是律師,但他自從參政以來,屢受行動黨人控告誹謗,前些年還因巨額賠償給行動黨人及訴訟費搞到破產,導致本屆不能參選,連上台演講也不被批准。這也是反對黨在新加坡難成氣候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只有一個強大的執政黨,新聞自由欠缺(因為李光耀不認為傳媒可以代表民意,而他才可代表民意,因為他是人民選出來的;他也不贊成傳媒的角色是應監督政府,而認為傳媒應協助政府建設國家),真正的民主欠奉,只能靠政府官員本身的自律,但它卻是全球最廉潔的國家,短短三十幾年由小港口變成國際大都會,人民安居樂業,城市井井有條,這是反對黨「沒有市場」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大部分老百姓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原因。這只能說,李光耀太厲害了,李光耀和新加坡都是奇蹟,李光耀這種資質的人不僅萬中無一,甚至億中無一(難怪他曾提倡優生學,甚至提倡高學歷者一人不應只有一票),但這不代表民主不重要。沒有李光耀後的新加坡,如果還是單靠政府本身的自律,輿論監督嚴重不足,政府依然強力打壓反對黨的生存空間,還能維持多長的榮景呢?
附:新加坡近幾屆大選結果
人民行動黨 反對黨
1980得票率 77.7% 22.3%
議 席 75 0
1984得票率 64.8% 35.2%
議 席 76 3
1988得票率 63.2% 36.8%
議 席 80 1
1991得票率 60.97% 39.03%
議 席 77 4
1997得票率 64.98% 35.02%
議 席 81 2
作者:余偉詩
28/10/2001
(原載信報)
新加坡大選專題:
http://www.zaobao.com/special/singapore/ge2006/ge.html
北台灣現代化醫療與教育的濫觴:馬偕
北台灣現代化醫療與教育的濫觴:馬偕
六月三十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那就是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友,他們贈款當地教堂,為的是回饋一百三十年前牛津郡居民對台灣的貢獻。事情要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加拿大首位海外宣教士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說起。同香港及中國大陸一樣,基督教及天主教引進西方先進文明,對台灣的教育、醫療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馬偕於一八七二年抵達當時台灣第一大港,位於台北縣的淡水宣教,並進行露天野地教學,設立北台灣第一所教會,並派藥行醫,由教會派醫生替病人拔牙及開刀。由馬偕設計,一八七九年落成的滬尾(淡水舊名)偕醫館(現馬偕醫院前身,紀念另一位馬偕,即捐款者馬偕船長,而非這位馬偕),是為北台灣第一所西醫院。馬偕更於一八七八年與一名原住民教友的孫女張聰明結婚,育有兩女一子,其中一女一子在台灣出生。
一八八零年,馬偕回鄉述職,向鄉親敘述台灣的艱辛情況,當地居民於是籌獲六千二百一十五美元,讓馬偕帶回台建學校,馬偕回淡水後,即購地並親自設計督建一中西合璧之紅磚書院,取名「理學堂大書院」,又因感懷故鄉人士之盛情襄贊,便以英文命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為台灣泰西新教育之發祥地,也是台灣神學院之前身。一八八二年學校落成開幕式上,清朝提督孫開華致辭,謂「如此台灣蕞爾小島而有此等學堂,誠為全國最善之舉」。一八八四年,繼牛津學堂之後,馬偕辦了北台灣首座女學堂,是為「淡水女學堂」,後稱為女子中學校。馬偕一八八二年在淡水出生的兒子偕叡廉,一九一一年由加回台,在牛津學堂創辦淡水中學校,後改名為「淡江中學」,崇尚美育、學風自由,日治時代人才輩出,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也出自該校。馬偕也編著一些書籍,包括一八九一年在上海印行之《中西字典》。
馬偕在淡水的教育事業,也造就了淡水成為大學城,一個僅十多萬人口的小鎮,後來有了學校人數多達兩萬餘人的淡江大學(一九五零年創校,前身是淡江英專,現為台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由長老教會於一九六五年在牛津學堂校址成立的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九四年升格為淡水學院,九九年升格改名為真理大學),另有由基督教聖公會創立的新埔工專(後升格為新埔技術學院。註:二零零五年更名為聖約翰科技大學),在毗鄰淡水的台北市北投區的光武技術學院等高等學府。
馬偕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在台灣學台語、融入台灣的生活,娶台灣原住民女子為妻,一生在台設立教會六十餘所,跋山涉水,足跡遍佈全台。馬偕晚年患喉癌曾在香港醫治,一九零一年去世後,家人遵其遺囑安葬於淡水的家族墓園中,但並非在外僑墓園,因為他要「化為台灣的泥土」。馬偕後裔也長期貢獻台灣甚至以台灣為根,其子偕叡廉曾在香港維多利亞書院就讀,一九一一年取得美國麻省克拉克大學教育碩士後,與妻子回台,創立淡水中學校,一九六三年去世後葬於父親左側,兩父子長眠台灣。馬偕長女偕馬蓮與馬偕在台最早的學生之一陳清義牧師結婚。其次女偕以利嫁給其愛徒柯維思,長期服務於馬偕醫院,他們的兒子柯設偕是著名的鄉土史學者,長年任教於淡江中學及擔任淡水教會長老。
除了馬偕,還有不少外國傳教士也將一生甚至世代奉獻給台灣,以台灣為根,義舉仁風,令人景仰,例如已經百年歷史的位於中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由一八九六年赴台宣教的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梅堅霧牧師、蘭大衛醫生創辨,蘭大衛甚至親自切割其夫人的大腿皮膚,移植給一位病童,是為該院「切膚之愛」事蹟。蘭大衛的兒子、在彰化出生的蘭大弼醫生(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及夫人也於一九五二年到彰基醫院服務,直至八零年退休。
台灣教會對加拿大的贈款,雖然是屬於象徵性,但這也顯現了台灣社會飲水思源的感恩態度。台灣民眾在漸漸富裕後也不忘對國外及中國大陸作出貢獻,例如證嚴法師成立的佛教慈濟功德會,據說在台灣的會員逾百萬,每每有重大災難,慈濟的人員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救災,也在世界各地從事賑災活動。仁風義舉的互動,不僅感人,也讓世界充滿愛。
(註:有關馬偕事蹟可參考網址:http://mackay.com.tw)
蕭偉基
2002/6/30
(原載香港信報)
六月三十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那就是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友,他們贈款當地教堂,為的是回饋一百三十年前牛津郡居民對台灣的貢獻。事情要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加拿大首位海外宣教士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說起。同香港及中國大陸一樣,基督教及天主教引進西方先進文明,對台灣的教育、醫療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馬偕於一八七二年抵達當時台灣第一大港,位於台北縣的淡水宣教,並進行露天野地教學,設立北台灣第一所教會,並派藥行醫,由教會派醫生替病人拔牙及開刀。由馬偕設計,一八七九年落成的滬尾(淡水舊名)偕醫館(現馬偕醫院前身,紀念另一位馬偕,即捐款者馬偕船長,而非這位馬偕),是為北台灣第一所西醫院。馬偕更於一八七八年與一名原住民教友的孫女張聰明結婚,育有兩女一子,其中一女一子在台灣出生。
一八八零年,馬偕回鄉述職,向鄉親敘述台灣的艱辛情況,當地居民於是籌獲六千二百一十五美元,讓馬偕帶回台建學校,馬偕回淡水後,即購地並親自設計督建一中西合璧之紅磚書院,取名「理學堂大書院」,又因感懷故鄉人士之盛情襄贊,便以英文命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為台灣泰西新教育之發祥地,也是台灣神學院之前身。一八八二年學校落成開幕式上,清朝提督孫開華致辭,謂「如此台灣蕞爾小島而有此等學堂,誠為全國最善之舉」。一八八四年,繼牛津學堂之後,馬偕辦了北台灣首座女學堂,是為「淡水女學堂」,後稱為女子中學校。馬偕一八八二年在淡水出生的兒子偕叡廉,一九一一年由加回台,在牛津學堂創辦淡水中學校,後改名為「淡江中學」,崇尚美育、學風自由,日治時代人才輩出,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也出自該校。馬偕也編著一些書籍,包括一八九一年在上海印行之《中西字典》。
馬偕在淡水的教育事業,也造就了淡水成為大學城,一個僅十多萬人口的小鎮,後來有了學校人數多達兩萬餘人的淡江大學(一九五零年創校,前身是淡江英專,現為台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由長老教會於一九六五年在牛津學堂校址成立的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九四年升格為淡水學院,九九年升格改名為真理大學),另有由基督教聖公會創立的新埔工專(後升格為新埔技術學院。註:二零零五年更名為聖約翰科技大學),在毗鄰淡水的台北市北投區的光武技術學院等高等學府。
馬偕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在台灣學台語、融入台灣的生活,娶台灣原住民女子為妻,一生在台設立教會六十餘所,跋山涉水,足跡遍佈全台。馬偕晚年患喉癌曾在香港醫治,一九零一年去世後,家人遵其遺囑安葬於淡水的家族墓園中,但並非在外僑墓園,因為他要「化為台灣的泥土」。馬偕後裔也長期貢獻台灣甚至以台灣為根,其子偕叡廉曾在香港維多利亞書院就讀,一九一一年取得美國麻省克拉克大學教育碩士後,與妻子回台,創立淡水中學校,一九六三年去世後葬於父親左側,兩父子長眠台灣。馬偕長女偕馬蓮與馬偕在台最早的學生之一陳清義牧師結婚。其次女偕以利嫁給其愛徒柯維思,長期服務於馬偕醫院,他們的兒子柯設偕是著名的鄉土史學者,長年任教於淡江中學及擔任淡水教會長老。
除了馬偕,還有不少外國傳教士也將一生甚至世代奉獻給台灣,以台灣為根,義舉仁風,令人景仰,例如已經百年歷史的位於中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由一八九六年赴台宣教的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梅堅霧牧師、蘭大衛醫生創辨,蘭大衛甚至親自切割其夫人的大腿皮膚,移植給一位病童,是為該院「切膚之愛」事蹟。蘭大衛的兒子、在彰化出生的蘭大弼醫生(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及夫人也於一九五二年到彰基醫院服務,直至八零年退休。
台灣教會對加拿大的贈款,雖然是屬於象徵性,但這也顯現了台灣社會飲水思源的感恩態度。台灣民眾在漸漸富裕後也不忘對國外及中國大陸作出貢獻,例如證嚴法師成立的佛教慈濟功德會,據說在台灣的會員逾百萬,每每有重大災難,慈濟的人員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救災,也在世界各地從事賑災活動。仁風義舉的互動,不僅感人,也讓世界充滿愛。
(註:有關馬偕事蹟可參考網址:http://mackay.com.tw)
蕭偉基
2002/6/30
(原載香港信報)
星期六, 6月 17, 2006
星期二, 6月 13, 2006
玩得喜
昨天晚上,在藝術中心參與了詹瑞文的「劇場組合」舉行的「玩得喜」節目。這是一個互動式類似演藝工作坊的活動,相當有意思。我是第二次參加,首次是買票,這次是贈票(我是他辦的PIP的會員)。
詹瑞文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演藝的經驗與心得,例如要「樂在戲中」(Pleasure in Play),還有就是每個人的「即時反應」(Spontaneity)是很有趣的。所以不要求參與者一定要做對,他們做錯了的表情及反應反而是最有意思的,所以要「享受挫敗」(Enjoy Your Failure)。另外就是要將生活化帶進表演中。
2006/6/13
劇場組合網址:
http://www.theatreensemble.com/
詹瑞文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演藝的經驗與心得,例如要「樂在戲中」(Pleasure in Play),還有就是每個人的「即時反應」(Spontaneity)是很有趣的。所以不要求參與者一定要做對,他們做錯了的表情及反應反而是最有意思的,所以要「享受挫敗」(Enjoy Your Failure)。另外就是要將生活化帶進表演中。
2006/6/13
劇場組合網址:
http://www.theatreensemble.com/
星期日, 6月 11, 2006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