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機
我最近接觸了一項前(錢)景無可限量的事業。這是售賣女性用品的事業。以下是網址:
深圳市月朗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yuelang-napkin.com/
http://www.szyyi.com
產品示範:
http://www.yuelang-napkin.com/product/product3.asp
歡迎有興趣者(全球皆可)和我聯絡:
ysbshk@yahoo.com
特別提醒:這事業剛開始不久,正所謂「飲頭啖湯」,爆發力驚人,不要遲疑了。
市場分析:
僅中國大陸,一年就超過1000億人民幣。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In showing gratitude, we become a more beautiful person. --證嚴法師《靜思語》Jing Si Aphorism by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星期日, 11月 05, 2006
星期六, 11月 04, 2006
洞庭買辦家族
洞庭買辦家族
.蕭雅
隨著西方商人自清末進入中國經商,出現了買辦(Comprador)這一特殊職業。他們通常在中國有廣泛人脈,因此成了洋商與中國商人及官僚打交道及交易買賣的重要中介人。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買辦,外商洋行也還真不知道要如何在中國做生意呢!買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這種「左右逢源」,讓買辦成為能夠迅速致富的職業。
在洞庭商幫中佔重要一席位的席元樂家族,就是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的買辦家族。席元樂長子席素煊進入英商麥加利銀行任買辦間司賬,次子席素貴當了匯豐銀行買辦。從此,這一家族三代人,祖孫共十一人,另加三名女婿,即共十四人在外商銀行當買辦。其中匯豐銀行自一八七四至一九三七年共六十四年間,全由席素貴、席裕成、席德浚祖孫三代當買辦。
說到買辦,與香港更是有密切關係,早年香港華人富豪中有不少都是買辦出身,佼佼者當然非當年華人首富何東莫屬。
何東自一八八零年起出任怡和洋行買辦長達二十年,積累資金逾二萬兩白銀,退職後自行經商,大量投資於房地產,終成一代鉅富。
隨著洋商對中國國情及華人社會越來越熟悉,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買辦逐漸走向沒落,結束了階段性的歷史任務。
2006/11/5
.蕭雅
隨著西方商人自清末進入中國經商,出現了買辦(Comprador)這一特殊職業。他們通常在中國有廣泛人脈,因此成了洋商與中國商人及官僚打交道及交易買賣的重要中介人。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買辦,外商洋行也還真不知道要如何在中國做生意呢!買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這種「左右逢源」,讓買辦成為能夠迅速致富的職業。
在洞庭商幫中佔重要一席位的席元樂家族,就是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的買辦家族。席元樂長子席素煊進入英商麥加利銀行任買辦間司賬,次子席素貴當了匯豐銀行買辦。從此,這一家族三代人,祖孫共十一人,另加三名女婿,即共十四人在外商銀行當買辦。其中匯豐銀行自一八七四至一九三七年共六十四年間,全由席素貴、席裕成、席德浚祖孫三代當買辦。
說到買辦,與香港更是有密切關係,早年香港華人富豪中有不少都是買辦出身,佼佼者當然非當年華人首富何東莫屬。
何東自一八八零年起出任怡和洋行買辦長達二十年,積累資金逾二萬兩白銀,退職後自行經商,大量投資於房地產,終成一代鉅富。
隨著洋商對中國國情及華人社會越來越熟悉,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買辦逐漸走向沒落,結束了階段性的歷史任務。
2006/11/5
社會活動家
在中共發布的霍英東死訊中,發現又一個中共式用語:社會活動家。怪彆扭的一個中文名詞。
這是從英文Social Activist直接翻譯過來。根據維基百科,其解釋為:
Social activists are people who act as the conscience and voice of many individuals within a society. They address and challenge their nation on ethical and moral, human rights, 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name a few.
你是不是社會活動家呢?
這是從英文Social Activist直接翻譯過來。根據維基百科,其解釋為:
Social activists are people who act as the conscience and voice of many individuals within a society. They address and challenge their nation on ethical and moral, human rights, 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name a few.
你是不是社會活動家呢?
中國版雅味素食
由於blogspot在大陸無法上到,所以我特地在一個大陸博客網站開了一個簡體字版「雅味素食」博客,希望能有更多大陸民眾看到,以及廣作宣傳,為人類造福。
這博客是:
http://yummyveg.bokee.com
歡迎參觀指教!
祝您健康如意!
這博客是:
http://yummyveg.bokee.com
歡迎參觀指教!
祝您健康如意!
請在每月3、13、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每月3、13、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從葷轉素的典範
從葷轉素的典範
.蕭偉機
近年隨著各種禽畜魚疾病叢生,素食人口逐漸增加,不僅在東方,即使西方(尤其歐洲)也越來越多人茹素。根據一項資料,意大利目前有三百萬素食人口,較三年前增加了一倍。世界上近年也出現幾宗值得一提的葷轉素典範。
一八七四年已面世的知名牛肉汁品牌保衛爾(Bovril),由於瘋牛症關係,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起一百八十度轉變,將牛肉汁變成適合素食者的蔬菜濃縮發酵食品,讓「保衛爾牛肉汁」成為歷史。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boy)作者Howard F. Lyman,原本是世代經營牧場的「牛仔」,但他一旦發現牧場對環境、後代子孫及人類健康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後,毅然的結束牧場,成了一名純素食者,並積極推動素食與環保。他早在一九九六年就踢爆肉品業背後的驚人內幕,並預言瘋牛症會導致許多人畜死亡。
台灣高雄海霸王餐廳原本是一家知名海鮮餐廳,其老板幾年前參加了一場素婚宴後,發現素食也可做得很精緻及美味,於是將海霸王轉成素食餐廳,將惡業轉為善業,傳為美談。
以上都是令素食者鼓舞的佳音。
2006/11/4
.蕭偉機
近年隨著各種禽畜魚疾病叢生,素食人口逐漸增加,不僅在東方,即使西方(尤其歐洲)也越來越多人茹素。根據一項資料,意大利目前有三百萬素食人口,較三年前增加了一倍。世界上近年也出現幾宗值得一提的葷轉素典範。
一八七四年已面世的知名牛肉汁品牌保衛爾(Bovril),由於瘋牛症關係,於二零零四年十一月起一百八十度轉變,將牛肉汁變成適合素食者的蔬菜濃縮發酵食品,讓「保衛爾牛肉汁」成為歷史。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boy)作者Howard F. Lyman,原本是世代經營牧場的「牛仔」,但他一旦發現牧場對環境、後代子孫及人類健康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後,毅然的結束牧場,成了一名純素食者,並積極推動素食與環保。他早在一九九六年就踢爆肉品業背後的驚人內幕,並預言瘋牛症會導致許多人畜死亡。
台灣高雄海霸王餐廳原本是一家知名海鮮餐廳,其老板幾年前參加了一場素婚宴後,發現素食也可做得很精緻及美味,於是將海霸王轉成素食餐廳,將惡業轉為善業,傳為美談。
以上都是令素食者鼓舞的佳音。
2006/11/4
華人企業收購西方企業紛上演滑鐵盧
華人企業收購西方企業紛上演滑鐵盧
.蕭雅
最近,兩家曾經雄心勃勃藉著收購歐洲品牌欲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兩岸公司,都遭遇滑鐵盧,紛紛蒙受鉅額虧損,不得不壯士斷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值得探討。
台灣品牌之王施振榮一手創辦的明基集團(BenQ),其接班人李焜耀去年十月決定以三點五億歐元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無奈因水土不服,短短一年即虧損八點五億歐元,不得不將這項手機業務申請破產,更因數千員工失業問題而引起爭議。
中國TCL集團零五年初收購法國Thomson電視機業務及Alcatel手機業務,經營成績也不理想,虧損超過二億歐元,被迫結束歐洲電視機業務。
此外,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聯想集團,業績也大幅下滑。
這一連串的慘痛經驗,給予華人企業重大啟示:不要盲目的以為有錢收購西方品牌就能經營得好,畢竟彼此的經營與管理文化都有差別。況且,這些當初賣盤的外國品牌,大部份都是因為他們原先母公司認為已經走下坡才脫手的,但華人公司卻認為「如獲至寶」,以為可以做得比洋人佳,無奈事與願違,畢竟不是太多華人企業家可以像李嘉誠般,當年收購虧損累累的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幾年後終於轉虧為盈,且還蛻變成為集團內的金母雞呢!
2006/11/4
.蕭雅
最近,兩家曾經雄心勃勃藉著收購歐洲品牌欲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兩岸公司,都遭遇滑鐵盧,紛紛蒙受鉅額虧損,不得不壯士斷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值得探討。
台灣品牌之王施振榮一手創辦的明基集團(BenQ),其接班人李焜耀去年十月決定以三點五億歐元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無奈因水土不服,短短一年即虧損八點五億歐元,不得不將這項手機業務申請破產,更因數千員工失業問題而引起爭議。
中國TCL集團零五年初收購法國Thomson電視機業務及Alcatel手機業務,經營成績也不理想,虧損超過二億歐元,被迫結束歐洲電視機業務。
此外,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聯想集團,業績也大幅下滑。
這一連串的慘痛經驗,給予華人企業重大啟示:不要盲目的以為有錢收購西方品牌就能經營得好,畢竟彼此的經營與管理文化都有差別。況且,這些當初賣盤的外國品牌,大部份都是因為他們原先母公司認為已經走下坡才脫手的,但華人公司卻認為「如獲至寶」,以為可以做得比洋人佳,無奈事與願違,畢竟不是太多華人企業家可以像李嘉誠般,當年收購虧損累累的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幾年後終於轉虧為盈,且還蛻變成為集團內的金母雞呢!
2006/11/4
星期四, 11月 02, 2006
從滴水到湧泉──actionaid 行動救援
從滴水到湧泉
──actionaid 行動救援
《經典》第100期(2006年11月號)NGO系列
撰文/葉心慧(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A.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咩……」眼波晶瑩的小白羊對著冒然闖進木欄的我們,發出了嬌嗲嗲的歡迎之聲。當攝影師和我還處於半錯愕半恍惚的狀態,牠們又低頭悠然地繼續吃草。
「這些羊,都是『行動救援』(Action Aid)送我們的母羊所生的小羊,非常健康乖巧噢。」盧安達中部的阿亞巴拉亞(Ayabaraya)小學校長羅勒克,像表揚模範生似地自豪道。
除了羊,我們今日的巡校之行,還拜訪了牛、咖啡和香蕉。在製作非政府組織專題的一年多裏,採訪了無數學校,這一次可說是最「有聲、有色、有味」的一次。
「行動救援」的校園輔助計畫,在首都吉佳利周邊資助了九所小學,輔助內容因校而異,用心卻同樣良苦。阿亞巴拉亞小學靠「行動救援」提供的最初幾隻羊,發展出小小的牧羊事業;除此之外,他們還種咖啡。
「戶外教學趣味盎然,讓學生學習種植與放牧等一技之長,更了解大自然,還可減輕家長張羅書雜費的負擔。」羅勒克校長表示,咖啡和羊奶每年為學校帶來十二萬盧安達法郎(約新台幣七千五百元)營利,雖然不多,卻一舉數得。這是「行動救援」當初構思校園輔助計畫的目的之一:只提供幾隻羊或幾袋種子,為的就是讓師生們同心合力,親手創出、種出自己的未來。
霏雨甫停的早晨,駛進農田遍綠、果樹茂密的奇初奇如(Kichukiro)村,和阿亞巴拉亞小學一樣擁有兩千多名學生的馬沙卡(Masaka)小學內熱鬧哄哄。男生們在球場上追逐籃球、女生們輪番玩著傳統的「瑪比琪比琪」(Mabigi-bigi)比舞遊戲。
被問及大屠殺紀念特休週期間,不必上課的學生何故都返校?肯得里校長搔搔頭說不出個所以然:「嗯…嗯…,學生們很喜歡到學校……。」在寬敞而簡樸的校園走一圈,其實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學生們喜歡到學校;校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處處可見老師們、學生們的用心。
「之前,學校少桌少椅,『行動救援』幫我們補齊;之前沒水沒電,要清洗或灌溉花草都極其不便;自從『行動救援』興建了兩個水庫,我們更能好好照顧校園環境。」肯得里校長指著建於主校舍兩側的水庫表示,一個儲存地下水,供飲食之用;另一個收集雨水,供洗掃、灌溉之用。雨後的風輕撫茂葉,還留在樹上的雨水此刻才滴答滴答落在屋頂,然後沿著屋簷長長的集水管一路緩緩流向水庫。雨季過後較乾燥的季節,這些集水將繼續滋潤校園的草木,以及後山三公頃的香蕉林。
「從這裏……,一直……到那裏,全部都是。」校長的手臂伸長,指著香蕉樹,旋身畫了個大圈。從這裏到那裏,一大片全部都是師生們手胼足胝開墾的香蕉林,每年收成的利潤足以讓全校學生書雜費全免。
從小學校園開始「自力更生、惜護大地」的觀念播種,從西非到東非到南非,從盧安達、烏干達、奈及利亞、坦桑尼亞到肯亞等二十餘國,在非洲深耕三十餘載的「行動救援」,除了教育外,也關注愛滋病、饑荒與糧食、緊急災難與救援等等問題。
扭轉趨勢的決定
一直與非洲因緣甚深,二○○三年,「行動救援」毅然決然地將總部從歐洲,遷至非洲。「遷移總部,是一個經過內部爭議、徹底分析後的結果。這個決定改變了『行動救援』的根本運作,也打破了扶貧組織的傳統模式──出資國家、捐助人為主導;受益國家、受助人被動的模式。」黑得發亮的臉龐笑容可掬,肯亞「行動救援」的公共關係主任艾瑞克.奇隆基(Eric Kilongi)把一個原似繁雜沉重的決定,說得像是換個地點舉辦嘉年華會般歡愉。
領我們走進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總辦公室時,奇隆基一路輕鬆地與同事們寒喧,並簡單地介紹我倆的身分。「你們辦公室的同仁,都是非洲人?」攝影同仁先發現了,所到之處好像都是一片「黑壓壓」。
「嗯,這層辦公室五十多名全職員工,全是肯亞人。」奇隆基語氣透著自豪。對一個源自歐洲的國際組織而言,全球四十二個據點的九成全職員工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確是件值得驕傲的事。這意味著過往只能「受」的地方,已經有了「施」的力量;也意味著過往人們對「慈善」──滿懷閒錢閒情的白人拯救世界的刻板印象,已經逐漸被扭轉。
「我們期待將總部從英國遷至南非,會有更深遠的意義。期待施者與受者雙方可以平起平坐,在同一個平台上,共同議事、共同定案、共同承擔所做的決定。」奇隆基咧開一排在膚色相映下顯得特別潔白的牙齒,嘴角弧度牽出一種肯亞人獨有的親和力。從這一刻開始,到以後的許多同行時光,漸漸確信那不是為了討好外國人而獻殷勤;面對貧困的援助對象時,「行動救援」職工與志工那種赤道式的熱忱也一視同仁。不卑不亢,像暖流般環抱蒼生,僅僅因為他們最清楚了解這裏的人民,也最迫切希望解決這裏的問題。
一九七二年,「行動救援」創立於英國,同一年,他們已開始在肯亞進行扶貧濟苦的工作。三十四載時光荏苒,今日,完全本土化的「行動救援」在肯亞是個備受尊重愛戴的國際組織,在全國各地直接援助超過一百萬貧苦庶民,並與肯亞政府單位,以及民間組織團體緊密合作。
當奇隆基在辦公桌上攤開幾張「行動救援」在肯亞進行的計畫簡介資料,問我們想要實地到哪些地點、採訪哪些計畫時,還真琳瑯滿目,叫人難以取捨。當時正值三月初,長雨季的豪雨開始在奈洛比嘩啦嘩啦地下,可是肯亞北部地區卻經歷著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故此深入乾旱災區勘視「行動救援」的工作,也成了我們的第一選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00/aid.htm
Action Aid:
http://www.actionaid.org/
──actionaid 行動救援
《經典》第100期(2006年11月號)NGO系列
撰文/葉心慧(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A. Buzzola(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咩……」眼波晶瑩的小白羊對著冒然闖進木欄的我們,發出了嬌嗲嗲的歡迎之聲。當攝影師和我還處於半錯愕半恍惚的狀態,牠們又低頭悠然地繼續吃草。
「這些羊,都是『行動救援』(Action Aid)送我們的母羊所生的小羊,非常健康乖巧噢。」盧安達中部的阿亞巴拉亞(Ayabaraya)小學校長羅勒克,像表揚模範生似地自豪道。
除了羊,我們今日的巡校之行,還拜訪了牛、咖啡和香蕉。在製作非政府組織專題的一年多裏,採訪了無數學校,這一次可說是最「有聲、有色、有味」的一次。
「行動救援」的校園輔助計畫,在首都吉佳利周邊資助了九所小學,輔助內容因校而異,用心卻同樣良苦。阿亞巴拉亞小學靠「行動救援」提供的最初幾隻羊,發展出小小的牧羊事業;除此之外,他們還種咖啡。
「戶外教學趣味盎然,讓學生學習種植與放牧等一技之長,更了解大自然,還可減輕家長張羅書雜費的負擔。」羅勒克校長表示,咖啡和羊奶每年為學校帶來十二萬盧安達法郎(約新台幣七千五百元)營利,雖然不多,卻一舉數得。這是「行動救援」當初構思校園輔助計畫的目的之一:只提供幾隻羊或幾袋種子,為的就是讓師生們同心合力,親手創出、種出自己的未來。
霏雨甫停的早晨,駛進農田遍綠、果樹茂密的奇初奇如(Kichukiro)村,和阿亞巴拉亞小學一樣擁有兩千多名學生的馬沙卡(Masaka)小學內熱鬧哄哄。男生們在球場上追逐籃球、女生們輪番玩著傳統的「瑪比琪比琪」(Mabigi-bigi)比舞遊戲。
被問及大屠殺紀念特休週期間,不必上課的學生何故都返校?肯得里校長搔搔頭說不出個所以然:「嗯…嗯…,學生們很喜歡到學校……。」在寬敞而簡樸的校園走一圈,其實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學生們喜歡到學校;校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處處可見老師們、學生們的用心。
「之前,學校少桌少椅,『行動救援』幫我們補齊;之前沒水沒電,要清洗或灌溉花草都極其不便;自從『行動救援』興建了兩個水庫,我們更能好好照顧校園環境。」肯得里校長指著建於主校舍兩側的水庫表示,一個儲存地下水,供飲食之用;另一個收集雨水,供洗掃、灌溉之用。雨後的風輕撫茂葉,還留在樹上的雨水此刻才滴答滴答落在屋頂,然後沿著屋簷長長的集水管一路緩緩流向水庫。雨季過後較乾燥的季節,這些集水將繼續滋潤校園的草木,以及後山三公頃的香蕉林。
「從這裏……,一直……到那裏,全部都是。」校長的手臂伸長,指著香蕉樹,旋身畫了個大圈。從這裏到那裏,一大片全部都是師生們手胼足胝開墾的香蕉林,每年收成的利潤足以讓全校學生書雜費全免。
從小學校園開始「自力更生、惜護大地」的觀念播種,從西非到東非到南非,從盧安達、烏干達、奈及利亞、坦桑尼亞到肯亞等二十餘國,在非洲深耕三十餘載的「行動救援」,除了教育外,也關注愛滋病、饑荒與糧食、緊急災難與救援等等問題。
扭轉趨勢的決定
一直與非洲因緣甚深,二○○三年,「行動救援」毅然決然地將總部從歐洲,遷至非洲。「遷移總部,是一個經過內部爭議、徹底分析後的結果。這個決定改變了『行動救援』的根本運作,也打破了扶貧組織的傳統模式──出資國家、捐助人為主導;受益國家、受助人被動的模式。」黑得發亮的臉龐笑容可掬,肯亞「行動救援」的公共關係主任艾瑞克.奇隆基(Eric Kilongi)把一個原似繁雜沉重的決定,說得像是換個地點舉辦嘉年華會般歡愉。
領我們走進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總辦公室時,奇隆基一路輕鬆地與同事們寒喧,並簡單地介紹我倆的身分。「你們辦公室的同仁,都是非洲人?」攝影同仁先發現了,所到之處好像都是一片「黑壓壓」。
「嗯,這層辦公室五十多名全職員工,全是肯亞人。」奇隆基語氣透著自豪。對一個源自歐洲的國際組織而言,全球四十二個據點的九成全職員工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確是件值得驕傲的事。這意味著過往只能「受」的地方,已經有了「施」的力量;也意味著過往人們對「慈善」──滿懷閒錢閒情的白人拯救世界的刻板印象,已經逐漸被扭轉。
「我們期待將總部從英國遷至南非,會有更深遠的意義。期待施者與受者雙方可以平起平坐,在同一個平台上,共同議事、共同定案、共同承擔所做的決定。」奇隆基咧開一排在膚色相映下顯得特別潔白的牙齒,嘴角弧度牽出一種肯亞人獨有的親和力。從這一刻開始,到以後的許多同行時光,漸漸確信那不是為了討好外國人而獻殷勤;面對貧困的援助對象時,「行動救援」職工與志工那種赤道式的熱忱也一視同仁。不卑不亢,像暖流般環抱蒼生,僅僅因為他們最清楚了解這裏的人民,也最迫切希望解決這裏的問題。
一九七二年,「行動救援」創立於英國,同一年,他們已開始在肯亞進行扶貧濟苦的工作。三十四載時光荏苒,今日,完全本土化的「行動救援」在肯亞是個備受尊重愛戴的國際組織,在全國各地直接援助超過一百萬貧苦庶民,並與肯亞政府單位,以及民間組織團體緊密合作。
當奇隆基在辦公桌上攤開幾張「行動救援」在肯亞進行的計畫簡介資料,問我們想要實地到哪些地點、採訪哪些計畫時,還真琳瑯滿目,叫人難以取捨。當時正值三月初,長雨季的豪雨開始在奈洛比嘩啦嘩啦地下,可是肯亞北部地區卻經歷著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故此深入乾旱災區勘視「行動救援」的工作,也成了我們的第一選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100/aid.htm
Action Aid:
http://www.actionaid.org/
星期二, 10月 31, 2006
山西票號
山西票號
.蕭雅
不久前播完的劇集《匯通天下》,以百年前稱雄中國的山西票號為主角。事實上,在近代中國金融及商業史上,山西平遙確實佔舉足輕重的地位。清嘉慶年間,平遙富商雷履寬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中國商幫中的「晉幫」,票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票號主要經營匯兌業務,由鑣局演變而來。早年用起鑣運送現銀,需面對安全及誤時等風險,於是有了以匯兌取代運現的需求。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拍攝場景喬家大院,就是清朝名聲顯赫的「昌晉源」票號財東喬家渠的先祖喬貴發所建。喬家當時的奮鬥目標就是打倒紅頂商人胡雪巖。藉著與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的關係,喬家真的做到了。
同治、光緒年間,票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山西票號的總分號達三百五十八處之多,遍佈全國八十多個城市。
之後,隨著經營範圍更廣泛的錢莊、銀號及銀行的興起,山西票號逐漸沒落。
去年底,以「日升隆」及「晉源泰」為名的全由民間資本組成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平遙掛牌成立,隨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由從事小額貸款予窮人的孟加拉農村銀行創辦人尤努士教授奪得,平遙會不會藉由小額貸款再領中國金融界風騷呢?
2006/10/30
.蕭雅
不久前播完的劇集《匯通天下》,以百年前稱雄中國的山西票號為主角。事實上,在近代中國金融及商業史上,山西平遙確實佔舉足輕重的地位。清嘉慶年間,平遙富商雷履寬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中國商幫中的「晉幫」,票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票號主要經營匯兌業務,由鑣局演變而來。早年用起鑣運送現銀,需面對安全及誤時等風險,於是有了以匯兌取代運現的需求。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拍攝場景喬家大院,就是清朝名聲顯赫的「昌晉源」票號財東喬家渠的先祖喬貴發所建。喬家當時的奮鬥目標就是打倒紅頂商人胡雪巖。藉著與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的關係,喬家真的做到了。
同治、光緒年間,票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山西票號的總分號達三百五十八處之多,遍佈全國八十多個城市。
之後,隨著經營範圍更廣泛的錢莊、銀號及銀行的興起,山西票號逐漸沒落。
去年底,以「日升隆」及「晉源泰」為名的全由民間資本組成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平遙掛牌成立,隨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由從事小額貸款予窮人的孟加拉農村銀行創辦人尤努士教授奪得,平遙會不會藉由小額貸款再領中國金融界風騷呢?
2006/10/30
電郵的風險
電郵的風險
.蕭雅
最近收到朋友傳來的一封電郵,是有關一名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的中國籍女秘書與其上司的糾紛風波,鬧得全國皆知,兩人更因此而離職。整件事都顯示了電郵的無比威力。事情是該名新加坡籍上司因一件有關鎖匙的小事在電郵中以嚴厲語氣責備那名秘書,該秘書不甘被責,又以一封措辭強烈的電郵回敬,而且還將之cc給其他高層。需知道,電郵是非常方便傳播的工具,只要一按forward就會使得信件傳遍天下。
相信留意財經新聞的讀者應會記得,就在不久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就是因為一封供內部參考的批評新加坡的電郵而辭職的,原因也是該電郵早已傳到外面,一發不可收拾,令公司難以向新加坡交待。
日前看到一個訪問美國總統布殊的電視節目,布殊說他是不用電郵的,原因相當有意思,因為美國相關法律規定,總統必須保留通訊記錄,布殊擔心,每天收到的電郵鋪天蓋地,他如果使用的話,很容易會留下把柄,例如某人如果發了一封電郵給他,他只要一打開該郵件,就表示他有看過了,所以他乾脆不使用。不知道其他國家領導人這方面是如何的情況呢,這是一個有趣的題材。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使用電郵及互聯網,還是謹慎為妙。
2006/10/31
.蕭雅
最近收到朋友傳來的一封電郵,是有關一名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的中國籍女秘書與其上司的糾紛風波,鬧得全國皆知,兩人更因此而離職。整件事都顯示了電郵的無比威力。事情是該名新加坡籍上司因一件有關鎖匙的小事在電郵中以嚴厲語氣責備那名秘書,該秘書不甘被責,又以一封措辭強烈的電郵回敬,而且還將之cc給其他高層。需知道,電郵是非常方便傳播的工具,只要一按forward就會使得信件傳遍天下。
相信留意財經新聞的讀者應會記得,就在不久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就是因為一封供內部參考的批評新加坡的電郵而辭職的,原因也是該電郵早已傳到外面,一發不可收拾,令公司難以向新加坡交待。
日前看到一個訪問美國總統布殊的電視節目,布殊說他是不用電郵的,原因相當有意思,因為美國相關法律規定,總統必須保留通訊記錄,布殊擔心,每天收到的電郵鋪天蓋地,他如果使用的話,很容易會留下把柄,例如某人如果發了一封電郵給他,他只要一打開該郵件,就表示他有看過了,所以他乾脆不使用。不知道其他國家領導人這方面是如何的情況呢,這是一個有趣的題材。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使用電郵及互聯網,還是謹慎為妙。
2006/10/31
請在11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11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11月3日星期五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11月3日星期五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星期日, 10月 29, 2006
書介:《樂活誌》
書介:《樂活誌》
(英文原名:Making kind choices: everyday ways to enhance your life through earth-and animal-friendly living)
作者:Ingrid Newkirk
譯者:吳光亞、謝維玲
出版:野人文化/台北
出版日期:2006年7月
定價:新台幣300元
LOHAS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之意,在台灣被譯為「樂活」,頗為傳神。最近有一本名為《樂活誌》的書,堪稱迄今最實用及完善的「樂活族」生活參考指南。在現今天不再藍、空氣不再清新、動物及人類都不再快樂的時代,「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應該是全人類都要追求的「樂活精神」。
《樂活誌》作者是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理事長Ingrid Newkirk,她以拯救所有動物、保護動物權益為畢生之志。因為她覺得,善待動物會使地球更美好,人類也會獲利。
在各種肉類衍生的傳染病相繼爆發的年代,素食人口已逐步增加。但是,作者認為,單單素食仍不足夠,人類應該在所有範疇都作出努力,謝絕任何領域需作出的殺害或傷害動物或對待任何一種動物不友善的行為,抵制不善待動物的企業。
因此,作者認為,我們其實也應該拒絕喝牛奶、吃雞蛋。因為這都是傷害牛及雞而取得的食物。尤其在現今事事都講求效益的工業化年代,只要到過乳牛場或蛋雞場參觀過,就會被那慘無人道的對待動物方式產生震撼。況且,作者指出,牛奶根本不適合人類飲用。她以許多數據及經驗證明,吃純素的孩子及成人,只要吃得均勻,往往比葷食者更健康。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用皮包、穿皮鞋、皮草,乃至羊毛衣物,不應該使用一切利用動物試驗或有動物成份的藥物、化妝品等。
此外,有機、天然、環保、公平貿易,都是作者所提倡的生活態度。他也在書中舉出各種天然驅蟲方式,取代使用殺蟲劑或將之殺害。
不少人(包括素食者)也許無意中作出了傷害動物的行為也不自知,例如許多物品都含動物成份,其中一些的成份或製作方式聽起來頗噁心及令人不舒服。但是,我們不應以「不知者不罪」來加以逃避,應該盡可能的做一個「樂活族」。因此,作者還告訴我們,購物時要仔細閱讀該物品的成份,本書中列出數以百計各式各樣物品的名稱及其來源,讓我們知道這些物品的來源是否傷害動物。
不少人也許會疑惑,既然那麼多物品都有動物成份,若不用豈不是不能生活。作者指出,幾乎一切的需傷害動物而得到的物品,都可用其他方式代替,例如可採植物或人工合成成份,甚至連醫學解剖及研究,在如今的先進技術及儀器,以及越來越完整的資訊及病歷下,都可以不用犧牲白老鼠,而改採臨床等方式進行。
舉例而言,在洗髮精、面膜、化妝品、果凍、布丁、膠囊等都含有的明膠(Gelatin, Gel),許多是來自豬和牛的皮、腱、韌帶、骨頭等,但其實可以用鹿角菜膠、海藻、果膠、糊精、刺塊豆膠、棉膠、矽膠等代替,效果絲毫沒有差別。
作者對動物的保護,甚至還無微不至到理解動物的心情及感受,例如出遠門時要把寵物交到令牠舒服的地方等等。
對大部份人而言,也許會覺得Ingrid Newkirk的主張近乎吹毛求疵,她心目中的烏托邦也應該是永遠也無法達成。但面對越來越糟糕的生態環境,我們其實都應該效仿她為追求地球永續發展作出的巨大努力,就先從閱讀《樂活誌》開始。
作者:蕭偉機
延伸閱讀:
《佛陀吃肉嗎?》
Bodhipaksa著,林珍如譯
出版:法鼓文化(台北)
《食物的背後》
Craig Sams著,黃又林譯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
(Mad Cowboy)
Howard F. Lyman & Glen Merzer著,陳師蘭譯
出版:柿子文化(台北)
2006/10/28
(英文原名:Making kind choices: everyday ways to enhance your life through earth-and animal-friendly living)
作者:Ingrid Newkirk
譯者:吳光亞、謝維玲
出版:野人文化/台北
出版日期:2006年7月
定價:新台幣300元
LOHAS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之意,在台灣被譯為「樂活」,頗為傳神。最近有一本名為《樂活誌》的書,堪稱迄今最實用及完善的「樂活族」生活參考指南。在現今天不再藍、空氣不再清新、動物及人類都不再快樂的時代,「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應該是全人類都要追求的「樂活精神」。
《樂活誌》作者是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理事長Ingrid Newkirk,她以拯救所有動物、保護動物權益為畢生之志。因為她覺得,善待動物會使地球更美好,人類也會獲利。
在各種肉類衍生的傳染病相繼爆發的年代,素食人口已逐步增加。但是,作者認為,單單素食仍不足夠,人類應該在所有範疇都作出努力,謝絕任何領域需作出的殺害或傷害動物或對待任何一種動物不友善的行為,抵制不善待動物的企業。
因此,作者認為,我們其實也應該拒絕喝牛奶、吃雞蛋。因為這都是傷害牛及雞而取得的食物。尤其在現今事事都講求效益的工業化年代,只要到過乳牛場或蛋雞場參觀過,就會被那慘無人道的對待動物方式產生震撼。況且,作者指出,牛奶根本不適合人類飲用。她以許多數據及經驗證明,吃純素的孩子及成人,只要吃得均勻,往往比葷食者更健康。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用皮包、穿皮鞋、皮草,乃至羊毛衣物,不應該使用一切利用動物試驗或有動物成份的藥物、化妝品等。
此外,有機、天然、環保、公平貿易,都是作者所提倡的生活態度。他也在書中舉出各種天然驅蟲方式,取代使用殺蟲劑或將之殺害。
不少人(包括素食者)也許無意中作出了傷害動物的行為也不自知,例如許多物品都含動物成份,其中一些的成份或製作方式聽起來頗噁心及令人不舒服。但是,我們不應以「不知者不罪」來加以逃避,應該盡可能的做一個「樂活族」。因此,作者還告訴我們,購物時要仔細閱讀該物品的成份,本書中列出數以百計各式各樣物品的名稱及其來源,讓我們知道這些物品的來源是否傷害動物。
不少人也許會疑惑,既然那麼多物品都有動物成份,若不用豈不是不能生活。作者指出,幾乎一切的需傷害動物而得到的物品,都可用其他方式代替,例如可採植物或人工合成成份,甚至連醫學解剖及研究,在如今的先進技術及儀器,以及越來越完整的資訊及病歷下,都可以不用犧牲白老鼠,而改採臨床等方式進行。
舉例而言,在洗髮精、面膜、化妝品、果凍、布丁、膠囊等都含有的明膠(Gelatin, Gel),許多是來自豬和牛的皮、腱、韌帶、骨頭等,但其實可以用鹿角菜膠、海藻、果膠、糊精、刺塊豆膠、棉膠、矽膠等代替,效果絲毫沒有差別。
作者對動物的保護,甚至還無微不至到理解動物的心情及感受,例如出遠門時要把寵物交到令牠舒服的地方等等。
對大部份人而言,也許會覺得Ingrid Newkirk的主張近乎吹毛求疵,她心目中的烏托邦也應該是永遠也無法達成。但面對越來越糟糕的生態環境,我們其實都應該效仿她為追求地球永續發展作出的巨大努力,就先從閱讀《樂活誌》開始。
作者:蕭偉機
延伸閱讀:
《佛陀吃肉嗎?》
Bodhipaksa著,林珍如譯
出版:法鼓文化(台北)
《食物的背後》
Craig Sams著,黃又林譯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
(Mad Cowboy)
Howard F. Lyman & Glen Merzer著,陳師蘭譯
出版:柿子文化(台北)
2006/10/28
星期六, 10月 28, 2006
星期四, 10月 26, 2006
推薦收看: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
推薦收看:
2006.11.09(星期四) (8-9pm)亞視國際台--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Disovery節目)
台灣人物誌網站: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m.tw/portrait/
2006.11.09(星期四) (8-9pm)亞視國際台--台灣人物誌:證嚴法師(Disovery節目)
台灣人物誌網站:
http://www.discoverychannel.com.tw/portrait/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香港環保建築地標──妙法寺
香港環保建築地標──妙法寺
.蕭雅
香港即將有一座足以令港人自豪的建築物,那就是外型別緻與內在環保兼具的妙法寺。
位於新界屯門藍地的妙法寺,新建築工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整體外表已完成,現只欠內部裝修完畢即可啟用。
日前閱讀《溫暖人間》雜誌,才知道這座現代化佛寺的「厲害」之處,是在於其處處講求環保的設計。
例如,盡量採取自然光及生風,減少冷氣及電燈的使用;坐西向東的正面,沒有向西曬的窗戶,而是使用「掛石」設計的牆壁,阻隔太陽西斜的熱力;屋簷巧妙的設計,使每個窗戶都能發揮環保建築透光不透熱的最高標準;外牆採用微晶石,再加上每一個斜面都經過精密計算,每當下大雨,雨水下滑的沖力足以把外牆沖刷乾淨。
妙法寺重建工程建築師蔣匡文介紹,新妙法寺從「蓮花頂」收集來的大量雨水,會集中到特造的大水箱,用作洗地種花,長遠之計,還計劃使用太陽能。
我從前讚嘆於台灣慈濟基金會建築物的環保實用設計,尤其是在用水方面的設計。沒想到如今,香港也有一座妙法寺充分貫徹環保理念,令人喜出望外。
(妙法寺電話:852-24618567)
2006/10/23
.蕭雅
香港即將有一座足以令港人自豪的建築物,那就是外型別緻與內在環保兼具的妙法寺。
位於新界屯門藍地的妙法寺,新建築工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整體外表已完成,現只欠內部裝修完畢即可啟用。
日前閱讀《溫暖人間》雜誌,才知道這座現代化佛寺的「厲害」之處,是在於其處處講求環保的設計。
例如,盡量採取自然光及生風,減少冷氣及電燈的使用;坐西向東的正面,沒有向西曬的窗戶,而是使用「掛石」設計的牆壁,阻隔太陽西斜的熱力;屋簷巧妙的設計,使每個窗戶都能發揮環保建築透光不透熱的最高標準;外牆採用微晶石,再加上每一個斜面都經過精密計算,每當下大雨,雨水下滑的沖力足以把外牆沖刷乾淨。
妙法寺重建工程建築師蔣匡文介紹,新妙法寺從「蓮花頂」收集來的大量雨水,會集中到特造的大水箱,用作洗地種花,長遠之計,還計劃使用太陽能。
我從前讚嘆於台灣慈濟基金會建築物的環保實用設計,尤其是在用水方面的設計。沒想到如今,香港也有一座妙法寺充分貫徹環保理念,令人喜出望外。
(妙法寺電話:852-24618567)
2006/10/23
香港古寺──凌雲寺重修開光
香港古寺──凌雲寺重修開光
.蕭雅
最新一期的《溫暖人間》雜誌(2006年10月19日號),封面很令人注目,大字標題「守護凌雲寺」,讓讀者重新留意到這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曾經為香港佛教界作出重大貢獻的古寺。
兩年多前開始重修的凌雲寺,將於本月二十九日舉行重修開光暨首屆水陸法會(查詢電話:852-24885432)。相信這將會成為香港佛教界一大盛事。
根據《溫暖人間》報導,位於元朗錦田上村觀音山麓的凌雲寺,是香港三大古寺中唯一現今仍由出家人管理的佛寺,另兩座──青山寺及靈渡寺,都已由在家人管理,更顯凌雲寺的彌足珍貴。
更讓人欽佩及讚嘆的是,凌雲寺現任住持慧皆法師,雖是已屆八十三高齡的女尼,但仍不減重振寺風的壯志,並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作好打算。
日前我特地去了一趟凌雲寺,發現慧皆法師面容慈祥、行動敏捷,一點都不像八十幾歲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慧皆法師竟然沒上過學校,只靠自學識字及學佛,足以作為後輩的楷模。
這樣的一座古寺,顯然是值得大家護持的香港之寶。
2006/10/22
.蕭雅
最新一期的《溫暖人間》雜誌(2006年10月19日號),封面很令人注目,大字標題「守護凌雲寺」,讓讀者重新留意到這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曾經為香港佛教界作出重大貢獻的古寺。
兩年多前開始重修的凌雲寺,將於本月二十九日舉行重修開光暨首屆水陸法會(查詢電話:852-24885432)。相信這將會成為香港佛教界一大盛事。
根據《溫暖人間》報導,位於元朗錦田上村觀音山麓的凌雲寺,是香港三大古寺中唯一現今仍由出家人管理的佛寺,另兩座──青山寺及靈渡寺,都已由在家人管理,更顯凌雲寺的彌足珍貴。
更讓人欽佩及讚嘆的是,凌雲寺現任住持慧皆法師,雖是已屆八十三高齡的女尼,但仍不減重振寺風的壯志,並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作好打算。
日前我特地去了一趟凌雲寺,發現慧皆法師面容慈祥、行動敏捷,一點都不像八十幾歲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慧皆法師竟然沒上過學校,只靠自學識字及學佛,足以作為後輩的楷模。
這樣的一座古寺,顯然是值得大家護持的香港之寶。
2006/10/22
星期五, 10月 20, 2006
星期四, 10月 19, 2006
星期日, 10月 15, 2006
港人與和平獎
二零零六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由創辦「窮人銀行」(Grameen Bank)的孟加拉經濟學家Muhammad Yunus奪得。由一位經濟學家奪得和平獎,實乃罕見之現象。相信認識此機構的香港人應該少之又少,甚至連媒體中人,相信也不多知曉此機構者。因為我在香港的報章雜誌上,印象中沒有留意到有介紹此機構的報導(和平獎公布之前)。不過,不約而同地,我最近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媒體上,都讀到有關此機構的深入採訪報導。
大約兩週前,我在圖書館無意中讀到一份內地報章(忘了名稱),就被該報以多版深入實地採訪此機構的報導所吸引,覺得很有意思,因而略為翻了一下(因時間匆忙而沒細閱),原想遲些時候再找資料打算撰文介紹此機構。
上週,當從新聞中知道此機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有似曾相似之感。無意中上了台灣《經典》雜誌的網站(我有訂此雜誌,但因還沒收到最新一期而上網先睹為快),無獨有偶,竟然發現該雜誌十月號(最新一期)的「NGO系列」,竟然也不約而同的深入介紹Grameen Bank。
我再上網一找,發現內地的《21世紀經濟報道》及《新京報》分別在今年一月及四月都曾經報導過這家機構。相比之下,作為「亞洲國際城市」,以國際化大都會自詡的香港,此前中文媒體卻找不到有關於這機構的隻言片語,只在人家得獎後才跟風報導,港人及香港傳媒,能不汗顏嗎?
不過,順帶一提,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去年就慧眼識英雄,向港人大大的宣傳推介了今屆文學獎得主Orhan Pamuk,而藝人楊千樺也推薦了Pamuk的著作《我的名字叫紅》,讓港人有多一點八卦之外的認識,算是好事一樁。
蕭偉機
2006/10/15
大約兩週前,我在圖書館無意中讀到一份內地報章(忘了名稱),就被該報以多版深入實地採訪此機構的報導所吸引,覺得很有意思,因而略為翻了一下(因時間匆忙而沒細閱),原想遲些時候再找資料打算撰文介紹此機構。
上週,當從新聞中知道此機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有似曾相似之感。無意中上了台灣《經典》雜誌的網站(我有訂此雜誌,但因還沒收到最新一期而上網先睹為快),無獨有偶,竟然發現該雜誌十月號(最新一期)的「NGO系列」,竟然也不約而同的深入介紹Grameen Bank。
我再上網一找,發現內地的《21世紀經濟報道》及《新京報》分別在今年一月及四月都曾經報導過這家機構。相比之下,作為「亞洲國際城市」,以國際化大都會自詡的香港,此前中文媒體卻找不到有關於這機構的隻言片語,只在人家得獎後才跟風報導,港人及香港傳媒,能不汗顏嗎?
不過,順帶一提,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去年就慧眼識英雄,向港人大大的宣傳推介了今屆文學獎得主Orhan Pamuk,而藝人楊千樺也推薦了Pamuk的著作《我的名字叫紅》,讓港人有多一點八卦之外的認識,算是好事一樁。
蕭偉機
2006/10/15
孟加拉窮人銀行--2006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前兩週在圖書館無意中看到一份中國大陸的報紙(忘了名稱),深入採訪及報導了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做了很多版,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打算寫一篇文章介紹,結果因太忙而不了了之,沒想到兩週後這銀行的創辦人Muhammad Yunus教授奪得諾貝爾和平獎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99/grameen.htm
台灣慈濟出版的經典雜誌最新一期(十月號)就介紹了這家機構Grameen Bank(請看以上網頁),真巧
Grameen Bank:
http://www.grameen-info.org/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99/grameen.htm
台灣慈濟出版的經典雜誌最新一期(十月號)就介紹了這家機構Grameen Bank(請看以上網頁),真巧
Grameen Bank:
http://www.grameen-info.org/
星期五, 10月 13, 2006
絕不平凡的小人物 張超英先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10130131+0+0+144007+0,00.html
絕不平凡的小人物 張超英先生
訪問/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
文字整理/謝宗龍
年輕時的張超英,目中無人似的大口抽著雪茄,自信的眼光帶著些許的不羈,也帶出張超英自信又勇於追求理想的一生。
看到張超英先生口述的新書《宮前町九十番地》封面,目中無人似的大口抽著雪茄,自信的眼光帶著些許的不羈,也帶出張超英自信又勇於追求理想的一生。
張超英先生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不過他的人生精采的比小說還要傳奇。他出身台灣煤礦鉅子的豪門望族內,在祖父母的疼愛下,張超英「匪類」的行為仍讓我們目瞪口呆,只為在海邊調養他孱弱的身體,在基隆海邊買別墅、買漁船、甚至僱了一位漁夫當教練,1941年就在上海時髦的霞飛路上,坐在高級俱樂部內啜飲著可口可樂,這種豪門子弟的派頭更勝過今天的名媛公子了。
只是張超英並沒有成為大公司的CEO,228的悲劇讓他追求台灣人民主自由的父親抑鬱而終,台港日多國異地的教育,不但磨練出多國語言能力,也讓他更堅信民主的價值為台灣前途奮鬥的決心,他並不選擇成為海外的獨派大老,卻考進了新聞局當公務員。
威權時代中,非我族類的省籍框限下,他只憑自己的努力與專業,為台灣發聲打拼的信念,退出聯合國、與中美斷交這些影響台灣國際地位的重大事件中無役不與,雖然節節敗退,但是張超英先生深信在中共的打壓下,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絕不能被擊倒。
張超英兩度任職駐東京新聞處長期間,他運用流利的日文與熟悉日本文化精微之處,努力拉攏日本主流媒體,讓宋楚瑜見到了首相中曾根康弘,將李登輝的新聞推上日本全國性大報的頭版頭,今天台日熱絡的往來,其中不知參入多少張超英的心血。
應該成為豪門貴公子的張超英先生,終身的志業卻是為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而奮鬥不已,如今他早已白髮蒼蒼年過七十,總該在家裏含飴弄孫了吧!不;他明年還要買台小飛機,親自駕駛橫越美國東西岸,將《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翻譯成英文給他的子女看,讓他們知道父親一生追求的是何事。因為張超英先生一生總是盡其所能做到最好,不留遺憾。
轉載自:中國時報網站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10130131+0+0+144007+0,00.html
絕不平凡的小人物 張超英先生
訪問/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
文字整理/謝宗龍
年輕時的張超英,目中無人似的大口抽著雪茄,自信的眼光帶著些許的不羈,也帶出張超英自信又勇於追求理想的一生。
看到張超英先生口述的新書《宮前町九十番地》封面,目中無人似的大口抽著雪茄,自信的眼光帶著些許的不羈,也帶出張超英自信又勇於追求理想的一生。
張超英先生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不過他的人生精采的比小說還要傳奇。他出身台灣煤礦鉅子的豪門望族內,在祖父母的疼愛下,張超英「匪類」的行為仍讓我們目瞪口呆,只為在海邊調養他孱弱的身體,在基隆海邊買別墅、買漁船、甚至僱了一位漁夫當教練,1941年就在上海時髦的霞飛路上,坐在高級俱樂部內啜飲著可口可樂,這種豪門子弟的派頭更勝過今天的名媛公子了。
只是張超英並沒有成為大公司的CEO,228的悲劇讓他追求台灣人民主自由的父親抑鬱而終,台港日多國異地的教育,不但磨練出多國語言能力,也讓他更堅信民主的價值為台灣前途奮鬥的決心,他並不選擇成為海外的獨派大老,卻考進了新聞局當公務員。
威權時代中,非我族類的省籍框限下,他只憑自己的努力與專業,為台灣發聲打拼的信念,退出聯合國、與中美斷交這些影響台灣國際地位的重大事件中無役不與,雖然節節敗退,但是張超英先生深信在中共的打壓下,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絕不能被擊倒。
張超英兩度任職駐東京新聞處長期間,他運用流利的日文與熟悉日本文化精微之處,努力拉攏日本主流媒體,讓宋楚瑜見到了首相中曾根康弘,將李登輝的新聞推上日本全國性大報的頭版頭,今天台日熱絡的往來,其中不知參入多少張超英的心血。
應該成為豪門貴公子的張超英先生,終身的志業卻是為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而奮鬥不已,如今他早已白髮蒼蒼年過七十,總該在家裏含飴弄孫了吧!不;他明年還要買台小飛機,親自駕駛橫越美國東西岸,將《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翻譯成英文給他的子女看,讓他們知道父親一生追求的是何事。因為張超英先生一生總是盡其所能做到最好,不留遺憾。
轉載自:中國時報網站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10130131+0+0+144007+0,00.html
星期三, 10月 11, 2006
母親水窖
母親水窖
.蕭偉機
(撰於2006年9月)
當飛機緩緩低飛,準備下降在蘭州機場,觸目所及皆是黃土高山、沙塵滾滾。這映入眼簾的第一幕,就是中國整個西北乾旱貧瘠山區的寫照。在這似乎被遺棄的角落,人們連維持基本生存的吃水都成問題,更甭提發展經濟與孩子教育了。所幸人間有情,中國全國婦聯主辦的「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公益專案,在海內外廣大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為一百多萬缺水地區民眾解決了基本的吃水問題,開始步上脫貧之途。
天水市甘谷縣六峰鎮白家窟村全村二百五十戶人家,於二零零一年在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公司)的資助下,每戶都建成了用於收集及儲存雨水的水窖,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近兩百頭大牲畜,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村上六十一歲的康老伯說,水窖對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他說,以前沒水窖時,「靠天吃飯」,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到山溝裏挑水,也只能種些小麥和馬鈴薯,連基本溫飽都沒法保障。
自從有了水窖後,可以在夏、秋兩季下雨時將雨水儲存起來,夠用一年。水窖裏的水不僅可供基本食用,還有能力灌溉及飼養禽畜,把經濟搞起來。現今康老伯養了五百隻雞、十頭豬,而且還種植辣椒、花椒、玉米、蘋果、葡萄等經濟作物。單單蘋果他一年就可收成一萬多斤,收入四千多元(人民幣,以下皆同)。此外,因為不需靠青壯年留在家幫忙挑水,他的兒子、兒媳都到了廣東打工,一年有一萬多元收入。因此,勞動力的解放,也是水窖的一大效果。
根據統計,白家窟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建水窖前的八百多元,增加到有水窖後的一千五百多元,足足翻了一番。
康老伯說,從前沒水窖時,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要到幾裏外的山泉河溝裏排隊挑水,或用人挑或用騾子馱,去晚了就挑不上水,一天的吃水就沒著落了。在乾旱季節,更是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到溝裏排隊,等待水源。這時通常是家裏的老人去排隊,到早上有水時再由青壯年去挑水。
在吃水都成問題的地方,衛生、清潔等問題都顧不上了。由於水是那麼的珍貴,所以都非常珍惜地重複使用,洗完菜再洗鍋再喂豬。在有水窖之前,洗澡對當地居民而言是奢侈的事。康老伯說,以前一年才洗一次腳,而且還是用過年時殺豬用的剩餘熱水來洗。
村上老書記的形容,足以讓外人瞭解水窖的好處。他說:「我幹了三十多年的公職,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建水窖,群眾切身利益都享受到了。」因此,村上民眾都非常感謝完美公司等資助人的幫助。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對「母親水窖」項目所做的研究報告,「母親水窖」專案村戶均取水時間,從建水窖前的每趟五十九分鐘,大幅下降到建水窖後的每趟三點五分鐘,大大節約了時間,使農民有更多時間從事生產活動。
在甘肅,可以聽到不少有關缺水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在連續乾旱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禽鳥與人爭水喝的可悲情景。一旦沒有水,人們就可得花錢買水,曾經出現過一噸水六十元的情況。所以,在當地可說是「半碗油換不了半碗水」。
在農村地區,由於擔水屬於做飯的活兒,所以一般都由家中的婦女負責,男性就到田裏幹活。因此,水窖也解放了婦女的勞動力。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清潔及足夠的水,可想而知對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壞處。根據調查顯示,在重慶一個農村,婦女患婦科疾病的比例,就從沒建水窖前的百分之九十,大幅下降到建水窖一年後的百分之六十。
天水市張川縣大陽鄉陳陽村,是尚未建水窖的回族農村。該村長期以來受乾旱缺水的困擾,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困難,吃水要到三公里外的山下去挑或用牲口馱,而挑水、種地也主要靠婦女,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要到山下排隊等水,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陳陽村一位五十幾歲的婦人說,每天要前往水源山溝擔水兩次,也僅夠吃飯之用,而每次來回都得花上一個多小時。她還說,有時候下雨時才能擔上一兩桶,這還是因為路滑去擔水的人較少,才有機會擔到水。而這一兩桶水竟然就是一家六口全天的用水。
水窖是乾旱地區人民古已有之的儲水方法,但以前是土窖,不耐用,而且缺乏過濾等設施。「母親水窖」項目建的水窖,則是水泥窖,且會鋪設乾淨的水泥集雨場,再加上簡單的過濾口,使水的衛生程度大大提高。
「母親水窖」是由婦聯於二零零零年發起、由婦聯旗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具體組織和實施的專案,以每口水窖一千元人民幣的標準,向社會募集建水窖資金。迄今已募集到一億三千多萬人民幣,政府再以一比一配套資金投入,至今共投入了二億七千萬人民幣,在全國二十二個省、區建了十萬多口水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一千多處,已有一百一十萬人受惠。但相對於全國數千萬缺水人口,這數字仍是微不足道,要全面解決缺水問題,仍有很大缺口,亟待海內外人士資助。
為了順利實施專案,「母親水窖」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例如為每個建水窖家庭設立完整檔案,並在水窖上刻上捐贈者名字,讓捐贈人放心。此外,婦聯還利用外部力量監督專案,包括組織捐贈者和媒體到項目執行地進行參觀、考察;定期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對專案資金募集、使用等情況進行獨立審計;對捐贈人定期發放「回饋卡」,告訴捐贈人所捐款項的投入地、用途、效果等;聘請專家對專案進行評估和論證。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仍有三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飲水困難的農民仍有二千多萬,而在農村九千多萬貧困人口中,有六千萬是因為缺水而貧困。因此,解決缺水問題是扶貧的根源。
負責「母親水窖」項目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國英表示,解決缺水問題,政府還是主要管道,婦聯作為非政府機構,只能根據能力去做,是對政府工作的補充。「母親水窖」的目標是希望今明兩年能夠再籌得五千萬至一億資金,希望每年都能解決數十萬人口缺水問題。
秦國英說,政府對「母親水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前總理李鵬等都對「母親水窖」捐過款,國家水利部更是在技術上給予「母親水窖」大力的支援,而且每個省都至少有一名省級幹部參與「母親水窖」專案。
對於「母親水窖」在海外的知名度仍不足,秦國英表示,由於母親水窖的資金都很謹慎的使用,以便真正落實到農民身上,因此在宣傳上只能一步一腳印去做。婦聯希望透過和媒體及企業合作等方式,以較少資金達到宣傳效果,而今明兩年會加大在海外的宣傳力度,以讓更多海外華人華僑及國際友人認識「母親水窖」。
完美公司自「母親水窖」專案啟動以來,即積極資助及推動。該公司至今已累積捐贈一千一百五十萬元於此項目,修建了一萬多口水窖,解決了數萬人的用水問題。完美去年還捐獻七百萬元,作為「母親水窖五周年續寫行動」的啟動資金,幫助婦聯宣傳籌款。
完美公司的董事長古潤金、副董事長許國偉、總裁胡瑞連都是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他們在中國投資之餘,也把馬、新華人社會的樂善好施的傳統精神帶到中國,希望能夠影響更多人投入公益事業。
胡瑞連說,完美公司就是要繼續弘揚馬新「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的精神,讓海內外華人社會攜手為西部缺水的人們來辦點實事。胡氏說,倘用今天的術語,陳嘉庚、李光前和陳六使等新馬先賢都可以概括為「社會企業家」,他們致力於創造財富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為豐盛,BSR(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日益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受到重視,體現出企業家的倫理價值觀。有社會良知的企業家可以扮演的角色不只是「資金的劃撥」,其實還包括理念的弘揚和推進社會結構的逐步改變,如辦學校,建水窖,這都是給予無助者一個希望、一個改變命運的階梯。再則,今天是全球化的時代,任何有意義的善舉都應該在全球各個角落發動,讓受感動的人們,不分國籍、地域和膚色,一齊來參與興建「母親水窖」工程。
捐1000元人民幣,建一口「母親水窖」就可以解決中國西部一個貧困家庭的飲水難題。有了水,就可以種糧食蔬菜、養羊、蓋房子,生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可以讓一個家庭起死回生!缺水問題是西部地區貧窮的關鍵根源,唯有從這源頭上開始解決,西部脫貧之路才能更順暢。
母親水窖資料:
網址:http://www.motherwater.org.cn
.蕭偉機
(撰於2006年9月)
當飛機緩緩低飛,準備下降在蘭州機場,觸目所及皆是黃土高山、沙塵滾滾。這映入眼簾的第一幕,就是中國整個西北乾旱貧瘠山區的寫照。在這似乎被遺棄的角落,人們連維持基本生存的吃水都成問題,更甭提發展經濟與孩子教育了。所幸人間有情,中國全國婦聯主辦的「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公益專案,在海內外廣大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為一百多萬缺水地區民眾解決了基本的吃水問題,開始步上脫貧之途。
天水市甘谷縣六峰鎮白家窟村全村二百五十戶人家,於二零零一年在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公司)的資助下,每戶都建成了用於收集及儲存雨水的水窖,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近兩百頭大牲畜,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村上六十一歲的康老伯說,水窖對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他說,以前沒水窖時,「靠天吃飯」,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到山溝裏挑水,也只能種些小麥和馬鈴薯,連基本溫飽都沒法保障。
自從有了水窖後,可以在夏、秋兩季下雨時將雨水儲存起來,夠用一年。水窖裏的水不僅可供基本食用,還有能力灌溉及飼養禽畜,把經濟搞起來。現今康老伯養了五百隻雞、十頭豬,而且還種植辣椒、花椒、玉米、蘋果、葡萄等經濟作物。單單蘋果他一年就可收成一萬多斤,收入四千多元(人民幣,以下皆同)。此外,因為不需靠青壯年留在家幫忙挑水,他的兒子、兒媳都到了廣東打工,一年有一萬多元收入。因此,勞動力的解放,也是水窖的一大效果。
根據統計,白家窟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建水窖前的八百多元,增加到有水窖後的一千五百多元,足足翻了一番。
康老伯說,從前沒水窖時,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要到幾裏外的山泉河溝裏排隊挑水,或用人挑或用騾子馱,去晚了就挑不上水,一天的吃水就沒著落了。在乾旱季節,更是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到溝裏排隊,等待水源。這時通常是家裏的老人去排隊,到早上有水時再由青壯年去挑水。
在吃水都成問題的地方,衛生、清潔等問題都顧不上了。由於水是那麼的珍貴,所以都非常珍惜地重複使用,洗完菜再洗鍋再喂豬。在有水窖之前,洗澡對當地居民而言是奢侈的事。康老伯說,以前一年才洗一次腳,而且還是用過年時殺豬用的剩餘熱水來洗。
村上老書記的形容,足以讓外人瞭解水窖的好處。他說:「我幹了三十多年的公職,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建水窖,群眾切身利益都享受到了。」因此,村上民眾都非常感謝完美公司等資助人的幫助。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對「母親水窖」項目所做的研究報告,「母親水窖」專案村戶均取水時間,從建水窖前的每趟五十九分鐘,大幅下降到建水窖後的每趟三點五分鐘,大大節約了時間,使農民有更多時間從事生產活動。
在甘肅,可以聽到不少有關缺水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在連續乾旱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禽鳥與人爭水喝的可悲情景。一旦沒有水,人們就可得花錢買水,曾經出現過一噸水六十元的情況。所以,在當地可說是「半碗油換不了半碗水」。
在農村地區,由於擔水屬於做飯的活兒,所以一般都由家中的婦女負責,男性就到田裏幹活。因此,水窖也解放了婦女的勞動力。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清潔及足夠的水,可想而知對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壞處。根據調查顯示,在重慶一個農村,婦女患婦科疾病的比例,就從沒建水窖前的百分之九十,大幅下降到建水窖一年後的百分之六十。
天水市張川縣大陽鄉陳陽村,是尚未建水窖的回族農村。該村長期以來受乾旱缺水的困擾,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困難,吃水要到三公里外的山下去挑或用牲口馱,而挑水、種地也主要靠婦女,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要到山下排隊等水,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陳陽村一位五十幾歲的婦人說,每天要前往水源山溝擔水兩次,也僅夠吃飯之用,而每次來回都得花上一個多小時。她還說,有時候下雨時才能擔上一兩桶,這還是因為路滑去擔水的人較少,才有機會擔到水。而這一兩桶水竟然就是一家六口全天的用水。
水窖是乾旱地區人民古已有之的儲水方法,但以前是土窖,不耐用,而且缺乏過濾等設施。「母親水窖」項目建的水窖,則是水泥窖,且會鋪設乾淨的水泥集雨場,再加上簡單的過濾口,使水的衛生程度大大提高。
「母親水窖」是由婦聯於二零零零年發起、由婦聯旗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具體組織和實施的專案,以每口水窖一千元人民幣的標準,向社會募集建水窖資金。迄今已募集到一億三千多萬人民幣,政府再以一比一配套資金投入,至今共投入了二億七千萬人民幣,在全國二十二個省、區建了十萬多口水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一千多處,已有一百一十萬人受惠。但相對於全國數千萬缺水人口,這數字仍是微不足道,要全面解決缺水問題,仍有很大缺口,亟待海內外人士資助。
為了順利實施專案,「母親水窖」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例如為每個建水窖家庭設立完整檔案,並在水窖上刻上捐贈者名字,讓捐贈人放心。此外,婦聯還利用外部力量監督專案,包括組織捐贈者和媒體到項目執行地進行參觀、考察;定期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對專案資金募集、使用等情況進行獨立審計;對捐贈人定期發放「回饋卡」,告訴捐贈人所捐款項的投入地、用途、效果等;聘請專家對專案進行評估和論證。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仍有三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飲水困難的農民仍有二千多萬,而在農村九千多萬貧困人口中,有六千萬是因為缺水而貧困。因此,解決缺水問題是扶貧的根源。
負責「母親水窖」項目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秦國英表示,解決缺水問題,政府還是主要管道,婦聯作為非政府機構,只能根據能力去做,是對政府工作的補充。「母親水窖」的目標是希望今明兩年能夠再籌得五千萬至一億資金,希望每年都能解決數十萬人口缺水問題。
秦國英說,政府對「母親水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前總理李鵬等都對「母親水窖」捐過款,國家水利部更是在技術上給予「母親水窖」大力的支援,而且每個省都至少有一名省級幹部參與「母親水窖」專案。
對於「母親水窖」在海外的知名度仍不足,秦國英表示,由於母親水窖的資金都很謹慎的使用,以便真正落實到農民身上,因此在宣傳上只能一步一腳印去做。婦聯希望透過和媒體及企業合作等方式,以較少資金達到宣傳效果,而今明兩年會加大在海外的宣傳力度,以讓更多海外華人華僑及國際友人認識「母親水窖」。
完美公司自「母親水窖」專案啟動以來,即積極資助及推動。該公司至今已累積捐贈一千一百五十萬元於此項目,修建了一萬多口水窖,解決了數萬人的用水問題。完美去年還捐獻七百萬元,作為「母親水窖五周年續寫行動」的啟動資金,幫助婦聯宣傳籌款。
完美公司的董事長古潤金、副董事長許國偉、總裁胡瑞連都是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他們在中國投資之餘,也把馬、新華人社會的樂善好施的傳統精神帶到中國,希望能夠影響更多人投入公益事業。
胡瑞連說,完美公司就是要繼續弘揚馬新「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的精神,讓海內外華人社會攜手為西部缺水的人們來辦點實事。胡氏說,倘用今天的術語,陳嘉庚、李光前和陳六使等新馬先賢都可以概括為「社會企業家」,他們致力於創造財富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為豐盛,BSR(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日益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受到重視,體現出企業家的倫理價值觀。有社會良知的企業家可以扮演的角色不只是「資金的劃撥」,其實還包括理念的弘揚和推進社會結構的逐步改變,如辦學校,建水窖,這都是給予無助者一個希望、一個改變命運的階梯。再則,今天是全球化的時代,任何有意義的善舉都應該在全球各個角落發動,讓受感動的人們,不分國籍、地域和膚色,一齊來參與興建「母親水窖」工程。
捐1000元人民幣,建一口「母親水窖」就可以解決中國西部一個貧困家庭的飲水難題。有了水,就可以種糧食蔬菜、養羊、蓋房子,生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可以讓一個家庭起死回生!缺水問題是西部地區貧窮的關鍵根源,唯有從這源頭上開始解決,西部脫貧之路才能更順暢。
母親水窖資料:
網址:http://www.motherwater.org.cn
星期三, 10月 04, 2006
我吃素的好處
最近一年多以來,我以吃素為主,估計超過五分之四的用餐是吃素。告訴大家我有什麼改變:
最主要是抵抗力加強了,做到了疾病及醫生遠離我。這一年半以來,我連一次小感冒等小病都沒有。即使在辦公室前後左右都有一群人患感冒的季節,我都能獨善其身。這在以往是不可能之事。因為以前我的身體有不少毛病,大病小病都不時有,也花了不少錢看病。
另外就是體力比以前好了。現今我平均每週都會去行山一次,都不覺得累及腿酸或腰酸背痛,而現今每天也走很多路(相比以前)。這在以往也是不可能之事。
所以現今雖然我比較清瘦,體重也比以往略下降(但還在正常標準範圍之內),但身體狀況其實是比以前好及健康。
所以我會繼續吃素。
最主要是抵抗力加強了,做到了疾病及醫生遠離我。這一年半以來,我連一次小感冒等小病都沒有。即使在辦公室前後左右都有一群人患感冒的季節,我都能獨善其身。這在以往是不可能之事。因為以前我的身體有不少毛病,大病小病都不時有,也花了不少錢看病。
另外就是體力比以前好了。現今我平均每週都會去行山一次,都不覺得累及腿酸或腰酸背痛,而現今每天也走很多路(相比以前)。這在以往也是不可能之事。
所以現今雖然我比較清瘦,體重也比以往略下降(但還在正常標準範圍之內),但身體狀況其實是比以前好及健康。
所以我會繼續吃素。
星期二, 10月 03, 2006
星期六, 9月 30, 2006
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樂活誌》
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樂活誌》
身為主張素食者,介紹大家一本非看不可的好書。此書中文版名為《樂活誌》(LOHAS)(野人文化出版),英文原名為Making Kind Choices: Everydayways to enhance your life through earth-and animal-friendly living.作者是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www.peta.org )理事長Ingrid Newkirk。
很多人主張素食,有基於健康原因,有基於宗教原因,當然也有相當部份是基於眾生平等的原因。第三者不僅素食,他們也拒絕使用任何需直接或間接殺害或使動物受到傷害而取得的物品。所以他們拒絕的不僅是肉食,也包括蛋、奶、皮具、蜂蜜、燕窩,乃至一切需由動物處得來的物品。
或許有人會覺得他們的主張有點極端,但我本身是認同的。年前一本稱為《佛陀吃肉嗎?》(法鼓文化出版)的書,對於現今工業化生產肉品、奶及蛋製品之不人道,有頗詳盡之描述,值得一讀。
本書的附錄還介紹了逾百種人們可能會食用或使用到的需傷害動物而取得的食品或物品,並提出同等效果的替代方案,大家不妨參考。例如蜂漿,可以蘆薈、紫草,或其他植物衍生物品代替;皮具可使用人造皮;鯊魚肝油可改用蔬菜油;明膠(Gelatin, Gel)(通常由牛或豬的皮、腱等部位提煉,用於化妝品甚至食品等)可用鹿角菜膠、海藻、果膠等替代。其他諸如各類維他命等也有不少是由動物提煉,但完全可由植物代替。此外,還列出不使用殺蟲劑及不殺害蟲蟻的天然驅蟲方法。
本書不僅闡述不殺生的內容,也舉出應有的生活之道。我強力推薦。
蕭偉機
2006/9/28
身為主張素食者,介紹大家一本非看不可的好書。此書中文版名為《樂活誌》(LOHAS)(野人文化出版),英文原名為Making Kind Choices: Everydayways to enhance your life through earth-and animal-friendly living.作者是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www.peta.org )理事長Ingrid Newkirk。
很多人主張素食,有基於健康原因,有基於宗教原因,當然也有相當部份是基於眾生平等的原因。第三者不僅素食,他們也拒絕使用任何需直接或間接殺害或使動物受到傷害而取得的物品。所以他們拒絕的不僅是肉食,也包括蛋、奶、皮具、蜂蜜、燕窩,乃至一切需由動物處得來的物品。
或許有人會覺得他們的主張有點極端,但我本身是認同的。年前一本稱為《佛陀吃肉嗎?》(法鼓文化出版)的書,對於現今工業化生產肉品、奶及蛋製品之不人道,有頗詳盡之描述,值得一讀。
本書的附錄還介紹了逾百種人們可能會食用或使用到的需傷害動物而取得的食品或物品,並提出同等效果的替代方案,大家不妨參考。例如蜂漿,可以蘆薈、紫草,或其他植物衍生物品代替;皮具可使用人造皮;鯊魚肝油可改用蔬菜油;明膠(Gelatin, Gel)(通常由牛或豬的皮、腱等部位提煉,用於化妝品甚至食品等)可用鹿角菜膠、海藻、果膠等替代。其他諸如各類維他命等也有不少是由動物提煉,但完全可由植物代替。此外,還列出不使用殺蟲劑及不殺害蟲蟻的天然驅蟲方法。
本書不僅闡述不殺生的內容,也舉出應有的生活之道。我強力推薦。
蕭偉機
2006/9/28
星期二, 9月 26, 2006
中國互聯網企業及技術前途無量
中國互聯網企業及技術前途無量
作者:蕭偉基
面對歐美的企業鉅子,中國有什麼產業是可以與他們一拼高下,甚至有機會比他們更勝一籌的呢?答案也許就是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中國和歐美互聯網企業幾乎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差別只在於,歐美互聯網企業得力於風險資金的垂青,因而得以在二十一世紀前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仍在起步階段,一方面互聯網滲透率不足,二方面沒有風險資金的引進,以致發展不如歐美企業。
但九十年代末以來,國際風險資金開始看好中國互聯網市場,使得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突飛猛進。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因此而成立並迅速壯大的。
其實,在技術上,中國互聯網於某些領域已領先世界。最近,連接全國二十多個核心節點、一百六十七所高校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CNGI-CERNET 2/61 X已通過驗收。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更首次提出了真實原地址認證的下一代互聯網新體系結構理論,這項IPv 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原地址網絡尋址系統,為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提供了重要保證,且國際互聯網組織已決定以此為基礎,成立專門工作組,制訂相應的國際標準。
中國市場上的許多產品充斥著外國品牌,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理在中國很吃香,這是中國企業需檢討的地方。然而,在互聯網市場上就不一樣了。外國互聯網企業要在中國立足及成為霸主,有著一定程度的困難。這些情況給了中國本土互聯網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迎戰外國網站。
需知道,互聯網不單純是一種技術、商業、科技行為,由於它的載體包括了文字,因此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種文化產品。中國政府對於意識形態的控制是嚴格的,這對外資進入互聯網產業形成一定的障礙。諸如中國政府設定外資參與中國互聯網企業比例、嚴格審查網絡內容等,都是外資欲進入的難題。Google、雅虎、微軟MSN等,都曾因為要在中國順利發展而被迫接受一些不利資訊自由流通的條件,甚至交出電郵內容給中國有關部門,而為歐美人士所詬病。對他們而言,這肯定是一場天人交戰,是兩難局面。要嘛他們乖乖符合中國的規定,但可能會引起國際的杯葛,要嘛不玩了,撤離中國市場。
另外一方面是中國的本土消費文化與歐美有別,例如中國中國信用卡仍不普及,網絡交易付款方式需另闢奚徑。這方面外資互聯網企業的渠道就遠不如中國本土企業了。
以上兩種主要情況導致了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得以和外資同行一較高下甚至凌駕其上的局面。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憑著這擁有世界第二多網民國家(相信很快就會成為最大)的經營實力,要在世界上叱吒風雲,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從最近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略遜於中國本土同行,他們因此也以別的方式來參與中國互聯網市場,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透過與中國同行合作、合資等方式,「借力」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以不放過在中國分一杯羹的機會。
以下為近年多例外資互聯網企業表現不如中國同行,或者因此而與中國同行合作的例子:
雅虎去年宣布將其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轉讓給阿里巴巴,並向後者投資了十億美元,使得阿里巴巴更上一層樓。
亞馬遜在二零零三年收購了中國的購物網站「卓越網」,雖然亞馬遜在全球是龍頭,但在中國的表現卻不如本土的「當當網」,原因是中國信用卡不普及,當當網採用了另兩種付款方式:貨到付款和郵購。為了確保物流系統的順暢,當當網與中國約一百七十個城市的五十家運送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全球拍賣網龍頭eBay也曾藉收購一家中國企業進軍中國,但其業績卻不如本土的淘寶網。其中重要原因是,淘寶網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eBay去年底也「從善如流」,開始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
中國國情的不同,保持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及競爭力。不過,一旦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也許得面對更大的挑戰。
2006/9/25
作者:蕭偉基
面對歐美的企業鉅子,中國有什麼產業是可以與他們一拼高下,甚至有機會比他們更勝一籌的呢?答案也許就是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中國和歐美互聯網企業幾乎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差別只在於,歐美互聯網企業得力於風險資金的垂青,因而得以在二十一世紀前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仍在起步階段,一方面互聯網滲透率不足,二方面沒有風險資金的引進,以致發展不如歐美企業。
但九十年代末以來,國際風險資金開始看好中國互聯網市場,使得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突飛猛進。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因此而成立並迅速壯大的。
其實,在技術上,中國互聯網於某些領域已領先世界。最近,連接全國二十多個核心節點、一百六十七所高校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CNGI-CERNET 2/61 X已通過驗收。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更首次提出了真實原地址認證的下一代互聯網新體系結構理論,這項IPv 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原地址網絡尋址系統,為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提供了重要保證,且國際互聯網組織已決定以此為基礎,成立專門工作組,制訂相應的國際標準。
中國市場上的許多產品充斥著外國品牌,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理在中國很吃香,這是中國企業需檢討的地方。然而,在互聯網市場上就不一樣了。外國互聯網企業要在中國立足及成為霸主,有著一定程度的困難。這些情況給了中國本土互聯網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迎戰外國網站。
需知道,互聯網不單純是一種技術、商業、科技行為,由於它的載體包括了文字,因此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種文化產品。中國政府對於意識形態的控制是嚴格的,這對外資進入互聯網產業形成一定的障礙。諸如中國政府設定外資參與中國互聯網企業比例、嚴格審查網絡內容等,都是外資欲進入的難題。Google、雅虎、微軟MSN等,都曾因為要在中國順利發展而被迫接受一些不利資訊自由流通的條件,甚至交出電郵內容給中國有關部門,而為歐美人士所詬病。對他們而言,這肯定是一場天人交戰,是兩難局面。要嘛他們乖乖符合中國的規定,但可能會引起國際的杯葛,要嘛不玩了,撤離中國市場。
另外一方面是中國的本土消費文化與歐美有別,例如中國中國信用卡仍不普及,網絡交易付款方式需另闢奚徑。這方面外資互聯網企業的渠道就遠不如中國本土企業了。
以上兩種主要情況導致了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得以和外資同行一較高下甚至凌駕其上的局面。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憑著這擁有世界第二多網民國家(相信很快就會成為最大)的經營實力,要在世界上叱吒風雲,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從最近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略遜於中國本土同行,他們因此也以別的方式來參與中國互聯網市場,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透過與中國同行合作、合資等方式,「借力」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以不放過在中國分一杯羹的機會。
以下為近年多例外資互聯網企業表現不如中國同行,或者因此而與中國同行合作的例子:
雅虎去年宣布將其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轉讓給阿里巴巴,並向後者投資了十億美元,使得阿里巴巴更上一層樓。
亞馬遜在二零零三年收購了中國的購物網站「卓越網」,雖然亞馬遜在全球是龍頭,但在中國的表現卻不如本土的「當當網」,原因是中國信用卡不普及,當當網採用了另兩種付款方式:貨到付款和郵購。為了確保物流系統的順暢,當當網與中國約一百七十個城市的五十家運送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全球拍賣網龍頭eBay也曾藉收購一家中國企業進軍中國,但其業績卻不如本土的淘寶網。其中重要原因是,淘寶網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eBay去年底也「從善如流」,開始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
中國國情的不同,保持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及競爭力。不過,一旦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也許得面對更大的挑戰。
2006/9/25
星期六, 9月 23, 2006
星期四, 9月 21, 2006
從泰國政變看脆弱的東南亞民主
從泰國政變看脆弱的東南亞民主
.蕭偉基
民主是全世界大勢所趨,即使是許多獨裁國家,也自稱是民主國家。近日
泰國發生十五年來首度軍事政變,充分顯示了這個國家以至整個東南亞的民主體制之脆弱。
泰國在現任國王蒲眉蓬在位六十年間,已發生過二十次政變(包括這次)。但自上一次於一九九二年發生的流血政變結束後,由文人掌政,並逐步邁向民主化,於這次他信事件前,大部份人都認為,泰國不容易再發生政變。
泰國的民主化其實已逐步成熟,新聞及言論自由也有保障,但為何還會發生軍人政變呢?除了泰國歷史上有這樣的「傳統」外,其民主之脆弱及法治之不完善,顯然也是重要原因。
憑心而論,他信搞政治、公關及經濟,都有一手。他信多次的「真人秀」,以及給農村農民甜頭以獲取高支持率及選票的手段,使他成為泰國史上首位連任的總理,而且得票率高達六成以上。他在經濟上的作為乃是使泰國有能力提早償還巨額外債,讓經濟加速復甦。
不過,就是因為不完善及不成熟的民主體制,讓他信可為所欲為。例如他在幾乎所有反對黨都杯葛的情況下,仍執意舉行所謂的「選舉」,這在成熟的民主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可笑事情。從泰國民眾普遍接受政變來看,要使民主在這個地方生根,顯然還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在東南亞,民主之脆弱處處可見。最著名的非菲律賓莫屬。該國美其名有所謂的民主,但幾乎每次都是要靠制度外的「人民力量」來推翻總統,而且幾乎每位總統都與貪污脫離不了關係。
在印尼,民主歷史尚淺,兩年前才第一次舉行全民直選總統,其民主是否能走上康莊大道,目前仍言之過早。
即使在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號稱是民主國家,但民主被閹割及簡化成只剩下投票,其餘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一律欠奉。兩國的長期執政數十年的執政黨,以其強大的行政資源優勢,在各層面打擊反對黨,使反對黨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例如在新加坡,執政黨長期一黨獨大,反對黨只能贏得聊以自慰的一兩席。執政黨在選區劃分、競選活動上塑造對反對黨不利的局面。而且最「毒」的一招是,以法律手段來對付反對黨人。執政人民行動黨數十年來以誹謗罪起訴反對黨人的案例,從沒輸過,這應該是一項世界紀錄了。
在馬來西亞,執政黨最常見的是在選區劃分上做手腳,削弱反對黨的實力。而且該國有所謂的「內部安全法令」,只要政府覺得你具威脅,就可以引用該法令拘捕,而且可不經審訊長期扣留,歷年來因此而身陷囹圄的反對黨人不計其數。
此外,馬來西亞還有出版法限制言論自由,媒體每年都需申請准證,一不小心即會被吊銷。再者,馬來西亞每次選舉的選舉活動期限很短,大概十來天,而且也不允許舉行群眾大會,對於資源遠遠低於執政黨的反對黨而言,非常吃虧。馬來西亞民主甚至還倒退,因為該國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廢除了地方政府的縣市議會選舉。
難道不能享有民主是東南亞人民的宿命?
2006/9/21
.蕭偉基
民主是全世界大勢所趨,即使是許多獨裁國家,也自稱是民主國家。近日
泰國發生十五年來首度軍事政變,充分顯示了這個國家以至整個東南亞的民主體制之脆弱。
泰國在現任國王蒲眉蓬在位六十年間,已發生過二十次政變(包括這次)。但自上一次於一九九二年發生的流血政變結束後,由文人掌政,並逐步邁向民主化,於這次他信事件前,大部份人都認為,泰國不容易再發生政變。
泰國的民主化其實已逐步成熟,新聞及言論自由也有保障,但為何還會發生軍人政變呢?除了泰國歷史上有這樣的「傳統」外,其民主之脆弱及法治之不完善,顯然也是重要原因。
憑心而論,他信搞政治、公關及經濟,都有一手。他信多次的「真人秀」,以及給農村農民甜頭以獲取高支持率及選票的手段,使他成為泰國史上首位連任的總理,而且得票率高達六成以上。他在經濟上的作為乃是使泰國有能力提早償還巨額外債,讓經濟加速復甦。
不過,就是因為不完善及不成熟的民主體制,讓他信可為所欲為。例如他在幾乎所有反對黨都杯葛的情況下,仍執意舉行所謂的「選舉」,這在成熟的民主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可笑事情。從泰國民眾普遍接受政變來看,要使民主在這個地方生根,顯然還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在東南亞,民主之脆弱處處可見。最著名的非菲律賓莫屬。該國美其名有所謂的民主,但幾乎每次都是要靠制度外的「人民力量」來推翻總統,而且幾乎每位總統都與貪污脫離不了關係。
在印尼,民主歷史尚淺,兩年前才第一次舉行全民直選總統,其民主是否能走上康莊大道,目前仍言之過早。
即使在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號稱是民主國家,但民主被閹割及簡化成只剩下投票,其餘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一律欠奉。兩國的長期執政數十年的執政黨,以其強大的行政資源優勢,在各層面打擊反對黨,使反對黨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例如在新加坡,執政黨長期一黨獨大,反對黨只能贏得聊以自慰的一兩席。執政黨在選區劃分、競選活動上塑造對反對黨不利的局面。而且最「毒」的一招是,以法律手段來對付反對黨人。執政人民行動黨數十年來以誹謗罪起訴反對黨人的案例,從沒輸過,這應該是一項世界紀錄了。
在馬來西亞,執政黨最常見的是在選區劃分上做手腳,削弱反對黨的實力。而且該國有所謂的「內部安全法令」,只要政府覺得你具威脅,就可以引用該法令拘捕,而且可不經審訊長期扣留,歷年來因此而身陷囹圄的反對黨人不計其數。
此外,馬來西亞還有出版法限制言論自由,媒體每年都需申請准證,一不小心即會被吊銷。再者,馬來西亞每次選舉的選舉活動期限很短,大概十來天,而且也不允許舉行群眾大會,對於資源遠遠低於執政黨的反對黨而言,非常吃虧。馬來西亞民主甚至還倒退,因為該國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廢除了地方政府的縣市議會選舉。
難道不能享有民主是東南亞人民的宿命?
2006/9/21
星期六, 9月 16, 2006
請捐建水窖,一口窖,一世情
我最近應中山完美日用品公司之邀,代表亞洲週刊到甘肅省採訪中國婦聯會辦的「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點,以及到尚未建水窖的張家川農村考察,確切了解了水窖的功用,以及缺水地區人民那令外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
很多人,尤其是海外人士認為,教育是最重要的。這沒錯,但形成兒童讀書難的根源,是必須克服的。在西部乾旱貧瘠的缺水區,缺水就是窮困的根源。那兒的人們,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到遠處取水,而這艱苦工作就必須由年輕人或婦女去做,甚至有時兒童也必須去做(例如排隊等水),這導致了大量勞力的浪費,他們無法去耕種,也無法到外地打工,而水連吃都成問題,更別提衛生、灌溉及餵養牲畜了。
一旦水窖建了之後,他們在夏秋雨季期間儲存的水,就可供一年使用,解放了勞力,青壯年可以去城市打工,也可以灌溉耕作,以及飼養牲畜,農作物收仍大大提高,基本解決了生存及生活問題。
在沒有水窖地區,我採訪後的感受是頗吃驚的。我問他們,多久洗一次藻,他們說一年才洗一次腳,而且是在過年用殺豬時剩下的熱水洗的。這種落差之大,令外面的人難以想像。
一口窖只需一千元人民幣,就可長期解決一家人的窮困根源問題。
我所去的張家川農村,他們的鄰村已接上由阿聯酋捐建的水利裝置,但該村缺乏資金,故呼籲善心人士捐建。有心人士可聯繫:張川縣婦聯馬主席,電話:86938-7881135(中國請撥:0938-7881135)。
至於母親水窖,由於中國缺水人口還有一千多萬,仍需大量興建,有興趣捐建者(水窖上會刻上捐建者名字),可聯繫:中國婦聯。
網址:http://www.cwdf.org.cn/
電話:8610-65103488
很多人,尤其是海外人士認為,教育是最重要的。這沒錯,但形成兒童讀書難的根源,是必須克服的。在西部乾旱貧瘠的缺水區,缺水就是窮困的根源。那兒的人們,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到遠處取水,而這艱苦工作就必須由年輕人或婦女去做,甚至有時兒童也必須去做(例如排隊等水),這導致了大量勞力的浪費,他們無法去耕種,也無法到外地打工,而水連吃都成問題,更別提衛生、灌溉及餵養牲畜了。
一旦水窖建了之後,他們在夏秋雨季期間儲存的水,就可供一年使用,解放了勞力,青壯年可以去城市打工,也可以灌溉耕作,以及飼養牲畜,農作物收仍大大提高,基本解決了生存及生活問題。
在沒有水窖地區,我採訪後的感受是頗吃驚的。我問他們,多久洗一次藻,他們說一年才洗一次腳,而且是在過年用殺豬時剩下的熱水洗的。這種落差之大,令外面的人難以想像。
一口窖只需一千元人民幣,就可長期解決一家人的窮困根源問題。
我所去的張家川農村,他們的鄰村已接上由阿聯酋捐建的水利裝置,但該村缺乏資金,故呼籲善心人士捐建。有心人士可聯繫:張川縣婦聯馬主席,電話:86938-7881135(中國請撥:0938-7881135)。
至於母親水窖,由於中國缺水人口還有一千多萬,仍需大量興建,有興趣捐建者(水窖上會刻上捐建者名字),可聯繫:中國婦聯。
網址:http://www.cwdf.org.cn/
電話:8610-65103488
星期一, 9月 11, 2006
星期日, 9月 10, 2006
請在9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9月1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9月13日星期三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為「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為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為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
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啟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9月13日星期三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為「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為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為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
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啟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星期六, 9月 09, 2006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蕭雅
五十年代頂著全球半邊天的共產主義,至今已給人奄奄一息的感覺。現在仍由共產黨主政的國家中,中國與越南共產黨實際上可說是已名存實亡,僅餘北韓及古巴在作垂死掙扎。
但是,大家別以為共產主義或共產黨會消聲匿跡或沒有作為,在特定的環境及背景下,共產主義仍有可能伺機而起的。
需知道,共產主義當年的興起就是打著反壓迫;為人民群眾、工農民、窮人等底下階層出頭的旗號。一旦一個國家或社會出現資本家或特權階級壓迫得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共產主義就成為許多人嚮往的「明燈」。
在亞洲,至少有兩個國家,共產黨有這樣的「市場」,那就是菲律賓和尼泊爾。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由於政府及官僚貪污腐敗,人民水深火熱,菲律賓共產黨的黨員人數已回升,他們師法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控制的鄉村已由九十年代中的四百多個增至目前的一千六百多個。
在尼泊爾,同樣以毛澤東為師的尼共(毛派),勢力更是雄厚,已控制了尼泊爾的過半數地區。尼泊爾王室的腐敗,導致人民生活困苦,是尼共得人心的主要原因。
共產黨不主張宗教信仰,看似會影響有傳統宗教背景的國家,例如菲律賓(天主教與回教)及尼泊爾(佛教),但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打敗特權彰顯人民力量,有時還是比宗教信仰來得重要,否則當年信仰東正教的蘇聯也不會成為共產國家了。
2006.9.9
.蕭雅
五十年代頂著全球半邊天的共產主義,至今已給人奄奄一息的感覺。現在仍由共產黨主政的國家中,中國與越南共產黨實際上可說是已名存實亡,僅餘北韓及古巴在作垂死掙扎。
但是,大家別以為共產主義或共產黨會消聲匿跡或沒有作為,在特定的環境及背景下,共產主義仍有可能伺機而起的。
需知道,共產主義當年的興起就是打著反壓迫;為人民群眾、工農民、窮人等底下階層出頭的旗號。一旦一個國家或社會出現資本家或特權階級壓迫得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共產主義就成為許多人嚮往的「明燈」。
在亞洲,至少有兩個國家,共產黨有這樣的「市場」,那就是菲律賓和尼泊爾。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由於政府及官僚貪污腐敗,人民水深火熱,菲律賓共產黨的黨員人數已回升,他們師法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控制的鄉村已由九十年代中的四百多個增至目前的一千六百多個。
在尼泊爾,同樣以毛澤東為師的尼共(毛派),勢力更是雄厚,已控制了尼泊爾的過半數地區。尼泊爾王室的腐敗,導致人民生活困苦,是尼共得人心的主要原因。
共產黨不主張宗教信仰,看似會影響有傳統宗教背景的國家,例如菲律賓(天主教與回教)及尼泊爾(佛教),但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打敗特權彰顯人民力量,有時還是比宗教信仰來得重要,否則當年信仰東正教的蘇聯也不會成為共產國家了。
2006.9.9
中國特色的聯繫方式
中國特色的聯繫方式
.蕭雅
最近因業務關係,多了與中國大陸的公司聯繫。令我發現了比較新奇的一點是,在香港或其他地區一般當作消閒用途為主的「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在大陸竟然是很普遍的正式的業務溝通工具。
所以經常在與大陸人員交換聯繫方式時,除了一般的電話、手機、電郵外,他們通常還會問有沒有QQ或MSN。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在香港,他們要以長途電話或傳真來與我聯繫,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例如他們公司的電話或許無法打長途電話。因此用IM聯繫,就方便便宜得多(只需付上網費,而且公司反正都已經上網了,不需花額外費用)。
尤其每每要講電郵地址或英文字母時,由於發音的不同,有時真是一個很大的困擾,這時IM或短訊就發揮功能了。
難怪最近的幾項調查都顯示,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的多項數據創下世界第一的成績。例如中國的IM用戶數近一億、平均每個用戶擁有八個以上賬號等。
這也是中國的特色,就好像中國的短訊也獨步全球一樣。
互聯網時代來臨,很多公司都有可上網電腦,老板或主管當然也知道,員工在公司上網或上即時通訊並不一定是為公事,也許是為私事,但只要員工自制,不致造成對工作的妨礙,相信大部份老板都會隻眼開隻眼閉,畢竟不能因噎廢食。
2006/9/9
.蕭雅
最近因業務關係,多了與中國大陸的公司聯繫。令我發現了比較新奇的一點是,在香港或其他地區一般當作消閒用途為主的「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在大陸竟然是很普遍的正式的業務溝通工具。
所以經常在與大陸人員交換聯繫方式時,除了一般的電話、手機、電郵外,他們通常還會問有沒有QQ或MSN。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在香港,他們要以長途電話或傳真來與我聯繫,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例如他們公司的電話或許無法打長途電話。因此用IM聯繫,就方便便宜得多(只需付上網費,而且公司反正都已經上網了,不需花額外費用)。
尤其每每要講電郵地址或英文字母時,由於發音的不同,有時真是一個很大的困擾,這時IM或短訊就發揮功能了。
難怪最近的幾項調查都顯示,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的多項數據創下世界第一的成績。例如中國的IM用戶數近一億、平均每個用戶擁有八個以上賬號等。
這也是中國的特色,就好像中國的短訊也獨步全球一樣。
互聯網時代來臨,很多公司都有可上網電腦,老板或主管當然也知道,員工在公司上網或上即時通訊並不一定是為公事,也許是為私事,但只要員工自制,不致造成對工作的妨礙,相信大部份老板都會隻眼開隻眼閉,畢竟不能因噎廢食。
2006/9/9
星期二, 9月 05, 2006
書介:《生命的重建》
書介:《生命的重建》
作者:Louise L. Hay
出版:佛教青年協會(贈閱,http://www.bya.org.hk)
本書作者Louise L. Hay是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專家。她走過坎坷的人生旅程,嬰孩時期父母就離婚,母親再嫁的卻是一名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更糟的是,她在五歲時被人強姦。她在十五歲就離家出走,十六歲就生下小孩,將小孩送人撫養。之後她有過一段婚姻,卻在十四年後離異。因此她參加了宗教組織,對佛教產生好感,還進入大學學習宗教科學,並成為專業心理治療師。不久,她患上了癌症,她意識到因為長期累積的怨恨發生毒素,導致了癌症的產生。因此,她放棄西醫的手術治療法,一方面以「腳部反射法」等另類方式治療,一方面積極行善和吃素,使身心的毒素都一併清除,終於戰勝了癌魔。
《生命的重建》寫道:「放下我們不必要的執著,以正知正見,啟發內在的智慧,這樣,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人一旦能夠盡量回復到嬰孩時期的清純,那麼你就會喜歡自己,而不會自哀自怨。作者提到:當我們只是一個小嬰孩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十分完美的。嬰孩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來使自己完美,因為他們真的已經十全十美。他們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他們有需要時,從不害怕發問和爭取。他們很自然的傳達他們的感受。當一個嬰孩身體不適的時候,家人一定會發現,而且幾乎所有老老少少的家人都會知道。而當他們快樂的時候,家人一定能看到,因為他們的笑容可以使整個家都發出光亮。
當你遇到不如意事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可能需要「清理思想」。作者提到,清理思想就像清理垃圾一樣,當某一種思想和信念證明早已對你沒有用處時,大可像丟垃圾一樣把它拋棄。
她舉出一些病人的例子,說明需要找出不正確信念的來源,再加以拋棄。例如一位病人老是說自己不夠好,原來是因為她的父親常常說她很蠢,導致她失去自信,做事就不成功。
作者還指出「當下」的重要。她告訴大家,力量的焦點,永遠都集中在當下。即使我們正在生病、正時時在自我憎恨、經濟方面也窘困了許久,都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以在「當下」,就立刻開始改變一切。
她還說,我們應該不停的許下積極的心願,而且許願時不是說「我希望」或「我要」,而要說「我可以」。
書中還提到一位終生都沒結婚的女子卻能夠快樂的活到八十五歲的「密訣」(以前的時代,女性不能出去工作,只能依靠父、兄生活),那就是這位女士的生活守則,包括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做不想做而應該做的事、鍛鍊體力、鍛鍊心智。此外,還必須「自己採取主動,逃出『自我的牢籠』」。
綜合言之,本書最重要的主旨在於「相信自己」,我們認為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我們認為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所有我們生活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造成,不能將責任推給別人。
(蕭雅)
2006/9/5
作者:Louise L. Hay
出版:佛教青年協會(贈閱,http://www.bya.org.hk)
本書作者Louise L. Hay是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專家。她走過坎坷的人生旅程,嬰孩時期父母就離婚,母親再嫁的卻是一名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更糟的是,她在五歲時被人強姦。她在十五歲就離家出走,十六歲就生下小孩,將小孩送人撫養。之後她有過一段婚姻,卻在十四年後離異。因此她參加了宗教組織,對佛教產生好感,還進入大學學習宗教科學,並成為專業心理治療師。不久,她患上了癌症,她意識到因為長期累積的怨恨發生毒素,導致了癌症的產生。因此,她放棄西醫的手術治療法,一方面以「腳部反射法」等另類方式治療,一方面積極行善和吃素,使身心的毒素都一併清除,終於戰勝了癌魔。
《生命的重建》寫道:「放下我們不必要的執著,以正知正見,啟發內在的智慧,這樣,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人一旦能夠盡量回復到嬰孩時期的清純,那麼你就會喜歡自己,而不會自哀自怨。作者提到:當我們只是一個小嬰孩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十分完美的。嬰孩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來使自己完美,因為他們真的已經十全十美。他們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他們有需要時,從不害怕發問和爭取。他們很自然的傳達他們的感受。當一個嬰孩身體不適的時候,家人一定會發現,而且幾乎所有老老少少的家人都會知道。而當他們快樂的時候,家人一定能看到,因為他們的笑容可以使整個家都發出光亮。
當你遇到不如意事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可能需要「清理思想」。作者提到,清理思想就像清理垃圾一樣,當某一種思想和信念證明早已對你沒有用處時,大可像丟垃圾一樣把它拋棄。
她舉出一些病人的例子,說明需要找出不正確信念的來源,再加以拋棄。例如一位病人老是說自己不夠好,原來是因為她的父親常常說她很蠢,導致她失去自信,做事就不成功。
作者還指出「當下」的重要。她告訴大家,力量的焦點,永遠都集中在當下。即使我們正在生病、正時時在自我憎恨、經濟方面也窘困了許久,都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以在「當下」,就立刻開始改變一切。
她還說,我們應該不停的許下積極的心願,而且許願時不是說「我希望」或「我要」,而要說「我可以」。
書中還提到一位終生都沒結婚的女子卻能夠快樂的活到八十五歲的「密訣」(以前的時代,女性不能出去工作,只能依靠父、兄生活),那就是這位女士的生活守則,包括每天必做的五件事: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做不想做而應該做的事、鍛鍊體力、鍛鍊心智。此外,還必須「自己採取主動,逃出『自我的牢籠』」。
綜合言之,本書最重要的主旨在於「相信自己」,我們認為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我們認為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所有我們生活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造成,不能將責任推給別人。
(蕭雅)
2006/9/5
追尋飄遠的理想國──西藏
追尋飄遠的理想國──西藏
文.紀碩鳴
圖.葉堅耀
(摘自亞洲週刊)
全文請閱: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2390769282/24AE5.cfm
文.紀碩鳴
圖.葉堅耀
(摘自亞洲週刊)
全文請閱: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2390769282/24AE5.cfm
為 牛 贖 命
為 牛 贖 命
佛教青年協會董事慧達及慧進兩位法師,正在西藏佛學院作短期進修。近日得聞有七百多頭牦牛,期內要送去屠宰,兩位法師來電求救,希望立刻籌款放生該批牛隻,每條牦牛索價一千元,各位發心放牛善款多少歡迎。
放生果報:健康、長壽。同時購得放生之牛隻將送往各寺院,幫助耕種或生產牛奶供養寺院。既可放生同時又供養三寶,一舉兩得。祈望踴躍隨喜。
發心贊助者,請親臨本會贊助現金或惠寄支票,抬頭請寫「佛教青年協會有限公司」並加劃線,背面註明『牦牛放生』,寄九龍界限街一四四號三樓佛教青年協會,並請附明確回郵地址及聯絡電話,本會將於一個月內寄回免稅收條;或交往中國銀行帳戶號碼012-663-00010715,並保存入數紙,於一個月內交回本會換取免稅收條。
聯絡電話:852-23360437
網址:
http://www.bya.org.hk/monthly/current/activities.htm
佛教青年協會董事慧達及慧進兩位法師,正在西藏佛學院作短期進修。近日得聞有七百多頭牦牛,期內要送去屠宰,兩位法師來電求救,希望立刻籌款放生該批牛隻,每條牦牛索價一千元,各位發心放牛善款多少歡迎。
放生果報:健康、長壽。同時購得放生之牛隻將送往各寺院,幫助耕種或生產牛奶供養寺院。既可放生同時又供養三寶,一舉兩得。祈望踴躍隨喜。
發心贊助者,請親臨本會贊助現金或惠寄支票,抬頭請寫「佛教青年協會有限公司」並加劃線,背面註明『牦牛放生』,寄九龍界限街一四四號三樓佛教青年協會,並請附明確回郵地址及聯絡電話,本會將於一個月內寄回免稅收條;或交往中國銀行帳戶號碼012-663-00010715,並保存入數紙,於一個月內交回本會換取免稅收條。
聯絡電話:852-23360437
網址:
http://www.bya.org.hk/monthly/current/activities.htm
星期一, 9月 04, 2006
我的兩岸三地情
我的兩岸三地情
.蕭雅
我不是台灣人,但我自認為是無可救藥的愛台份子。
台灣奧運奪金,我欣喜若狂。阿扁將台灣搞得烏煙瘴氣,我痛心疾首。
我身在香港,但我訂閱台灣的《經典》雜誌及《台灣光華》,除了一份難捨的台灣情意結外,我是真的認為這兩本是素質最高的中文雜誌。
一家稱為「美兆」的台資健康檢查機構,以其強大經營實力做到世界最大,我衷心的讚嘆,並成為其客戶。
我參加慈濟基金會的活動,因為在那兒,我尋回我的台灣感覺。
眼見台灣的國際空間日受打壓,我會抓緊能夠彰顯台灣榮耀或為台灣發聲的機會。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比台灣人還台灣。
十八年前,我還在馬來西亞讀中學,華文科有一門剪報的作業,我就剪了當時當地中文報一篇有關分析蔣經國逝世對台灣的影響的社論。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對台灣有較深的探討。
在此,要先稍稍說明馬來西亞對兩岸三地的觀感。在華人社會,長期以來,一般上對中國大陸是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為畢竟兩三代以前的祖先多來自大陸,而且還有親人在大陸。這也造成一種「中共即中國」的錯誤理解。他們多以中共的政策馬首是瞻,例如支持簡體字等等。「反獨促統」更是部份與大陸有千絲萬縷經濟關係的大馬華商在奮力進行之運動。
台灣對大馬也有著深厚影響,主要來自數十年來數以萬計的留台僑生。留台生組織「留台聯總」是大馬華社中一有份量及影響力的團體。尤其在華社中的文化與教育界,說留台生是骨幹也不為過。佛光山及慈濟在大馬的活躍程度及優異表現,是僅次於台灣總部的。而馬華文學也漸漸的在台灣為人所知。此外,大馬華人也將不少台灣較先進的各種技術及思潮引進。
至於香港,對大馬華社的主要影響在於港產片、港劇及粵語流行歌曲。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馬中文學校教學媒介語是華語(普通話),廣東人也不是華人中最大族群(應是閩南人),但電視台及電台卻愛播廣東話節目,以致廣東話一躍成為吉隆坡等大都市的華社通用語。由此可見廣東話的強勢。成長於七、八十年代的我,也和同年代的港人差不多,浸淫在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的歌聲中,對香港的偶像瞭如指掌。
一九八九年,我第一次坐飛機,從吉隆坡搭華航經香港飛往台北,展開台灣留學之旅。感謝台灣,因為台灣的僑教政策以較寬鬆的成績要求使得許多各地華裔子弟有機會接受大專教育。我想這是我一輩子都感恩的事。
由於在大馬的公開考試成績不是太理想,我先在僑生大學先修班讀了一年。在這裡,我要接受「僑生」的稱呼,而我出生成長的馬來西亞,則被稱為「僑居地」,令我一時難以適應。但我並沒有中華民國國籍,而是持馬來西亞護照。一時間,產生些許身份的錯亂。在僑大,我開始親身接觸了台灣,而且還要唱中華民國國歌、讀《三民主義》,甚至上軍訓。當時台獨仍是很大的禁忌,我還感受到台灣人還蠻愛中華民國的(也許是錯覺)。
說實在是,僑大真的是沉悶的學校,只要會背就能考好成績。我因為不愛死背,所以成績也差強人意,分發到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這學校位於台北歷史名城淡水,鎮上有許多古蹟,包括三百多年前先後由西班牙及荷蘭人興建、並曾是英國領事館的一級古蹟「紅毛城」。多年後回淡水,捷運的通車使小鎮煥然一新,台灣古早味和異國風情的結合,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當年惡臭的淡水河如今已清新怡人。
大三那年,我當選了學校「僑聯會」總幹事,對國民黨政府對僑教的操作,有進一步的認識。我在台灣讀書、打工、生活共六年(一九八九至九五年)。
這六年,是風起雲湧的六年(其實,在這二十年來,台灣有那一年不是風起雲湧呢?)民主、自由、開放、人權,是台灣留學之旅給我刻下的最深的烙印。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的對決,選戰聲勢之浩大及精彩,是在馬來西亞難得一見的。對我更深影響的是塑造公民社會的重要性。
台灣文化風氣的蓬勃、人情味的濃厚,都令我緬懷。但台灣人守法觀念薄弱、大部份建設築物其醜無比、馬路上及路邊摩托車的「亂陣」,都是令我搖頭的。近年更令我失望的是台灣媒體的脫序。
我在台灣時就已對台灣的身份與處境作出思考。我一直覺得,台灣之所以民間力量如此蓬勃及強大,是因為政府積弱之故。政府為何積弱,因為沒有國際地位,以及長期「說謊話」導致人民不信任之故。
在台灣,幾十年來都稱自己為中華民國,但世界上只有二十多個國家承認,這令老百姓充滿無力感。兩蔣時期的「反攻大陸」教育,以及地理課本上中國首都仍是南京的描述等等,只會讓人民覺得這個政府不可靠,並面對認知錯亂,因此覺得必須「自力救濟」。這是我認為台灣人民不信任政府的原因。
解嚴後,台灣民間的爆發力及活力一下子井嘖般洶湧而出,讓人目不暇給之餘,也讓許多人一時間難以適應,這是造成亂象叢生的原因。但我始終認為,這只是台灣邁向成熟民主社會的一個過渡期。
因此,一段時期我其實是頗為贊成台獨的,也對爭取台獨人士表示欽佩及同情。當然,由於實際上不可行,以及時不我予,如今我認為台灣應以另一種聰明的形式來與中國大陸共處。
因緣際會,我於九五年到了香港,當了媒體從業員。對香港的效率之高,很是讚嘆。對香港是文化沙漠,以及港人很現實、不近人情之類的描述,我也不贊成。我認為那可能是從前的香港。香港人捐錢之多,相信在全球也數一數二。香港的表演場地及節目之密集,相信在亞洲也名列前矛。所以我每每都替香港那些污名平反。
香港更可貴之處是,作為兩岸的折衷點。在香港,既可讀到台灣的繁體字書,又可看到大陸簡體字書,還有香港自己的書。這是香港至今仍有的優勢,應予加強。
香港近年的公民社會逐漸形成,甚至有凌駕台灣之上之勢。經典例子就是零三年的五十萬人大遊行。SARS一役,相對於台灣的部份醫護人員臨陣脫逃,港人的同舟共濟,令人動容,也令我對這個城市有更深的投入感。「港人冷漠」一詞已可掃到外太空。
到了香港,偶而會到大陸走走。我有些朋友在大陸開廠或工作,有時會前往探訪。我也到過祖籍地廣東大埔幾次,以及到過甘肅貧瘠地區探訪。
對於大陸,有太多的疑惑。或許這個國家太大、太複雜了,不太能讀懂這本書。就拿最簡單的事來說,廣州某些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要六、七十元人民幣,這是什麼樣的定價呢?與老百姓生活水準差太遠了吧!
貧富差距之懸殊、弄虛作假之瘋狂,讓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搖頭。我不諱言,也許是受在台灣受過教育的影響之故,我對共產黨是反感的。我也贊同一些人的觀點,指大陸的道德淪落與其反宗教、講求鬥爭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一些年長的朋友告訴我,對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嚮往與追求,有其客觀的時代背景。當年為了爭取公義,於是有了共產黨的出現,並且還壯大起來。無論如何,以這幾十年的實踐結果而言,共產主義是失敗的,後遺症是很大的,這是客觀事實。
以上是我作為一位曾在台、港生活過的海外華人對兩岸三地的觀感。我自覺很幸運,能夠成長於馬來西亞,並有機會在台灣讀書,以及在香港工作與生活。這都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環節。我對這三地都有感情,一年多前兩岸局勢緊張,我還曾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不同背景人士,計劃籌組「新平台基金會」,以香港為交流中心及平台,為兩岸和平略盡棉力,後因資金籌措困難等原因而擱置。
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大家都往神州看,在海外華人眼中,台灣的角色不再像以往般重要,甚至如香港般,台灣也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憂慮感。但我始終認為,由於長期處於不同的政治、文化環境,兩岸四地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及特色。
2006/8/26
.蕭雅
我不是台灣人,但我自認為是無可救藥的愛台份子。
台灣奧運奪金,我欣喜若狂。阿扁將台灣搞得烏煙瘴氣,我痛心疾首。
我身在香港,但我訂閱台灣的《經典》雜誌及《台灣光華》,除了一份難捨的台灣情意結外,我是真的認為這兩本是素質最高的中文雜誌。
一家稱為「美兆」的台資健康檢查機構,以其強大經營實力做到世界最大,我衷心的讚嘆,並成為其客戶。
我參加慈濟基金會的活動,因為在那兒,我尋回我的台灣感覺。
眼見台灣的國際空間日受打壓,我會抓緊能夠彰顯台灣榮耀或為台灣發聲的機會。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比台灣人還台灣。
十八年前,我還在馬來西亞讀中學,華文科有一門剪報的作業,我就剪了當時當地中文報一篇有關分析蔣經國逝世對台灣的影響的社論。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對台灣有較深的探討。
在此,要先稍稍說明馬來西亞對兩岸三地的觀感。在華人社會,長期以來,一般上對中國大陸是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為畢竟兩三代以前的祖先多來自大陸,而且還有親人在大陸。這也造成一種「中共即中國」的錯誤理解。他們多以中共的政策馬首是瞻,例如支持簡體字等等。「反獨促統」更是部份與大陸有千絲萬縷經濟關係的大馬華商在奮力進行之運動。
台灣對大馬也有著深厚影響,主要來自數十年來數以萬計的留台僑生。留台生組織「留台聯總」是大馬華社中一有份量及影響力的團體。尤其在華社中的文化與教育界,說留台生是骨幹也不為過。佛光山及慈濟在大馬的活躍程度及優異表現,是僅次於台灣總部的。而馬華文學也漸漸的在台灣為人所知。此外,大馬華人也將不少台灣較先進的各種技術及思潮引進。
至於香港,對大馬華社的主要影響在於港產片、港劇及粵語流行歌曲。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馬中文學校教學媒介語是華語(普通話),廣東人也不是華人中最大族群(應是閩南人),但電視台及電台卻愛播廣東話節目,以致廣東話一躍成為吉隆坡等大都市的華社通用語。由此可見廣東話的強勢。成長於七、八十年代的我,也和同年代的港人差不多,浸淫在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的歌聲中,對香港的偶像瞭如指掌。
一九八九年,我第一次坐飛機,從吉隆坡搭華航經香港飛往台北,展開台灣留學之旅。感謝台灣,因為台灣的僑教政策以較寬鬆的成績要求使得許多各地華裔子弟有機會接受大專教育。我想這是我一輩子都感恩的事。
由於在大馬的公開考試成績不是太理想,我先在僑生大學先修班讀了一年。在這裡,我要接受「僑生」的稱呼,而我出生成長的馬來西亞,則被稱為「僑居地」,令我一時難以適應。但我並沒有中華民國國籍,而是持馬來西亞護照。一時間,產生些許身份的錯亂。在僑大,我開始親身接觸了台灣,而且還要唱中華民國國歌、讀《三民主義》,甚至上軍訓。當時台獨仍是很大的禁忌,我還感受到台灣人還蠻愛中華民國的(也許是錯覺)。
說實在是,僑大真的是沉悶的學校,只要會背就能考好成績。我因為不愛死背,所以成績也差強人意,分發到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這學校位於台北歷史名城淡水,鎮上有許多古蹟,包括三百多年前先後由西班牙及荷蘭人興建、並曾是英國領事館的一級古蹟「紅毛城」。多年後回淡水,捷運的通車使小鎮煥然一新,台灣古早味和異國風情的結合,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當年惡臭的淡水河如今已清新怡人。
大三那年,我當選了學校「僑聯會」總幹事,對國民黨政府對僑教的操作,有進一步的認識。我在台灣讀書、打工、生活共六年(一九八九至九五年)。
這六年,是風起雲湧的六年(其實,在這二十年來,台灣有那一年不是風起雲湧呢?)民主、自由、開放、人權,是台灣留學之旅給我刻下的最深的烙印。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的對決,選戰聲勢之浩大及精彩,是在馬來西亞難得一見的。對我更深影響的是塑造公民社會的重要性。
台灣文化風氣的蓬勃、人情味的濃厚,都令我緬懷。但台灣人守法觀念薄弱、大部份建設築物其醜無比、馬路上及路邊摩托車的「亂陣」,都是令我搖頭的。近年更令我失望的是台灣媒體的脫序。
我在台灣時就已對台灣的身份與處境作出思考。我一直覺得,台灣之所以民間力量如此蓬勃及強大,是因為政府積弱之故。政府為何積弱,因為沒有國際地位,以及長期「說謊話」導致人民不信任之故。
在台灣,幾十年來都稱自己為中華民國,但世界上只有二十多個國家承認,這令老百姓充滿無力感。兩蔣時期的「反攻大陸」教育,以及地理課本上中國首都仍是南京的描述等等,只會讓人民覺得這個政府不可靠,並面對認知錯亂,因此覺得必須「自力救濟」。這是我認為台灣人民不信任政府的原因。
解嚴後,台灣民間的爆發力及活力一下子井嘖般洶湧而出,讓人目不暇給之餘,也讓許多人一時間難以適應,這是造成亂象叢生的原因。但我始終認為,這只是台灣邁向成熟民主社會的一個過渡期。
因此,一段時期我其實是頗為贊成台獨的,也對爭取台獨人士表示欽佩及同情。當然,由於實際上不可行,以及時不我予,如今我認為台灣應以另一種聰明的形式來與中國大陸共處。
因緣際會,我於九五年到了香港,當了媒體從業員。對香港的效率之高,很是讚嘆。對香港是文化沙漠,以及港人很現實、不近人情之類的描述,我也不贊成。我認為那可能是從前的香港。香港人捐錢之多,相信在全球也數一數二。香港的表演場地及節目之密集,相信在亞洲也名列前矛。所以我每每都替香港那些污名平反。
香港更可貴之處是,作為兩岸的折衷點。在香港,既可讀到台灣的繁體字書,又可看到大陸簡體字書,還有香港自己的書。這是香港至今仍有的優勢,應予加強。
香港近年的公民社會逐漸形成,甚至有凌駕台灣之上之勢。經典例子就是零三年的五十萬人大遊行。SARS一役,相對於台灣的部份醫護人員臨陣脫逃,港人的同舟共濟,令人動容,也令我對這個城市有更深的投入感。「港人冷漠」一詞已可掃到外太空。
到了香港,偶而會到大陸走走。我有些朋友在大陸開廠或工作,有時會前往探訪。我也到過祖籍地廣東大埔幾次,以及到過甘肅貧瘠地區探訪。
對於大陸,有太多的疑惑。或許這個國家太大、太複雜了,不太能讀懂這本書。就拿最簡單的事來說,廣州某些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要六、七十元人民幣,這是什麼樣的定價呢?與老百姓生活水準差太遠了吧!
貧富差距之懸殊、弄虛作假之瘋狂,讓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搖頭。我不諱言,也許是受在台灣受過教育的影響之故,我對共產黨是反感的。我也贊同一些人的觀點,指大陸的道德淪落與其反宗教、講求鬥爭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一些年長的朋友告訴我,對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嚮往與追求,有其客觀的時代背景。當年為了爭取公義,於是有了共產黨的出現,並且還壯大起來。無論如何,以這幾十年的實踐結果而言,共產主義是失敗的,後遺症是很大的,這是客觀事實。
以上是我作為一位曾在台、港生活過的海外華人對兩岸三地的觀感。我自覺很幸運,能夠成長於馬來西亞,並有機會在台灣讀書,以及在香港工作與生活。這都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環節。我對這三地都有感情,一年多前兩岸局勢緊張,我還曾與幾位志同道合的不同背景人士,計劃籌組「新平台基金會」,以香港為交流中心及平台,為兩岸和平略盡棉力,後因資金籌措困難等原因而擱置。
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大家都往神州看,在海外華人眼中,台灣的角色不再像以往般重要,甚至如香港般,台灣也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憂慮感。但我始終認為,由於長期處於不同的政治、文化環境,兩岸四地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及特色。
2006/8/26
行行出狀元
行行出狀元
.蕭雅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有時候看似冷門的玩意或專業,但就是因為冷門,如果你能夠在當中有所鑽研,就會成為幾乎獨一無二的專家,香港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近年在香港的泰國旅遊圈內紅得發紫的「泰國通」胡慧沖,就是一個值得介紹的例子。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此君是一名泰國人或泰國華僑,孰知卻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他自一九九零年第一次踏足泰國後,就瘋狂的愛上這個佛國,幾乎每個月去一次,遊泰總次數已超過一百五十次,並學會了泰文,對泰國的吃喝玩樂、風土人情都了如指掌,成為各大報章、雜誌、電視台泰國遊節目主持人的不二人選,撰寫了十幾本相關書籍。他更因此成立了一個稱為「泰友營」的網站
(http://www.thailandfans.com/ ),並刊登了不少廣告。
另一在冷門事業中出人頭地的,就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此君因喜觀星故修讀物理系,更在海外攻讀氣象學,可以想像肯定是香港少有的氣象專家,於是終於給他熬出頭。能夠將興趣與事業配合,人生無憾也。
在醫學界,也有兩位值得介紹的冷門專家,分別是性學專家吳敏倫和健康情緒心理學專家李誠。媒體上每有有關性醫學的問題,十之八九會訪問吳敏倫。而如果要談有關抑鬱症等情緒醫學課題的最佳人選(甚至是唯一人選),則更是非李誠教授莫屬。
因此,讀書或學習不一定非熱門科系不可,冷門科系可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不一定。
2006/9/4
.蕭雅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有時候看似冷門的玩意或專業,但就是因為冷門,如果你能夠在當中有所鑽研,就會成為幾乎獨一無二的專家,香港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近年在香港的泰國旅遊圈內紅得發紫的「泰國通」胡慧沖,就是一個值得介紹的例子。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此君是一名泰國人或泰國華僑,孰知卻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他自一九九零年第一次踏足泰國後,就瘋狂的愛上這個佛國,幾乎每個月去一次,遊泰總次數已超過一百五十次,並學會了泰文,對泰國的吃喝玩樂、風土人情都了如指掌,成為各大報章、雜誌、電視台泰國遊節目主持人的不二人選,撰寫了十幾本相關書籍。他更因此成立了一個稱為「泰友營」的網站
(http://www.thailandfans.com/ ),並刊登了不少廣告。
另一在冷門事業中出人頭地的,就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此君因喜觀星故修讀物理系,更在海外攻讀氣象學,可以想像肯定是香港少有的氣象專家,於是終於給他熬出頭。能夠將興趣與事業配合,人生無憾也。
在醫學界,也有兩位值得介紹的冷門專家,分別是性學專家吳敏倫和健康情緒心理學專家李誠。媒體上每有有關性醫學的問題,十之八九會訪問吳敏倫。而如果要談有關抑鬱症等情緒醫學課題的最佳人選(甚至是唯一人選),則更是非李誠教授莫屬。
因此,讀書或學習不一定非熱門科系不可,冷門科系可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不一定。
2006/9/4
星期日, 9月 03, 2006
TVB的高明宣傳策略
TVB的高明宣傳策略
.蕭雅
雖然最近公布的中期業績不甚理想,純利跌了14%,但TVB最近這幾個月,在宣傳及公關策略上迭有佳作。
第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其即將上演的劇集《肥田囍事》。此劇從開拍以來就營造了讓媒體及公眾不得不知、不得不報的效果,那就是為拍此劇而大幅度增肥的女主角胡杏兒。
暫且不談這樣的增肥又減肥法是否對藝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不管TVB或胡杏兒,因此劇而大量在媒體曝光,以至知名度大增(實際利益應該也會大增),是不爭之事實。經此犧牲,胡杏兒將更具議價籌碼,看來她躍升為TVB一姐將是指日可待之事,而且地位將很穩固。這次可謂香港電視台宣傳策略之一經典佳作。
另一件事就是週前的Twins「阿嬌」鍾欣桐被偷拍事件。剛開台不久的無線娛樂台特別為此事舉行了一場長達四小時的反偷拍活動,且極罕有的準許其他香港電視台採訪(不確定是否破天荒)。TVB藉此役塑造自己乃香港娛樂影視業龍頭大哥的目的,不言而喻。
看來,在競爭越趨激烈的市況下,TVB也以各種不同的高明策略來保住自己的地位。
2006/9/3
.蕭雅
雖然最近公布的中期業績不甚理想,純利跌了14%,但TVB最近這幾個月,在宣傳及公關策略上迭有佳作。
第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其即將上演的劇集《肥田囍事》。此劇從開拍以來就營造了讓媒體及公眾不得不知、不得不報的效果,那就是為拍此劇而大幅度增肥的女主角胡杏兒。
暫且不談這樣的增肥又減肥法是否對藝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不管TVB或胡杏兒,因此劇而大量在媒體曝光,以至知名度大增(實際利益應該也會大增),是不爭之事實。經此犧牲,胡杏兒將更具議價籌碼,看來她躍升為TVB一姐將是指日可待之事,而且地位將很穩固。這次可謂香港電視台宣傳策略之一經典佳作。
另一件事就是週前的Twins「阿嬌」鍾欣桐被偷拍事件。剛開台不久的無線娛樂台特別為此事舉行了一場長達四小時的反偷拍活動,且極罕有的準許其他香港電視台採訪(不確定是否破天荒)。TVB藉此役塑造自己乃香港娛樂影視業龍頭大哥的目的,不言而喻。
看來,在競爭越趨激烈的市況下,TVB也以各種不同的高明策略來保住自己的地位。
2006/9/3
中華歐亞基金會的「淡江幫」
中華歐亞基金會的「淡江幫」
.蕭雅
由於程翔案的關係,台灣智庫「中華歐亞基金會」一時聲名大噪。從其成員的來源觀察,此基金會與台灣的淡江大學有頗密切的關係。
其董事長張京育為政治大學前任校長,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陸委會主委,目前是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簡稱戰略所)教授。
淡江可說是台灣一般大學中(軍校除外)唯一開辦戰略所此專業的大學。該所開辦碩士班,於一九八二年與中華戰略學會聯合成立。已故台灣知名戰略學家鈕先鍾(著譯數十本戰略學著作)即長期任教於該所。
中華歐亞基金會執行長林中斌,一般人知曉他曾任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及國防部副部長,但現今職務卻沒多提,那就是淡江戰略所教授。
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介正為淡江美國研究所所長;董事之一趙春山為淡江大陸研究所教授。
此外,台灣立法院中極為熟悉國防事務的國民黨籍(前親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亦曾出任淡江戰略所所長一職。
淡江大學是台灣少數注重區域及國際研究的大學,除戰略所、大陸所、美國所外,尚設有東南亞所、歐洲所、拉丁美洲所等。因此,不少退職高官都會受聘於該校,例如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即在淡江大陸所任教。
最近有消息指出,呂秀蓮正籌組班底,其中重要人物包括主管安全系統的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翁明賢,他曾任淡江戰略所副教授;另一人則為淡江大學現任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
看來,淡江幫在台灣的國防、國安、大陸等政策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2006/9/3
.蕭雅
由於程翔案的關係,台灣智庫「中華歐亞基金會」一時聲名大噪。從其成員的來源觀察,此基金會與台灣的淡江大學有頗密切的關係。
其董事長張京育為政治大學前任校長,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陸委會主委,目前是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簡稱戰略所)教授。
淡江可說是台灣一般大學中(軍校除外)唯一開辦戰略所此專業的大學。該所開辦碩士班,於一九八二年與中華戰略學會聯合成立。已故台灣知名戰略學家鈕先鍾(著譯數十本戰略學著作)即長期任教於該所。
中華歐亞基金會執行長林中斌,一般人知曉他曾任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及國防部副部長,但現今職務卻沒多提,那就是淡江戰略所教授。
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介正為淡江美國研究所所長;董事之一趙春山為淡江大陸研究所教授。
此外,台灣立法院中極為熟悉國防事務的國民黨籍(前親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亦曾出任淡江戰略所所長一職。
淡江大學是台灣少數注重區域及國際研究的大學,除戰略所、大陸所、美國所外,尚設有東南亞所、歐洲所、拉丁美洲所等。因此,不少退職高官都會受聘於該校,例如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即在淡江大陸所任教。
最近有消息指出,呂秀蓮正籌組班底,其中重要人物包括主管安全系統的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翁明賢,他曾任淡江戰略所副教授;另一人則為淡江大學現任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
看來,淡江幫在台灣的國防、國安、大陸等政策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2006/9/3
MBA和尚
MBA和尚
.蕭雅
如果現在還有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遁入空門」的宗教,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在香港這個極度高業化的社會,幾位知名度頗高、fans頗多的僧人,就是學財經出身,在出家前從事理財投資等職業的。
衍空法師,土生土長香港人,可說是香港中生代僧侶中的佼佼者,在知識份子群中頗具吸引力。他在大學時讀修讀電腦及國際貿易,年輕時一心想的就發達,做的就是股票經紀。在偶然機會下接觸佛教,後與妻子相約出家,成為佛門佳話。
香港人觀成法師,有MBA學位,也是會計師,發心興建溫哥華觀音寺,竟由護持的在家居士「變身」為出家的方丈,積極投身以英文向西方人士弘揚佛法。
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願炯法師,亦有碩士學位,出家前也是從商,其孿生兄弟為本港《溫暖人間》負責人之一。
在投資理財界,近年最知名的學佛人士為股評家鄺民彬,經常在各處演講佛教與財富的關係。
關於佛教如何看待財富,《雜阿含經》說: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心地觀經》說:所有財寶皆分為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因此,佛教也是潛藏理財智慧的。
2006/9/3
.蕭雅
如果現在還有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遁入空門」的宗教,那就大錯特錯了。就在香港這個極度高業化的社會,幾位知名度頗高、fans頗多的僧人,就是學財經出身,在出家前從事理財投資等職業的。
衍空法師,土生土長香港人,可說是香港中生代僧侶中的佼佼者,在知識份子群中頗具吸引力。他在大學時讀修讀電腦及國際貿易,年輕時一心想的就發達,做的就是股票經紀。在偶然機會下接觸佛教,後與妻子相約出家,成為佛門佳話。
香港人觀成法師,有MBA學位,也是會計師,發心興建溫哥華觀音寺,竟由護持的在家居士「變身」為出家的方丈,積極投身以英文向西方人士弘揚佛法。
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願炯法師,亦有碩士學位,出家前也是從商,其孿生兄弟為本港《溫暖人間》負責人之一。
在投資理財界,近年最知名的學佛人士為股評家鄺民彬,經常在各處演講佛教與財富的關係。
關於佛教如何看待財富,《雜阿含經》說: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心地觀經》說:所有財寶皆分為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因此,佛教也是潛藏理財智慧的。
2006/9/3
星期六, 9月 02, 2006
請在每月的3、13、23日吃素救救地球!
請在每月的3、13、2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面對天災頻仍、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為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為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面對天災頻仍、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為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為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
請傳播此函,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星期四, 8月 31, 2006
東南亞華商與香港淵源(修訂版)
東南亞華商與香港淵源
.撰文:蕭雅
最近香港市民處處可見到「大眾銀行」與「大眾財務」的廣告。這是馬來西亞大眾銀行集團年初收購本港的亞洲商業銀行後,加強品牌及知名度的攻勢。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收購前後,亞洲商業銀行都與東南亞脫離不了關係,因為其原先的母公司亞洲金融集團,即有泰國華資背景。
近年來,有幾家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企業,非常積極的開拓香港市場,他們來香港不僅是為了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跳板或基地,也一心一意希望能在香港闖出一片天。這些企業包括新加坡的按摩椅品牌OSIM;大馬的「老行家」即食燕窩、「鑽石健康水」等。(以上公司皆華商)
OSIM創辦人沈財福一九八三年創辦該公司,初期只是賣家居產品,後來發揮創意及銳意打造品牌,利用日本技術生產電動按摩椅,行銷全球。NEP集團的「鑽石健康水」最近宣傳攻勢凌厲。老行家的創辦人是一對夫婦,他們早年在吉隆坡的商場內幫人洗車維生,後將洗車服務提升為「汽車美容」,再發展毫不相關的即食燕窩業務。
其實,除上述新近進軍香港之公司外,東南亞商人或企業,尤其是華商,與香港早已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及血緣。原因不外是因為香港在英國殖民期間,作為遠東的重要轉口港及商埠,吸引了許多華僑投資;而香港作為中國大陸對外之窗口,早年許多中國人經香港移居或「賣豬仔」或逃難到海外,中國改革開放後,更多海外華商則以香港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根據地。此外,香港也是數以十萬計回祖國後在各種運動中遭受種種磨難的南洋歸僑之最後落腳地。
香港最大的飲品製造商「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原是在現馬來西亞發展之客家籍商人,一九三九年在香港發展豆奶生意,終成一代飲品業鉅子。不僅如此,香港兩大中式快餐集團「大家樂」及「大快活」,都是羅氏家族成員所創。因此,可以這麼說,香港人的飲食都與南洋脫離不了關係。
香港食油及家居清潔用品集團「南順」,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加坡創辦,後拓展至馬來西亞。六十年代,創辦人之子黃大樁來港投資,後即以香港為基地,「南順」也成為香港品牌。
香港的傳媒業也吸引東南亞華商(尤其大馬)的目光。目前最大英文報《南華早報》的最大股東,即是大馬「糖王」郭鶴年,另一大馬富商邱繼炳,也是大股東之一。有一段時間,郭鶴年甚至還是電視廣播的第二大股東,後由於港府規定一人不可成為兩種媒體的大股東,他才將電視廣播股權出售。此外,大馬木材及媒體大亨張曉卿,則是《明報》老板。大馬華商為何喜歡在香港經營媒體業,是令人好奇及值得研究之課題。星系報業(星島日報等)創辦人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也是在南洋出生、成長、發跡的富豪。
在文化業領域,香港也與東南亞(尤其新馬)有極深關係,有一位出版及書籍經銷業者,早年是從新加坡移居香港,他就是大眾書局及世界出版社老板周曾鍔。大眾書局之前身於一九二四年由周曾鍔父親周星衢創辦於新加坡,目前已是新加坡上市企業的大眾書局,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連鎖書店。
此外,百年中藥老店「余仁生」是一八七九年由廣東佛山人余廣在馬來西亞採錫礦小鎮「務邊」創立;顏氏家族創辦的和興百花油,其歷史則可追溯至一九二七年的新加坡及檳城。
在金融業領域,亞洲金融集團董事長陳有慶,家族即有深厚泰國背景,其父就是著名銀行泰國「盤谷銀行」創辦人、潮州籍的陳弼臣。陳有慶及子女每年春節仍會舉家赴泰與家族團聚。陳有慶之子、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陳智思之英文全名Bernard Charnwut Chan,即有泰文在內。馬來西亞豐隆集團的郭令燦家族,一度在香港擁有道亨銀行,後賣給新加坡政府控制的星展銀行集團。馬來西亞最大華資銀行大眾銀行在香港擁有大眾財務(原名JCG),年初更收購了亞洲商業銀行。
七十年代起,更多南洋華商為了種種原因而大肆投資香港,並以香港為基地,原因包括分散投資、東南亞一些國家出現排華或仇華隱憂、看好香港商機及前途等,其中許多是投資在房地產市場。這些南洋華裔企業鉅子包括大馬郭鶴年(嘉里、香格里拉)、新加坡黃廷芳(信和)、印尼林紹良(第一太平)及李文正(力寶)等,在香港地產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另一與商業關係不大,但也充分顯示南洋與香港密切關係的,那就是香港大學最知名建築物──陸佑堂。陸佑(1846-1917)是廣東鶴山人,早年「賣豬仔」到馬來亞,後靠錫礦業發跡,成為一代巨富,是港大創建時的主要捐獻者。他的兒子陸運濤,是國泰影業機構創辦人,本想與邵氏一決高下,可惜於一九六四年六月在台灣空難逝世,壯志未酬(前幾年解密資料顯示,該空難乃中共特務所為)。另外,邵氏兄弟早於一九二四年即於新加坡籌備電影發行公司,二五年才在上海成立影片公司,後還在新馬拍片(包括馬來片),三四年才在港建片場。
對華商而言,香港作為一個最適合營商的華人社會,是吸引他們的最重要因素。我們且回顧三十年至七十年前的時代,當時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已是成功的貿易港,且是一個講求效率的社會。海外華商當時如果要進軍其他地區或為資金尋求更寬廣的出路,香港會是首選,很重要原因是香港是華人社會,他們認為比較容易適應(但至於所謂華人「網絡」或「鄉情」是否是重要因素,值得探索)。香港地點適中、靠近大陸,方便這些華商回鄉,也使它具吸引力。此外,再加上當時的香港物價水準與南洋相差無幾,營商成本不會太高,使南洋華商趨之若鶩。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市場」這因素,在五十至七十年代應該不存在,因為當時中國仍是極度封閉的共產國家,相信即便再有遠見的企業家,也不會在那時看得到中國崛起的遠景。
自由、低稅制、法治、穩定的社會狀態、完善及有效率的金融市場、方便進軍大陸、國際化,都是香港吸引外來投資,包括海外華商投資的原因。數十年來,不少海外華商將事業基地遷至香港,對香港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如今,不少中國大陸企業也鍾情香港的優勢而投資香港。這造就香港難以被替代的地位,也是香港的福份。 修訂於2006/8/31
.撰文:蕭雅
最近香港市民處處可見到「大眾銀行」與「大眾財務」的廣告。這是馬來西亞大眾銀行集團年初收購本港的亞洲商業銀行後,加強品牌及知名度的攻勢。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收購前後,亞洲商業銀行都與東南亞脫離不了關係,因為其原先的母公司亞洲金融集團,即有泰國華資背景。
近年來,有幾家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企業,非常積極的開拓香港市場,他們來香港不僅是為了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跳板或基地,也一心一意希望能在香港闖出一片天。這些企業包括新加坡的按摩椅品牌OSIM;大馬的「老行家」即食燕窩、「鑽石健康水」等。(以上公司皆華商)
OSIM創辦人沈財福一九八三年創辦該公司,初期只是賣家居產品,後來發揮創意及銳意打造品牌,利用日本技術生產電動按摩椅,行銷全球。NEP集團的「鑽石健康水」最近宣傳攻勢凌厲。老行家的創辦人是一對夫婦,他們早年在吉隆坡的商場內幫人洗車維生,後將洗車服務提升為「汽車美容」,再發展毫不相關的即食燕窩業務。
其實,除上述新近進軍香港之公司外,東南亞商人或企業,尤其是華商,與香港早已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及血緣。原因不外是因為香港在英國殖民期間,作為遠東的重要轉口港及商埠,吸引了許多華僑投資;而香港作為中國大陸對外之窗口,早年許多中國人經香港移居或「賣豬仔」或逃難到海外,中國改革開放後,更多海外華商則以香港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根據地。此外,香港也是數以十萬計回祖國後在各種運動中遭受種種磨難的南洋歸僑之最後落腳地。
香港最大的飲品製造商「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原是在現馬來西亞發展之客家籍商人,一九三九年在香港發展豆奶生意,終成一代飲品業鉅子。不僅如此,香港兩大中式快餐集團「大家樂」及「大快活」,都是羅氏家族成員所創。因此,可以這麼說,香港人的飲食都與南洋脫離不了關係。
香港食油及家居清潔用品集團「南順」,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加坡創辦,後拓展至馬來西亞。六十年代,創辦人之子黃大樁來港投資,後即以香港為基地,「南順」也成為香港品牌。
香港的傳媒業也吸引東南亞華商(尤其大馬)的目光。目前最大英文報《南華早報》的最大股東,即是大馬「糖王」郭鶴年,另一大馬富商邱繼炳,也是大股東之一。有一段時間,郭鶴年甚至還是電視廣播的第二大股東,後由於港府規定一人不可成為兩種媒體的大股東,他才將電視廣播股權出售。此外,大馬木材及媒體大亨張曉卿,則是《明報》老板。大馬華商為何喜歡在香港經營媒體業,是令人好奇及值得研究之課題。星系報業(星島日報等)創辦人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也是在南洋出生、成長、發跡的富豪。
在文化業領域,香港也與東南亞(尤其新馬)有極深關係,有一位出版及書籍經銷業者,早年是從新加坡移居香港,他就是大眾書局及世界出版社老板周曾鍔。大眾書局之前身於一九二四年由周曾鍔父親周星衢創辦於新加坡,目前已是新加坡上市企業的大眾書局,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連鎖書店。
此外,百年中藥老店「余仁生」是一八七九年由廣東佛山人余廣在馬來西亞採錫礦小鎮「務邊」創立;顏氏家族創辦的和興百花油,其歷史則可追溯至一九二七年的新加坡及檳城。
在金融業領域,亞洲金融集團董事長陳有慶,家族即有深厚泰國背景,其父就是著名銀行泰國「盤谷銀行」創辦人、潮州籍的陳弼臣。陳有慶及子女每年春節仍會舉家赴泰與家族團聚。陳有慶之子、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陳智思之英文全名Bernard Charnwut Chan,即有泰文在內。馬來西亞豐隆集團的郭令燦家族,一度在香港擁有道亨銀行,後賣給新加坡政府控制的星展銀行集團。馬來西亞最大華資銀行大眾銀行在香港擁有大眾財務(原名JCG),年初更收購了亞洲商業銀行。
七十年代起,更多南洋華商為了種種原因而大肆投資香港,並以香港為基地,原因包括分散投資、東南亞一些國家出現排華或仇華隱憂、看好香港商機及前途等,其中許多是投資在房地產市場。這些南洋華裔企業鉅子包括大馬郭鶴年(嘉里、香格里拉)、新加坡黃廷芳(信和)、印尼林紹良(第一太平)及李文正(力寶)等,在香港地產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另一與商業關係不大,但也充分顯示南洋與香港密切關係的,那就是香港大學最知名建築物──陸佑堂。陸佑(1846-1917)是廣東鶴山人,早年「賣豬仔」到馬來亞,後靠錫礦業發跡,成為一代巨富,是港大創建時的主要捐獻者。他的兒子陸運濤,是國泰影業機構創辦人,本想與邵氏一決高下,可惜於一九六四年六月在台灣空難逝世,壯志未酬(前幾年解密資料顯示,該空難乃中共特務所為)。另外,邵氏兄弟早於一九二四年即於新加坡籌備電影發行公司,二五年才在上海成立影片公司,後還在新馬拍片(包括馬來片),三四年才在港建片場。
對華商而言,香港作為一個最適合營商的華人社會,是吸引他們的最重要因素。我們且回顧三十年至七十年前的時代,當時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已是成功的貿易港,且是一個講求效率的社會。海外華商當時如果要進軍其他地區或為資金尋求更寬廣的出路,香港會是首選,很重要原因是香港是華人社會,他們認為比較容易適應(但至於所謂華人「網絡」或「鄉情」是否是重要因素,值得探索)。香港地點適中、靠近大陸,方便這些華商回鄉,也使它具吸引力。此外,再加上當時的香港物價水準與南洋相差無幾,營商成本不會太高,使南洋華商趨之若鶩。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市場」這因素,在五十至七十年代應該不存在,因為當時中國仍是極度封閉的共產國家,相信即便再有遠見的企業家,也不會在那時看得到中國崛起的遠景。
自由、低稅制、法治、穩定的社會狀態、完善及有效率的金融市場、方便進軍大陸、國際化,都是香港吸引外來投資,包括海外華商投資的原因。數十年來,不少海外華商將事業基地遷至香港,對香港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如今,不少中國大陸企業也鍾情香港的優勢而投資香港。這造就香港難以被替代的地位,也是香港的福份。 修訂於2006/8/31
馬來西亞國慶
又到了831馬來西亞國慶日了。
今年已是大馬獨立49週年。
近年經濟低迷、治安不靖,最近還加上前任首相挑起的口水戰,又再有現任首相之女婿挑起種族問題,一時之間令國人目不暇給又無所適從。
無論如何,祝福她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雖是老土,但畢竟是千百年來每一個老百姓的願望。
今年已是大馬獨立49週年。
近年經濟低迷、治安不靖,最近還加上前任首相挑起的口水戰,又再有現任首相之女婿挑起種族問題,一時之間令國人目不暇給又無所適從。
無論如何,祝福她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雖是老土,但畢竟是千百年來每一個老百姓的願望。
星期二, 8月 29, 2006
星期一, 8月 28, 2006
聽說中國大陸可以看到blogspot了
以往中國大陸是上不了這個博客的,但最近我從瀏覽者資料統計上發現,有少數中國的網民。我在另一個同是blogspot的博客上也發現,中國大陸網民可以看到blogspot了,真是可喜可賀,中國又邁進一步了。
星期六, 8月 26, 2006
中國互聯網企業前途無量
中國互聯網企業前途無量
作者:任和
面對歐美的企業鉅子,中國有什麼產業是可以與他們一拼高下,甚至有機會比他們更勝一籌的呢?答案也許就是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中國和歐美互聯網企業幾乎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差別只在於,歐美互聯網企業得力於風險資金的垂青,因而得以在二十一世紀前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仍在起步階段,一方面互聯網滲透率不足,二方面沒有風險資金的引進,以致發展不如歐美企業。
但九十年代末以來,國際風險資金開始看好中國互聯網市場,使得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突飛猛進。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因此而成立並迅速壯大的。
中國市場上的許多產品充斥著外國品牌,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理在中國很吃香,這是中國企業需檢討的地方。然而,在互聯網市場上就不一樣了。外國互聯網企業要在中國立足及成為霸主,有著一定程度的困難。這些情況給了中國本土互聯網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迎戰外國網站。
需知道,互聯網不單純是一種技術、商業、科技行為,由於它的載體包括了文字,因此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種文化產品。中國政府對於意識形態的控制是嚴格的,這對外資進入互聯網產業形成一定的障礙。諸如中國政府設定外資參與中國互聯網企業比例、嚴格審查網絡內容等,都是外資欲進入的難題。Google、雅虎、微軟MSN等,都曾因為要在中國順利發展而被迫接受一些不利資訊自由流通的條件,甚至交出電郵內容給中國有關部門,而為歐美人士所詬病。對他們而言,這肯定是一場天人交戰,是兩難局面。要嘛他們乖乖符合中國的規定,但可能會引起國際的杯葛,要嘛不玩了,撤離中國市場。
另外一方面是中國的本土消費文化與歐美有別,例如中國中國信用卡仍不普及,網絡交易付款方式需另闢奚徑。這方面外資互聯網企業的渠道就遠不如中國本土企業了。
以上兩種主要情況導致了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得以和外資同行一較高下甚至凌駕其上的局面。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憑著這擁有世界第二多網民國家(相信很快就會成為最大)的經營實力,要在世界上叱吒風雲,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從最近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略遜於中國本土同行,他們因此也以別的方式來參與中國互聯網市場,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透過與中國同行合作、合資等方式,「借力」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以不放過在中國分一杯羹的機會。
以下為近年多例外資互聯網企業表現不如中國同行,或者因此而與中國同行合作的例子:
雅虎去年宣布將其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轉讓給阿里巴巴,並向後者投資了十億美元,使得阿里巴巴更上一層樓。
亞馬遜在二零零三年收購了中國的購物網站「卓越網」,雖然亞馬遜在全球是龍頭,但在中國的表現卻不如本土的當當網,原因是中國信用卡不普及,當當網採用了另兩種付款方式:貨到付款和郵購。為了確保物流系統的順暢,當當網與中國約一百七十個城市的五十家運送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全球拍賣網龍頭eBay也曾藉收購一家中國企業進軍中國,但其業績卻不如本土的淘寶網。其中重要原因是,淘寶網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eBay去年底也「從善如流」,開始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
中國國情的不同,保持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及競爭力。不過,一旦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也許得面對更大的挑戰。
26/8/2006
作者:任和
面對歐美的企業鉅子,中國有什麼產業是可以與他們一拼高下,甚至有機會比他們更勝一籌的呢?答案也許就是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中國和歐美互聯網企業幾乎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差別只在於,歐美互聯網企業得力於風險資金的垂青,因而得以在二十一世紀前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仍在起步階段,一方面互聯網滲透率不足,二方面沒有風險資金的引進,以致發展不如歐美企業。
但九十年代末以來,國際風險資金開始看好中國互聯網市場,使得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突飛猛進。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因此而成立並迅速壯大的。
中國市場上的許多產品充斥著外國品牌,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理在中國很吃香,這是中國企業需檢討的地方。然而,在互聯網市場上就不一樣了。外國互聯網企業要在中國立足及成為霸主,有著一定程度的困難。這些情況給了中國本土互聯網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迎戰外國網站。
需知道,互聯網不單純是一種技術、商業、科技行為,由於它的載體包括了文字,因此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種文化產品。中國政府對於意識形態的控制是嚴格的,這對外資進入互聯網產業形成一定的障礙。諸如中國政府設定外資參與中國互聯網企業比例、嚴格審查網絡內容等,都是外資欲進入的難題。Google、雅虎、微軟MSN等,都曾因為要在中國順利發展而被迫接受一些不利資訊自由流通的條件,甚至交出電郵內容給中國有關部門,而為歐美人士所詬病。對他們而言,這肯定是一場天人交戰,是兩難局面。要嘛他們乖乖符合中國的規定,但可能會引起國際的杯葛,要嘛不玩了,撤離中國市場。
另外一方面是中國的本土消費文化與歐美有別,例如中國中國信用卡仍不普及,網絡交易付款方式需另闢奚徑。這方面外資互聯網企業的渠道就遠不如中國本土企業了。
以上兩種主要情況導致了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得以和外資同行一較高下甚至凌駕其上的局面。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憑著這擁有世界第二多網民國家(相信很快就會成為最大)的經營實力,要在世界上叱吒風雲,就容易得多了。
因此,從最近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略遜於中國本土同行,他們因此也以別的方式來參與中國互聯網市場,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透過與中國同行合作、合資等方式,「借力」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以不放過在中國分一杯羹的機會。
以下為近年多例外資互聯網企業表現不如中國同行,或者因此而與中國同行合作的例子:
雅虎去年宣布將其中國業務的控制權轉讓給阿里巴巴,並向後者投資了十億美元,使得阿里巴巴更上一層樓。
亞馬遜在二零零三年收購了中國的購物網站「卓越網」,雖然亞馬遜在全球是龍頭,但在中國的表現卻不如本土的當當網,原因是中國信用卡不普及,當當網採用了另兩種付款方式:貨到付款和郵購。為了確保物流系統的順暢,當當網與中國約一百七十個城市的五十家運送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全球拍賣網龍頭eBay也曾藉收購一家中國企業進軍中國,但其業績卻不如本土的淘寶網。其中重要原因是,淘寶網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eBay去年底也「從善如流」,開始向賣家提供免費服務。
中國國情的不同,保持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及競爭力。不過,一旦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也許得面對更大的挑戰。
26/8/2006
書介:《外國執政案例選編》
書介:《外國執政案例選編》
主編:陳薔娥
出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蕭雅
中國近年積極推動「科學發展觀」,他國經驗也成了中共學習的目標。中共寧波市委黨校系統教研人員主編的《外國執政案例選編》一書,從世界各國的執政案例中選編了八十餘個案例,不僅可作為中國大陸官員的參考,其實亦可作為香港官員的取經對象。
本書分政黨和政府篇、經濟篇、教育文化篇、反腐倡廉篇、首腦篇,以及軍事篇,含蓋數十個國家。
特首曾蔭權剛於月前訪問了新加坡「取經」,而這本書中舉得最多的例子可能也是新加坡,由此可見中國(包括香港)對新加坡的羨慕之情。
本書第一篇例子就是〈新加坡權威政黨體制的特點及其啟示〉。編者的點評值得一讀:「在西方政治文明的挑戰、先進制度和技術的強勢壓力下,一個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國家,是對西方亦步亦趨,還是洋為中用?是簡單照搬,還是創造性學習?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共產黨人認真思考和密切關注。」由此可見,中國正站在是否民主化的十字路口上。
〈越南共產黨:“唯一的選擇”與“革新思維”〉一篇,似乎更切合中國的實況。越共最近實施領導人差額選舉,引起海內外華人的省思:同是共產黨,為什麼越南可以,中國不可以?本文簡單的記述了越南近年來在政治上的改革,尤其是舉行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選舉一項,似乎對中共產生頗大的衝擊。
本書所選案例並非全是成功例子,也有可供殷鑑的滑鐵盧例子。例如〈前東歐國家共產黨組織建設的教訓〉一文,就舉出了東歐國家民主集中體制受到嚴重破壞、組織規模過度膨脹、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被淡化、黨在青年中的影響萎縮,極大地削弱了黨的競爭力。
在經濟篇,〈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強制儲蓄的社會保險模式〉、〈美國政府強調以減稅來刺激經濟〉、〈英國稅收激勵創業投資〉、〈德國財稅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日本小泉政府的財政結構改革〉等文,都頗具參考價值。
在教育文化篇,〈國外一流大學給我們的啟示〉一文的點評表示,「從世界一流大學的實際來看,依靠的不是大學的樓有多高、面積有多大,而在於大學有沒有優秀的人才,能不能吸引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大學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是大師級的學者。」最近中國的尖子紛紛捨國內大學而躋進香港的大學,以上的點評似乎給予為名為利多於為教育付出的中國學術界一記當頭棒喝。
在〈蘇東捨棄“喉舌”的慘痛教訓〉一文,指出原蘇東各國執政黨之所以失去執政地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發揮好「喉舌」的作用。其點評表示,原蘇東各國執政黨由於媒體的「報喜不報憂」脫離實際情況而失去人民的信任。
古往今來,執政成功或失敗例子俯拾皆是,但是否能真正落實,才是成功之關鍵,否則出再多這樣的書也無濟於事。
2006/8/26
主編:陳薔娥
出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蕭雅
中國近年積極推動「科學發展觀」,他國經驗也成了中共學習的目標。中共寧波市委黨校系統教研人員主編的《外國執政案例選編》一書,從世界各國的執政案例中選編了八十餘個案例,不僅可作為中國大陸官員的參考,其實亦可作為香港官員的取經對象。
本書分政黨和政府篇、經濟篇、教育文化篇、反腐倡廉篇、首腦篇,以及軍事篇,含蓋數十個國家。
特首曾蔭權剛於月前訪問了新加坡「取經」,而這本書中舉得最多的例子可能也是新加坡,由此可見中國(包括香港)對新加坡的羨慕之情。
本書第一篇例子就是〈新加坡權威政黨體制的特點及其啟示〉。編者的點評值得一讀:「在西方政治文明的挑戰、先進制度和技術的強勢壓力下,一個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國家,是對西方亦步亦趨,還是洋為中用?是簡單照搬,還是創造性學習?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共產黨人認真思考和密切關注。」由此可見,中國正站在是否民主化的十字路口上。
〈越南共產黨:“唯一的選擇”與“革新思維”〉一篇,似乎更切合中國的實況。越共最近實施領導人差額選舉,引起海內外華人的省思:同是共產黨,為什麼越南可以,中國不可以?本文簡單的記述了越南近年來在政治上的改革,尤其是舉行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選舉一項,似乎對中共產生頗大的衝擊。
本書所選案例並非全是成功例子,也有可供殷鑑的滑鐵盧例子。例如〈前東歐國家共產黨組織建設的教訓〉一文,就舉出了東歐國家民主集中體制受到嚴重破壞、組織規模過度膨脹、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被淡化、黨在青年中的影響萎縮,極大地削弱了黨的競爭力。
在經濟篇,〈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強制儲蓄的社會保險模式〉、〈美國政府強調以減稅來刺激經濟〉、〈英國稅收激勵創業投資〉、〈德國財稅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日本小泉政府的財政結構改革〉等文,都頗具參考價值。
在教育文化篇,〈國外一流大學給我們的啟示〉一文的點評表示,「從世界一流大學的實際來看,依靠的不是大學的樓有多高、面積有多大,而在於大學有沒有優秀的人才,能不能吸引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大學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是大師級的學者。」最近中國的尖子紛紛捨國內大學而躋進香港的大學,以上的點評似乎給予為名為利多於為教育付出的中國學術界一記當頭棒喝。
在〈蘇東捨棄“喉舌”的慘痛教訓〉一文,指出原蘇東各國執政黨之所以失去執政地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發揮好「喉舌」的作用。其點評表示,原蘇東各國執政黨由於媒體的「報喜不報憂」脫離實際情況而失去人民的信任。
古往今來,執政成功或失敗例子俯拾皆是,但是否能真正落實,才是成功之關鍵,否則出再多這樣的書也無濟於事。
2006/8/26
星期四, 8月 24, 2006
感恩
感恩
.蕭雅
感恩一詞最常見於台灣,尤其是佛教團體。通常它又與「惜福」連在一起使用。
在慈濟,人人都把感恩掛在嘴邊,初時可能會不習慣,但久而久之就會使人感覺窩心和貼心。慈濟人是把感恩代替「多謝」,我覺得非常好,將感謝提升了層次與境界。
我們每天要感恩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早上起身,感恩上天又給了自己一天。吃早餐,要感恩做早餐的人,還要感恩農夫及工人,這一切一切的結合,才令我們有早餐可吃。
昨天下大雨,在巴士站等了十分鐘,終於等到巴士來了。一些人可能會有不耐煩的表現或情緒。但加入慈濟後,我被感恩的氛圍所熏陶,感恩司機在這樣大風大雨的情況下也繼續開工,讓我有車可搭。
我們還要感恩建築工人造房子、發明家創造方便我們生活的用具、警察維持治安、清潔工人打掃街道、醫生治療病人、宗教界人士讓我們追求心靈的平和、娛樂圈人士讓我們放鬆緊張的心情、老師教導我們、傳媒讓我們知道天下事……。
就算是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我們也要學會盡量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因為他的傷害使我得到教訓,免去下一次可能更大的傷害。雖然這不容易做到,但我們可以盡力而為。
只要時刻心存感恩,就能化解許多紛爭與冤仇,則天下太平矣。
2006/8/24
.蕭雅
感恩一詞最常見於台灣,尤其是佛教團體。通常它又與「惜福」連在一起使用。
在慈濟,人人都把感恩掛在嘴邊,初時可能會不習慣,但久而久之就會使人感覺窩心和貼心。慈濟人是把感恩代替「多謝」,我覺得非常好,將感謝提升了層次與境界。
我們每天要感恩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早上起身,感恩上天又給了自己一天。吃早餐,要感恩做早餐的人,還要感恩農夫及工人,這一切一切的結合,才令我們有早餐可吃。
昨天下大雨,在巴士站等了十分鐘,終於等到巴士來了。一些人可能會有不耐煩的表現或情緒。但加入慈濟後,我被感恩的氛圍所熏陶,感恩司機在這樣大風大雨的情況下也繼續開工,讓我有車可搭。
我們還要感恩建築工人造房子、發明家創造方便我們生活的用具、警察維持治安、清潔工人打掃街道、醫生治療病人、宗教界人士讓我們追求心靈的平和、娛樂圈人士讓我們放鬆緊張的心情、老師教導我們、傳媒讓我們知道天下事……。
就算是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我們也要學會盡量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因為他的傷害使我得到教訓,免去下一次可能更大的傷害。雖然這不容易做到,但我們可以盡力而為。
只要時刻心存感恩,就能化解許多紛爭與冤仇,則天下太平矣。
2006/8/24
星期二, 8月 22, 2006
海外華人音樂人在台灣
海外華人音樂人在台灣
.蕭雅
「超級女聲」在中國大陸成為一種現象,不僅「超女」紅,連評委也很。去年的評委柯以敏和今年的評委巫啟賢,都因「超女」而在大陸鹹魚翻身。很多人以為柯、巫兩人是從台灣到大陸發展,但這只對了一半,他們確實是將台灣綜藝節目的愛「損人」的「毒舌」風格帶到大陸(也因此而予人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他們都是馬來西亞華裔音樂人,是先在台灣浸淫、磨練多年後,才累積到大陸發展的實力。這兩人的經歷,其實就是台灣中文流行音樂界的一個縮影。
在台灣中文流行音樂界,長期以來都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海外華裔歌手及音樂人的足跡,他們豐富了台灣流行音樂,也是台灣至今仍是全球中文流行音樂重鎮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中文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的劉家昌,就是韓國華僑。七、八十年代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好歌的譚建常,就是印尼華僑。近年以一首《童話》紅遍大陸及全球華人社會的光良,就是馬來西亞歌手。今年台灣金曲獎(新聞局主辦,是台灣最有代表性之音樂獎項)最佳新人,就由馬來西亞歌手林宇中獲得。新加坡歌手孫燕姿、阿杜、林俊傑;大馬歌手梁靜茹、戴佩妮;美國出生成長的王力宏等,都紅透半邊天。
台灣吸納海外華裔學生(含港澳生)的僑教政策,也成了培養海外華裔歌手的一個管道。香港僑生周華健、邰正宵,都是當年到台灣讀書後再發展歌唱事業並走紅的。
外地音樂人的湧入,對台灣以致全球華語樂壇,都有莫大的好處。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精英的合作,擦出音樂的新火花,大大提升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質與量。
台灣雖然近年來飽受盜版打擊,但台灣的華語流行音樂仍然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各地的幕前幕後華語音樂人,莫不以能在台灣有一席之地為榮。這種結果也使台灣的流行音樂百花齊放,奠定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界領導者的地位。中國大陸雖然市場大,人才也多,但台灣在製作、創作、行銷、企劃、國際化程度方面也還是勝大陸一籌的,所以近幾年來,不僅是香港、新、馬、大陸、美國等華人較多的地區的華人音樂工作者到台灣發展,連泰國、南韓、日本都有到台灣出華語唱片的。
提到促進台灣流行樂壇的百花齊放,不能不提滾石唱片及李宗盛。滾石唱片十幾年來不遺餘力的引進外地(包括大陸)歌手及音樂人,在外地錄音及製作,由非台灣樂手伴奏,當然也推廣台灣音樂及音樂人到全球,推動全球音樂交流功不可抹。甚至近幾年來在台灣頗受歡迎的南韓歌手、樂團及音樂,滾石也是最早引進台灣的唱片公司之一。
長期在滾石唱片的李宗盛(近年已離開),在九十年代初就到馬、新尋找新靈感,孫燕姿的老師、新加坡著名的雙胞胎兄弟製作人李偉菘、李偲菘,最早也是在李宗盛的邀請下,才積極的跨入台灣的製作領域。馬來西亞的編曲人Mac Chew及Jenny Chin,更是李宗盛的「御用」編曲者,李宗盛製作的專輯,許多更是由馬來西亞的樂手伴奏。最近為了尋求更寬廣的空間,李宗盛多在大陸發展。
當然,外地音樂人湧入台灣的現象也不能不提台灣社會的演變,八十年代,許多香港、新、馬歌手在台灣都不被接受的,像早年張學友、梅艷芳、巫啟賢等,在台灣都賣不好,甚至被歧視,連出片機會都沒有(如巫啟賢)。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灣社會開放,人民(包括唱片公司老闆;電視台、電台節目主持人及各媒體)接受外來事物的程度大大的提高,海外歌手才能紅起來,香港的「草蜢」應是這段期間第一個能在台灣大紅的外地華語歌手(雖然他們的國語令人不敢恭維),香港的四大天王及王菲等天后更是銷量破百萬張。接著,唱片公司為了增加新鮮感及開拓音樂領域,就積極引進海外歌手及創作者,例如滾石唱片就是最積極的,尤其是李宗盛。
最近這幾年,情況有一些改變,唱片公司引進海外華人歌手,已不標榜其身份,甚至將之徹底改造成台灣味道,如滾石的多位大馬美少女歌手(李心潔、梁靜茹等)。當然,大部分歌迷早已不會因為歌手是來自那裡而捧場,而是根據音樂或外貌,一切視乎唱片公司的行銷手法是否成功。美國的華人歌手自八十年代末起也紛紛進軍台灣,其中一些是台灣移民第二代或在美國留學的台灣人,他們的充滿美國舞曲或R&B風味的華語歌曲,在台灣大受歡迎,表表者包括LA Boyz、李玟、順子、王力宏、陶吉吉、黃立行。
許多海外歌手為了要在台灣出片,也老早已經作好準備,盡量台灣化,如大馬的光良、品冠;新加坡的許美靜、陳潔儀、孫燕姿。當然也有例外,一些海外歌手或創作人因為其有異於台灣本土主流流行音樂風味的音樂而在台灣受落,如大馬的阿牛。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能在台灣走紅的外地歌手,本身都有創作能力,如戴佩妮、阿杜、蔡健雅等。不過,馬、新的華語流行音樂其實一直以來也都是深受台灣影響的。
其實,海外華人音樂人早就在影響著台灣著台灣流行音樂了。不過八十年代末之前的能走紅台灣的,大部份是「華僑」,如文章(印尼出生,大馬長大及讀中、小學,加拿大讀大學,曾在日本工作)、姜育恆(南韓)、高明駿(緬甸)、王傑(儘管他後來移民加拿大及回流香港)等,他們和後來的僅當台灣是發展音樂事業的地點,而不是「祖國」的外地華裔音樂人是不同的。但八十年代有一個異數,他就是在台灣唸研究所並娶了台灣女子的韓裔張鎬哲,以非華裔身份唱華語歌曲而走紅台灣。
台灣不斷的吸引全球音樂人才,為華語流行音樂注入新的生命力,是全球華語歌迷之福。在全球化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006/8/22
.蕭雅
「超級女聲」在中國大陸成為一種現象,不僅「超女」紅,連評委也很。去年的評委柯以敏和今年的評委巫啟賢,都因「超女」而在大陸鹹魚翻身。很多人以為柯、巫兩人是從台灣到大陸發展,但這只對了一半,他們確實是將台灣綜藝節目的愛「損人」的「毒舌」風格帶到大陸(也因此而予人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他們都是馬來西亞華裔音樂人,是先在台灣浸淫、磨練多年後,才累積到大陸發展的實力。這兩人的經歷,其實就是台灣中文流行音樂界的一個縮影。
在台灣中文流行音樂界,長期以來都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海外華裔歌手及音樂人的足跡,他們豐富了台灣流行音樂,也是台灣至今仍是全球中文流行音樂重鎮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中文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的劉家昌,就是韓國華僑。七、八十年代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好歌的譚建常,就是印尼華僑。近年以一首《童話》紅遍大陸及全球華人社會的光良,就是馬來西亞歌手。今年台灣金曲獎(新聞局主辦,是台灣最有代表性之音樂獎項)最佳新人,就由馬來西亞歌手林宇中獲得。新加坡歌手孫燕姿、阿杜、林俊傑;大馬歌手梁靜茹、戴佩妮;美國出生成長的王力宏等,都紅透半邊天。
台灣吸納海外華裔學生(含港澳生)的僑教政策,也成了培養海外華裔歌手的一個管道。香港僑生周華健、邰正宵,都是當年到台灣讀書後再發展歌唱事業並走紅的。
外地音樂人的湧入,對台灣以致全球華語樂壇,都有莫大的好處。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精英的合作,擦出音樂的新火花,大大提升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質與量。
台灣雖然近年來飽受盜版打擊,但台灣的華語流行音樂仍然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各地的幕前幕後華語音樂人,莫不以能在台灣有一席之地為榮。這種結果也使台灣的流行音樂百花齊放,奠定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界領導者的地位。中國大陸雖然市場大,人才也多,但台灣在製作、創作、行銷、企劃、國際化程度方面也還是勝大陸一籌的,所以近幾年來,不僅是香港、新、馬、大陸、美國等華人較多的地區的華人音樂工作者到台灣發展,連泰國、南韓、日本都有到台灣出華語唱片的。
提到促進台灣流行樂壇的百花齊放,不能不提滾石唱片及李宗盛。滾石唱片十幾年來不遺餘力的引進外地(包括大陸)歌手及音樂人,在外地錄音及製作,由非台灣樂手伴奏,當然也推廣台灣音樂及音樂人到全球,推動全球音樂交流功不可抹。甚至近幾年來在台灣頗受歡迎的南韓歌手、樂團及音樂,滾石也是最早引進台灣的唱片公司之一。
長期在滾石唱片的李宗盛(近年已離開),在九十年代初就到馬、新尋找新靈感,孫燕姿的老師、新加坡著名的雙胞胎兄弟製作人李偉菘、李偲菘,最早也是在李宗盛的邀請下,才積極的跨入台灣的製作領域。馬來西亞的編曲人Mac Chew及Jenny Chin,更是李宗盛的「御用」編曲者,李宗盛製作的專輯,許多更是由馬來西亞的樂手伴奏。最近為了尋求更寬廣的空間,李宗盛多在大陸發展。
當然,外地音樂人湧入台灣的現象也不能不提台灣社會的演變,八十年代,許多香港、新、馬歌手在台灣都不被接受的,像早年張學友、梅艷芳、巫啟賢等,在台灣都賣不好,甚至被歧視,連出片機會都沒有(如巫啟賢)。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灣社會開放,人民(包括唱片公司老闆;電視台、電台節目主持人及各媒體)接受外來事物的程度大大的提高,海外歌手才能紅起來,香港的「草蜢」應是這段期間第一個能在台灣大紅的外地華語歌手(雖然他們的國語令人不敢恭維),香港的四大天王及王菲等天后更是銷量破百萬張。接著,唱片公司為了增加新鮮感及開拓音樂領域,就積極引進海外歌手及創作者,例如滾石唱片就是最積極的,尤其是李宗盛。
最近這幾年,情況有一些改變,唱片公司引進海外華人歌手,已不標榜其身份,甚至將之徹底改造成台灣味道,如滾石的多位大馬美少女歌手(李心潔、梁靜茹等)。當然,大部分歌迷早已不會因為歌手是來自那裡而捧場,而是根據音樂或外貌,一切視乎唱片公司的行銷手法是否成功。美國的華人歌手自八十年代末起也紛紛進軍台灣,其中一些是台灣移民第二代或在美國留學的台灣人,他們的充滿美國舞曲或R&B風味的華語歌曲,在台灣大受歡迎,表表者包括LA Boyz、李玟、順子、王力宏、陶吉吉、黃立行。
許多海外歌手為了要在台灣出片,也老早已經作好準備,盡量台灣化,如大馬的光良、品冠;新加坡的許美靜、陳潔儀、孫燕姿。當然也有例外,一些海外歌手或創作人因為其有異於台灣本土主流流行音樂風味的音樂而在台灣受落,如大馬的阿牛。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能在台灣走紅的外地歌手,本身都有創作能力,如戴佩妮、阿杜、蔡健雅等。不過,馬、新的華語流行音樂其實一直以來也都是深受台灣影響的。
其實,海外華人音樂人早就在影響著台灣著台灣流行音樂了。不過八十年代末之前的能走紅台灣的,大部份是「華僑」,如文章(印尼出生,大馬長大及讀中、小學,加拿大讀大學,曾在日本工作)、姜育恆(南韓)、高明駿(緬甸)、王傑(儘管他後來移民加拿大及回流香港)等,他們和後來的僅當台灣是發展音樂事業的地點,而不是「祖國」的外地華裔音樂人是不同的。但八十年代有一個異數,他就是在台灣唸研究所並娶了台灣女子的韓裔張鎬哲,以非華裔身份唱華語歌曲而走紅台灣。
台灣不斷的吸引全球音樂人才,為華語流行音樂注入新的生命力,是全球華語歌迷之福。在全球化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006/8/22
素食月餅
素食月餅
台灣法鼓文化:
http://www.ddc.com.tw/92market.asp
香港:
東方小祗園齋菜
灣仔軒尼詩道 241 號地下
電話:25199148
灣仔灣仔道 111 號慶邦大廈地下
電話:28919874
台灣法鼓文化:
http://www.ddc.com.tw/92market.asp
香港:
東方小祗園齋菜
灣仔軒尼詩道 241 號地下
電話:25199148
灣仔灣仔道 111 號慶邦大廈地下
電話:28919874
星期日, 8月 20, 2006
馬來西亞積極建立回教金融中心
馬來西亞積極建立回教金融中心
.蕭雅
回教金融,一個香港人感到陌生的名詞。但拜中東產油富國皆回教國所賜,擁有龐大資產的回教國家,是世界金融界不可忽視的巨大市場。然而,由於穆斯林在投資、處理金錢事務方面,需遵守可蘭經的一些規定,以致他們不能通過全球普遍適用的以西方主導的金融體制來進行金融交易,遂有符合回教教義及律法的回教金融應運而生。其中,馬來西亞是發展回教金融最成熟之國家,最近更雄心勃勃欲打造成國際回教金融中心。
根據可蘭經及回教教義,回教徒不得收取或付給現金利息、不能銷售或購買那些在不知情下後果堪虞的物品、不能銷售或購買不潔或非清真(not Halal)的產品或服務、不能賭博及從事任何和既有法律或學者定下的原則有所衝突的條件或行為。
因此,在回教銀行和金融業,經營放貸業務者和銀行,必須和貸款者共同承擔創業風險,不應該有預先固定的利息。
馬來西亞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發展回教金融業,至八十年代初就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回教銀行業。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馬的回教債券業務,今年上半年,大馬新發行企業回教債券已佔當地債券市場的七成一,發行額二百三十億馬元。大馬的CIMB Banking Group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回教債券發行機構。一九九六年以來全球發行的四百一十億美元回教債券中,就有三百億美元是在大馬安排或發行的。
大馬中央銀行八月中旬宣布多項計劃,以期打造世界回教金融中心,以分享回教國家估計高達一萬億美元的可投資資產。這些計劃包括:提供外幣回教金融服務的現有回教銀行和回教保險公司,獲准成立外幣業務單位;釋出有條件的回教銀行及回教保險執照;成立大馬回教金融中心執行委員會等。
事實上,大馬發展回教金融的成績有目共睹,也吸引了外資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參與。繼去年發出三張回教銀行執照給科威特金融機構、卡塔爾回教銀行及沙特阿拉伯Al Rajhi Banking後,今年二月再加批出四張回教保險執照,其中一張是給予匯豐保險。此外,大馬渣打銀行也於上月推出相信是世界首項的回教外幣換匯服務。
大馬的回教金融市場甚至吸引了日本的興趣。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計劃在明年一月前,在馬來西亞發售三億至五億美元的回教債券,吸引中東國家的石油美元投資亞洲。
不過,大馬欲打造回教金融中心的大計,也面臨挑戰。其中一項挑戰是,回教金融的定義呈紛歧。畢竟大馬屬於世俗化的回教國,非回教徒佔人口比例達三成以上,他的一些回教金融的規定可能比純回教國家來得寬鬆,會是吸引這些回教國家資金的一項障礙。
舉例而言,大馬的回教房地產信託基金,容許百分之二十的租金收入來自不符回教教義(例如經營不符回教教義行業)的物業,但在大部份中東回教國家,這是違反回教教義的做法。
此外,大馬也面對新加坡的競爭。新加坡交易所與倫敦富時(FTSE)發Yasaar於今年二月推出回教股價指數(Shariah Indxe),成為亞洲第一家推出回教股價指數的交易所。目前,以新加坡為基地的基金資產大約有三千五百億美元,其中約一百三十億美元來自中東產油國。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去年就造訪杜拜三次,吸納當地資金到獅城相信會是訪問的重點。
據估計,目前全球回教銀行的資產總額約二千五百億美元,且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成長。因此,回教金融是一項方興未艾的產業,或許也可成為香港金融業北望神州之外的另一項選擇。
2006/8/20
.蕭雅
回教金融,一個香港人感到陌生的名詞。但拜中東產油富國皆回教國所賜,擁有龐大資產的回教國家,是世界金融界不可忽視的巨大市場。然而,由於穆斯林在投資、處理金錢事務方面,需遵守可蘭經的一些規定,以致他們不能通過全球普遍適用的以西方主導的金融體制來進行金融交易,遂有符合回教教義及律法的回教金融應運而生。其中,馬來西亞是發展回教金融最成熟之國家,最近更雄心勃勃欲打造成國際回教金融中心。
根據可蘭經及回教教義,回教徒不得收取或付給現金利息、不能銷售或購買那些在不知情下後果堪虞的物品、不能銷售或購買不潔或非清真(not Halal)的產品或服務、不能賭博及從事任何和既有法律或學者定下的原則有所衝突的條件或行為。
因此,在回教銀行和金融業,經營放貸業務者和銀行,必須和貸款者共同承擔創業風險,不應該有預先固定的利息。
馬來西亞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發展回教金融業,至八十年代初就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回教銀行業。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馬的回教債券業務,今年上半年,大馬新發行企業回教債券已佔當地債券市場的七成一,發行額二百三十億馬元。大馬的CIMB Banking Group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回教債券發行機構。一九九六年以來全球發行的四百一十億美元回教債券中,就有三百億美元是在大馬安排或發行的。
大馬中央銀行八月中旬宣布多項計劃,以期打造世界回教金融中心,以分享回教國家估計高達一萬億美元的可投資資產。這些計劃包括:提供外幣回教金融服務的現有回教銀行和回教保險公司,獲准成立外幣業務單位;釋出有條件的回教銀行及回教保險執照;成立大馬回教金融中心執行委員會等。
事實上,大馬發展回教金融的成績有目共睹,也吸引了外資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參與。繼去年發出三張回教銀行執照給科威特金融機構、卡塔爾回教銀行及沙特阿拉伯Al Rajhi Banking後,今年二月再加批出四張回教保險執照,其中一張是給予匯豐保險。此外,大馬渣打銀行也於上月推出相信是世界首項的回教外幣換匯服務。
大馬的回教金融市場甚至吸引了日本的興趣。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計劃在明年一月前,在馬來西亞發售三億至五億美元的回教債券,吸引中東國家的石油美元投資亞洲。
不過,大馬欲打造回教金融中心的大計,也面臨挑戰。其中一項挑戰是,回教金融的定義呈紛歧。畢竟大馬屬於世俗化的回教國,非回教徒佔人口比例達三成以上,他的一些回教金融的規定可能比純回教國家來得寬鬆,會是吸引這些回教國家資金的一項障礙。
舉例而言,大馬的回教房地產信託基金,容許百分之二十的租金收入來自不符回教教義(例如經營不符回教教義行業)的物業,但在大部份中東回教國家,這是違反回教教義的做法。
此外,大馬也面對新加坡的競爭。新加坡交易所與倫敦富時(FTSE)發Yasaar於今年二月推出回教股價指數(Shariah Indxe),成為亞洲第一家推出回教股價指數的交易所。目前,以新加坡為基地的基金資產大約有三千五百億美元,其中約一百三十億美元來自中東產油國。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去年就造訪杜拜三次,吸納當地資金到獅城相信會是訪問的重點。
據估計,目前全球回教銀行的資產總額約二千五百億美元,且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成長。因此,回教金融是一項方興未艾的產業,或許也可成為香港金融業北望神州之外的另一項選擇。
2006/8/20
創新及年輕化的裝修行業
.蕭雅
在做生意講求包裝、創意、策略聯盟、crossover的今天,即使以往傳統上由「阿叔」級人士經營的裝修行業,在一些年輕人的創意經營下,也有了一番新面貌。
旺角弼街、新填地街一街,是香港建築材料商店集中地之一(另一處為灣仔駱克道)。當天我一進入弼街的恆通建材廣場,就有「原來此處另有天地」的感覺。那有如大商場般的形式,令我產生深刻印象。原來建材、裝修這行業,已一改以往給人粗魯的形象。
更令我驚喜的是,一家名為「鋁窗王」的鋁窗裝修公司之經營手法,完全顛覆了「老叔父」的模式。
他們注重品牌、設計、年輕化,並設有網站。他們抓緊香港計劃立法強制規定業主一定要驗鋁窗的時機,聘請了一批問卷調查員作市場調查及獲取準客戶資料,再派專人以專業形象(如穿制服、有證件、具專業知識)到府上檢查及報價,並以各種套餐價格來吸引客戶。他們也宣稱工程期間包第三者保險;完工後提供安全合格證書及三年保用期等等。他們還實行crossover,例如送家居保險等,作為gimmick。他們也許不以價格取勝(這是最沒有意義及最低層次的經商手法),但透過專業形象及優質服務,相信可以獲得追求更高品質的現代人的青睞。
可以預見的是,在競爭激烈的趨勢下,各行各業都會以更具創意的面貌出現,否則就會被淘汰。
2006/8/20
鋁窗王網站:
http://www.windowsking.com/
.蕭雅
在做生意講求包裝、創意、策略聯盟、crossover的今天,即使以往傳統上由「阿叔」級人士經營的裝修行業,在一些年輕人的創意經營下,也有了一番新面貌。
旺角弼街、新填地街一街,是香港建築材料商店集中地之一(另一處為灣仔駱克道)。當天我一進入弼街的恆通建材廣場,就有「原來此處另有天地」的感覺。那有如大商場般的形式,令我產生深刻印象。原來建材、裝修這行業,已一改以往給人粗魯的形象。
更令我驚喜的是,一家名為「鋁窗王」的鋁窗裝修公司之經營手法,完全顛覆了「老叔父」的模式。
他們注重品牌、設計、年輕化,並設有網站。他們抓緊香港計劃立法強制規定業主一定要驗鋁窗的時機,聘請了一批問卷調查員作市場調查及獲取準客戶資料,再派專人以專業形象(如穿制服、有證件、具專業知識)到府上檢查及報價,並以各種套餐價格來吸引客戶。他們也宣稱工程期間包第三者保險;完工後提供安全合格證書及三年保用期等等。他們還實行crossover,例如送家居保險等,作為gimmick。他們也許不以價格取勝(這是最沒有意義及最低層次的經商手法),但透過專業形象及優質服務,相信可以獲得追求更高品質的現代人的青睞。
可以預見的是,在競爭激烈的趨勢下,各行各業都會以更具創意的面貌出現,否則就會被淘汰。
2006/8/20
鋁窗王網站:
http://www.windowsking.com/
高明的宣傳策略內情
高明的宣傳策略內情
.蕭雅
香港消委會月前發表報告,駁斥一些淨水機廠商聲稱他們的水機處理過的水能夠促進健康云云,指這些說法沒有根據,誤導消費者。
其中近年大灑金錢登廣告的大馬品牌鑽石健康水,馬上就連續登了幾天大篇幅廣告來反駁斥消委會的指控,被公廣/廣告界人員認為是背後有高人在指點其宣傳策略,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顯然是有備而來。這肯定是廣告業的經典案例(不只香港,應是世界級)。
鑽石水並未全盤否定消委會的說法,甚至第一篇的標題就直言:消委會沒有錯。只不過指其說法太籠統,以及那只是「最低標準」的「官方說法」,而消費者應有更高要求,鑽石水就符合了這些高要求。
其中香港才子梁文道在其於某報專欄中的說法最堪細嚼,他指鑽石水的廣告指消委會的是「官方說法」,即將自己塑造了「被打壓」的「非主流論述者」形象,非常成功,就好像將自己比作當年被視為異端的哥白尼般。
說實在的,鑽石水宣稱有許多功能,但至今為止也沒有直接或間接產生什麼副作用,所以也奈何不了他。
我有幸在不久前的一次飯局中,與曾是鑽石水高層(負責市場及技術,現已離開自起爐灶)同桌,聽了他說的許多有關鑽石水的內情,包括他們從前不重視這類危機處理,因為多年前一次的疏忽造成極大損失,所以使他們改變思維。
甚至不久前香港壹周刊「踢爆」鑽石水的某些「功效」,原因是因為他們與壹周刊之間的廣告談不妥,鬧得不愉快。(這亦為外人不知的內情)
至於連鑽石水為何會叫鑽石水,也有一段不太為外人知的「古」。我的一位曾在大馬某電台從事廣告業多年的同學告訴我,鑽石水銷售商當年找他們做宣傳時,一直想不到好名字,後來在彼此腦力激盪下,以Amway的直銷人員高聘級「鑽石」為品牌,並大肆宣傳,於是有了鑽石能量水(後改為鑽石健康水)的品牌。
2006/8/20
.蕭雅
香港消委會月前發表報告,駁斥一些淨水機廠商聲稱他們的水機處理過的水能夠促進健康云云,指這些說法沒有根據,誤導消費者。
其中近年大灑金錢登廣告的大馬品牌鑽石健康水,馬上就連續登了幾天大篇幅廣告來反駁斥消委會的指控,被公廣/廣告界人員認為是背後有高人在指點其宣傳策略,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顯然是有備而來。這肯定是廣告業的經典案例(不只香港,應是世界級)。
鑽石水並未全盤否定消委會的說法,甚至第一篇的標題就直言:消委會沒有錯。只不過指其說法太籠統,以及那只是「最低標準」的「官方說法」,而消費者應有更高要求,鑽石水就符合了這些高要求。
其中香港才子梁文道在其於某報專欄中的說法最堪細嚼,他指鑽石水的廣告指消委會的是「官方說法」,即將自己塑造了「被打壓」的「非主流論述者」形象,非常成功,就好像將自己比作當年被視為異端的哥白尼般。
說實在的,鑽石水宣稱有許多功能,但至今為止也沒有直接或間接產生什麼副作用,所以也奈何不了他。
我有幸在不久前的一次飯局中,與曾是鑽石水高層(負責市場及技術,現已離開自起爐灶)同桌,聽了他說的許多有關鑽石水的內情,包括他們從前不重視這類危機處理,因為多年前一次的疏忽造成極大損失,所以使他們改變思維。
甚至不久前香港壹周刊「踢爆」鑽石水的某些「功效」,原因是因為他們與壹周刊之間的廣告談不妥,鬧得不愉快。(這亦為外人不知的內情)
至於連鑽石水為何會叫鑽石水,也有一段不太為外人知的「古」。我的一位曾在大馬某電台從事廣告業多年的同學告訴我,鑽石水銷售商當年找他們做宣傳時,一直想不到好名字,後來在彼此腦力激盪下,以Amway的直銷人員高聘級「鑽石」為品牌,並大肆宣傳,於是有了鑽石能量水(後改為鑽石健康水)的品牌。
2006/8/20
星期六, 8月 12, 2006
多哈回合失敗對中國的影響(新版)
多哈回合失敗對中國的影響
.任和(時事分析員)
由於各國的分歧無法解決,歷時約五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已於七月底正式破裂。多哈回合的失敗,也意味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失敗。如果世貿體系崩潰,受衝擊最大的可能是崛起中的中國。
五年前展開的多哈回合談判,主要目的在於通過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來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並改善全球的貧困情況。談判各方在削減農產品關稅和農業補貼的幅度問題上產生了爭執,世貿同時進行的服務貿易和工業品貿易談判也陷於停頓,使世貿處於十字路口。
如今,多哈回合不能如期達成協議,將可能迫使更多國家轉向雙邊貿易磋商,因為操作起來簡單得多。但是,對於落後及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絕非上佳之選,因為這使得他們在與經濟強國談判時,籌碼不足,處於劣勢。
相對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可能因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而受影響,受衝擊更大的可能是中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原本即處於邊緣及劣勢(即使相對於中國),多哈回合若能達成協議,是使他們能夠有翻身的機會(僅是機會,也不一定成真)。然而若失敗,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頂多只是保持現狀。
但對中國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華盛頓智囊機構國際經濟研究所不久前曾經發表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依賴的是其強大的出口,而保障這一強大出口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
2005年中國外貿總額突破一萬四千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位。中國外貿連續四年增長超過百份之二十,2005年順差更是04年的三倍多,達到一千零一十八億美元。
從一些例子即可看出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對中國帶來的好處。中國的低工資與高產能,使得其許多產品橫掃全球。雖然美國、歐洲等國家及地區,都曾醞釀要重新對中國的紡織品等設限,但中國的產品的確靠其價廉物美而暢銷全球。
更甚的是,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使中國獲得了以往由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佔重要一席位產品的市場,包括紡織品、鞋類、小商品等市場。過去由於有全球配額制度,使得中國的紡織品、成衣等產品,出口數量愛限制,包括港商在內的不少紡織業者,因此都把工廠設在孟加拉、柬埔寨、乃至非洲等地。但隨著配額制度的取消,中國「搶」走了很大部份原本由這些國家供應的市場。今年五月份以來,孟加拉的成衣廠工人就多次上街示威,要求改善待遇,並且導致有工人死亡,工廠焚燬。雖然這不是直接與中國有關,但由於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擴大,使得這些國家的工廠經濟困難,是間接導致事件的原因。
聯合國發展項目委員會週前發布的報告就指出,亞洲窮國也曾嘗試過開放和與國際接軌,他們的市場比其他地區窮國市場更開放及自由,但未能趕上中國的步伐。
隨著中國的角色日漸重要,如何在積極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又不落人口實,是中國政府的一大挑戰。當然,很重要的是發展中國家自身必須盡速加強體質,才可避免被全球化所淘汰。各國不可能期望中國放慢發展腳步來等他們趕上,必須自立自強,才能與世界及中國共同進步、繁榮。
2006/8/12
.任和(時事分析員)
由於各國的分歧無法解決,歷時約五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已於七月底正式破裂。多哈回合的失敗,也意味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失敗。如果世貿體系崩潰,受衝擊最大的可能是崛起中的中國。
五年前展開的多哈回合談判,主要目的在於通過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來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並改善全球的貧困情況。談判各方在削減農產品關稅和農業補貼的幅度問題上產生了爭執,世貿同時進行的服務貿易和工業品貿易談判也陷於停頓,使世貿處於十字路口。
如今,多哈回合不能如期達成協議,將可能迫使更多國家轉向雙邊貿易磋商,因為操作起來簡單得多。但是,對於落後及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絕非上佳之選,因為這使得他們在與經濟強國談判時,籌碼不足,處於劣勢。
相對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可能因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而受影響,受衝擊更大的可能是中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原本即處於邊緣及劣勢(即使相對於中國),多哈回合若能達成協議,是使他們能夠有翻身的機會(僅是機會,也不一定成真)。然而若失敗,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頂多只是保持現狀。
但對中國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華盛頓智囊機構國際經濟研究所不久前曾經發表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依賴的是其強大的出口,而保障這一強大出口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
2005年中國外貿總額突破一萬四千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位。中國外貿連續四年增長超過百份之二十,2005年順差更是04年的三倍多,達到一千零一十八億美元。
從一些例子即可看出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對中國帶來的好處。中國的低工資與高產能,使得其許多產品橫掃全球。雖然美國、歐洲等國家及地區,都曾醞釀要重新對中國的紡織品等設限,但中國的產品的確靠其價廉物美而暢銷全球。
更甚的是,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使中國獲得了以往由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佔重要一席位產品的市場,包括紡織品、鞋類、小商品等市場。過去由於有全球配額制度,使得中國的紡織品、成衣等產品,出口數量愛限制,包括港商在內的不少紡織業者,因此都把工廠設在孟加拉、柬埔寨、乃至非洲等地。但隨著配額制度的取消,中國「搶」走了很大部份原本由這些國家供應的市場。今年五月份以來,孟加拉的成衣廠工人就多次上街示威,要求改善待遇,並且導致有工人死亡,工廠焚燬。雖然這不是直接與中國有關,但由於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擴大,使得這些國家的工廠經濟困難,是間接導致事件的原因。
聯合國發展項目委員會週前發布的報告就指出,亞洲窮國也曾嘗試過開放和與國際接軌,他們的市場比其他地區窮國市場更開放及自由,但未能趕上中國的步伐。
隨著中國的角色日漸重要,如何在積極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又不落人口實,是中國政府的一大挑戰。當然,很重要的是發展中國家自身必須盡速加強體質,才可避免被全球化所淘汰。各國不可能期望中國放慢發展腳步來等他們趕上,必須自立自強,才能與世界及中國共同進步、繁榮。
2006/8/12
記一名好業務人員及推薦亞洲週刊西藏專題
在七月份的香港書展期間,我參與了慈濟基金會的志工活動,在慈濟攤位當義工。剛巧慈濟對面就是明報及我以前任職的亞洲週刊的攤位,我於是就過去寒喧了一番。我特別要稱讚的是當時亞週攤位的一位男性臨時推廣人員。當他知道我服務於佛教坊後,即刻就送上了一本專訪達賴喇嘛為封面的亞洲週刊(2006年6月18日號)給我,反應之快令我有些訝異。
我細看這期亞洲週刊後,發現專訪達賴喇嘛(紀碩鳴撰稿)是近來亞週最成功的專題之一。我覺得,往年一直都榮獲多項新聞獎項的亞洲週刊,此專題極有可能再奪殊榮。
此專題精彩及吸引人之處除了專訪達賴喇嘛外,還深入報導了西藏流亡政府及流亡藏人的情況,並穿插相關的歷史資料,是近年中文媒體中難得一見的如此詳細和用心報導西藏的專題。
蕭偉基
2006/8/11
我細看這期亞洲週刊後,發現專訪達賴喇嘛(紀碩鳴撰稿)是近來亞週最成功的專題之一。我覺得,往年一直都榮獲多項新聞獎項的亞洲週刊,此專題極有可能再奪殊榮。
此專題精彩及吸引人之處除了專訪達賴喇嘛外,還深入報導了西藏流亡政府及流亡藏人的情況,並穿插相關的歷史資料,是近年中文媒體中難得一見的如此詳細和用心報導西藏的專題。
蕭偉基
2006/8/11
新印經濟特別區vs大馬柔南經濟區(新版)
新印經濟特別區vs大馬柔南經濟區(新版)
.蕭偉基
中國的崛起,對東南亞國家造成頗大的衝擊,因為中國以「吸金大國」及低成本「世界工廠」之姿,將原本不少設於東南亞的工廠吸了過去,東南亞各國於是紛紛尋找出路,而彼此加強策略性的合作,也許是可行之道。從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最近宣布的一些新計劃,可發覺到這些國家正在著急的想辦法,以因應挑戰。這些大計,都與多年前盛極一時的「成長三角」有關,但如今都已變調。
「成長三角」於一九八九年首先提出,其中一個是結合新加坡、印尼鄰近新加坡的幾個外島(如峇淡島、賓丹島等)及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彼此分工合作,共同追求「三贏」。
但馬、新、印三國之間有多諸多的恩怨情仇,各懷鬼胎,彼此看不順眼對方(尤其馬、新這對冤家),談合作真是談何容易?再加上之後的金融風暴等影響,成長三角於是成了「停滯三角」,峇淡島竟淪為部份新加坡人尋花問柳之地。
事實上,這成長三角由始至終都只是新加坡主導,印尼配合,馬來西亞一直都不積極,甚至還在柔佛州建立Tanjung Pelepas港口,一舉以低價搶走了獅城港口的大客戶,完全沒把所謂的成長三角看在眼裡。近日馬來西亞宣布給予中國等地遊客落地簽證待遇,但只限從機場入境者,經新加坡以陸地入境者不在此列。這足以顯示大馬不願新加坡從中分一杯羹的心態,兩國關係之不佳可見一班。
以當時成長三角的分工也可看出,馬來西亞的地位是尷尬的。新加坡的如意算盤是,可以利用印尼的外島建立低成本的大型工業園區,新加坡則作為金融與物流中心,即扮演所謂的大腦角色,柔佛則提供資源。但柔佛的面積比峇淡還大,建立再大的工業園區都可能,所以對這樣的安排不滿是肯定的,也可看出新加坡推動成長三角的背後目的。
上月,新加坡與印尼正式宣布,在峇淡、賓丹及卡里文三個島開發三個「特別經濟區」,這意味著所謂的成長三角正式壽終正寢,因為已沒有馬來西亞的份。
根據新加坡傳媒報道,新印特別經濟區已吸引了三家能源公司投資一億二千萬美元。工業區的其中一項目標,是和新加坡的公司聯合發展一個岸外石油港口,進一步鞏固能源中心的地位。
新加坡與印尼共同開發峇淡島等外島已倡議多年,為何現今才有大動作呢?據了解是因為新加坡覺得現任印尼總統蘇西洛能力較強之故。
也許受中國的深圳經濟特區等創造奇蹟式的成功所影響,東南亞最近掀起一股「特區」熱。除了新印經濟特區外,馬來西亞也不落人後,宣布斥資一百零二億馬元(約二百一十億港元),在鄰近新加坡的柔佛州成立「南柔經濟區」,打對台之意甚為明顯。
根據計劃,南柔經濟區佔地二千二百餘平方公里,將興建大型國際會議中心、「多媒體超級走廊」、物流中心、提升柔佛機場為區域物流機場、人造島石化廣場、亞洲最大煤炭發電站等,還有一個名為Nusajaya的區域,是興建迪士尼式主題公園的預訂地。大馬楊忠禮集團更倡議興建吉隆坡到新加坡的子彈火車計劃。
從計劃內容可以看出,大馬政府欲與新加坡一別苗頭的姿態(例如馬來西亞幅員如此廣大,為何偏偏不選其他區域而要選擇與新加坡接壤的柔佛州)。尤其是新加坡即將興趣賭場之後,馬來西亞的恐被大幅度拋離的危機感大大增加,於是趕緊的推出此世紀性大計劃。當然,一如深圳之於香港,柔佛也叨新加坡的光,這種「借力」的思維與做法,是非常聰明之舉(若在其他區域建特區,得花額外之成本來打造其優勢,如今借新加坡這現成的優勢,從中分一杯羹,有效及簡單多了)。
只是這十幾年來歷經「多媒體超級走廊」、「娛樂城」等「大白象」計劃金殺羽而歸後,人民對這超級大計劃是否能夠成功也充滿懷疑。
就如深圳與香港的關係,新加坡與柔佛的關係也錯綜複雜,由於物價較低,新加坡人大批湧入柔佛消費,但也引起新加坡政府的恐慌,宣布一些限制措施,例如新加坡汽車在離境赴馬前一定要打滿至少四分三缸的油,否則要罰款等等。而在三十年前,情況剛好相反,當時新加坡是自由港,物價也低,因而是馬來西亞人越過長堤到獅城購物。所以新加坡與柔佛是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但深港因為同屬一個中國,因而可以在中央政府的干預底下,達成雙贏的局面;而新柔因分屬兩國,彼此要發揮高度智慧,才可達成雙贏。
面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衝擊,東南亞國家也以中國為榜樣,興建各種「特區」,期望能與之抗衡,但如果各國還是各自為政,不僅不尋求合作,甚至還打對台,則成功之希望渺茫矣。
2006/8/12
.蕭偉基
中國的崛起,對東南亞國家造成頗大的衝擊,因為中國以「吸金大國」及低成本「世界工廠」之姿,將原本不少設於東南亞的工廠吸了過去,東南亞各國於是紛紛尋找出路,而彼此加強策略性的合作,也許是可行之道。從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最近宣布的一些新計劃,可發覺到這些國家正在著急的想辦法,以因應挑戰。這些大計,都與多年前盛極一時的「成長三角」有關,但如今都已變調。
「成長三角」於一九八九年首先提出,其中一個是結合新加坡、印尼鄰近新加坡的幾個外島(如峇淡島、賓丹島等)及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彼此分工合作,共同追求「三贏」。
但馬、新、印三國之間有多諸多的恩怨情仇,各懷鬼胎,彼此看不順眼對方(尤其馬、新這對冤家),談合作真是談何容易?再加上之後的金融風暴等影響,成長三角於是成了「停滯三角」,峇淡島竟淪為部份新加坡人尋花問柳之地。
事實上,這成長三角由始至終都只是新加坡主導,印尼配合,馬來西亞一直都不積極,甚至還在柔佛州建立Tanjung Pelepas港口,一舉以低價搶走了獅城港口的大客戶,完全沒把所謂的成長三角看在眼裡。近日馬來西亞宣布給予中國等地遊客落地簽證待遇,但只限從機場入境者,經新加坡以陸地入境者不在此列。這足以顯示大馬不願新加坡從中分一杯羹的心態,兩國關係之不佳可見一班。
以當時成長三角的分工也可看出,馬來西亞的地位是尷尬的。新加坡的如意算盤是,可以利用印尼的外島建立低成本的大型工業園區,新加坡則作為金融與物流中心,即扮演所謂的大腦角色,柔佛則提供資源。但柔佛的面積比峇淡還大,建立再大的工業園區都可能,所以對這樣的安排不滿是肯定的,也可看出新加坡推動成長三角的背後目的。
上月,新加坡與印尼正式宣布,在峇淡、賓丹及卡里文三個島開發三個「特別經濟區」,這意味著所謂的成長三角正式壽終正寢,因為已沒有馬來西亞的份。
根據新加坡傳媒報道,新印特別經濟區已吸引了三家能源公司投資一億二千萬美元。工業區的其中一項目標,是和新加坡的公司聯合發展一個岸外石油港口,進一步鞏固能源中心的地位。
新加坡與印尼共同開發峇淡島等外島已倡議多年,為何現今才有大動作呢?據了解是因為新加坡覺得現任印尼總統蘇西洛能力較強之故。
也許受中國的深圳經濟特區等創造奇蹟式的成功所影響,東南亞最近掀起一股「特區」熱。除了新印經濟特區外,馬來西亞也不落人後,宣布斥資一百零二億馬元(約二百一十億港元),在鄰近新加坡的柔佛州成立「南柔經濟區」,打對台之意甚為明顯。
根據計劃,南柔經濟區佔地二千二百餘平方公里,將興建大型國際會議中心、「多媒體超級走廊」、物流中心、提升柔佛機場為區域物流機場、人造島石化廣場、亞洲最大煤炭發電站等,還有一個名為Nusajaya的區域,是興建迪士尼式主題公園的預訂地。大馬楊忠禮集團更倡議興建吉隆坡到新加坡的子彈火車計劃。
從計劃內容可以看出,大馬政府欲與新加坡一別苗頭的姿態(例如馬來西亞幅員如此廣大,為何偏偏不選其他區域而要選擇與新加坡接壤的柔佛州)。尤其是新加坡即將興趣賭場之後,馬來西亞的恐被大幅度拋離的危機感大大增加,於是趕緊的推出此世紀性大計劃。當然,一如深圳之於香港,柔佛也叨新加坡的光,這種「借力」的思維與做法,是非常聰明之舉(若在其他區域建特區,得花額外之成本來打造其優勢,如今借新加坡這現成的優勢,從中分一杯羹,有效及簡單多了)。
只是這十幾年來歷經「多媒體超級走廊」、「娛樂城」等「大白象」計劃金殺羽而歸後,人民對這超級大計劃是否能夠成功也充滿懷疑。
就如深圳與香港的關係,新加坡與柔佛的關係也錯綜複雜,由於物價較低,新加坡人大批湧入柔佛消費,但也引起新加坡政府的恐慌,宣布一些限制措施,例如新加坡汽車在離境赴馬前一定要打滿至少四分三缸的油,否則要罰款等等。而在三十年前,情況剛好相反,當時新加坡是自由港,物價也低,因而是馬來西亞人越過長堤到獅城購物。所以新加坡與柔佛是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但深港因為同屬一個中國,因而可以在中央政府的干預底下,達成雙贏的局面;而新柔因分屬兩國,彼此要發揮高度智慧,才可達成雙贏。
面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衝擊,東南亞國家也以中國為榜樣,興建各種「特區」,期望能與之抗衡,但如果各國還是各自為政,不僅不尋求合作,甚至還打對台,則成功之希望渺茫矣。
2006/8/12
中國成為世界汽車大國
中國成為世界汽車大國
.蕭雅
號稱華南最大規模、歷史最悠久的第十屆深圳國際汽車展,週前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我也去參觀了。展場彙集近四十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汽車,包括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平治、瑪沙拉蒂、世爵(Spyker)等名車。兩輛價值五百萬人民幣的荷蘭世爵跑車,已全部賣出,還有四人現場訂購。足見中國富人階級的興起,為全球奢侈品帶來巨大商機。
整個車展猶如歌舞綜藝秀,與國外車展不遑多讓。美女襯托香車當然是少不了的劇目,謀殺了不少菲林,以及吸引一些志不在車的男士之眼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品牌華晨汽車的展台,雙辣妹拉小提琴、四川變臉噴火秀、男女拉丁舞高手貼身表演、美少女性感熱舞等,一堆看似與汽車沒太大關係的表演,都為了吸引男性為主的觀眾而上場。
主持人還說,華晨汽車展示了其中華文化的氣質。納悶矣!汽車與中華文化到底如合結合,我倒是在其汽車上看不出來。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成為汽車大國已是指日可待之事。2000至2004年間,中國汽車產量從200萬輛倍增至500萬輛;200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570萬輛和575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二大汽車市場。不過,令環保人士擔心的是,這會否成為全世界環境的重大負擔?這得靠專家去解決了。
2006/8/12
.蕭雅
號稱華南最大規模、歷史最悠久的第十屆深圳國際汽車展,週前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我也去參觀了。展場彙集近四十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汽車,包括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平治、瑪沙拉蒂、世爵(Spyker)等名車。兩輛價值五百萬人民幣的荷蘭世爵跑車,已全部賣出,還有四人現場訂購。足見中國富人階級的興起,為全球奢侈品帶來巨大商機。
整個車展猶如歌舞綜藝秀,與國外車展不遑多讓。美女襯托香車當然是少不了的劇目,謀殺了不少菲林,以及吸引一些志不在車的男士之眼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品牌華晨汽車的展台,雙辣妹拉小提琴、四川變臉噴火秀、男女拉丁舞高手貼身表演、美少女性感熱舞等,一堆看似與汽車沒太大關係的表演,都為了吸引男性為主的觀眾而上場。
主持人還說,華晨汽車展示了其中華文化的氣質。納悶矣!汽車與中華文化到底如合結合,我倒是在其汽車上看不出來。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成為汽車大國已是指日可待之事。2000至2004年間,中國汽車產量從200萬輛倍增至500萬輛;200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570萬輛和575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二大汽車市場。不過,令環保人士擔心的是,這會否成為全世界環境的重大負擔?這得靠專家去解決了。
2006/8/12
影響人吃素
影響人吃素
昨天我去了深圳,中午隨意往某間餐廳吃飯,點了餐牌上唯一的素食餐──羅漢齋煲仔飯。後來有一位顧客也坐在同一張桌子,侍應向他介紹了多款餐,他都沒興趣,後來問侍應我吃的是什麼,侍應說是羅漢齋煲仔飯,並強調是「無肉、全素」的,那位仁兄就說好,就點這一種。我很高興,因為我點了這唯一的素餐,影響了至少一個人在那一餐也吃素,至少在那一刻減少了人間一些殺業。
2006/8/12
昨天我去了深圳,中午隨意往某間餐廳吃飯,點了餐牌上唯一的素食餐──羅漢齋煲仔飯。後來有一位顧客也坐在同一張桌子,侍應向他介紹了多款餐,他都沒興趣,後來問侍應我吃的是什麼,侍應說是羅漢齋煲仔飯,並強調是「無肉、全素」的,那位仁兄就說好,就點這一種。我很高興,因為我點了這唯一的素餐,影響了至少一個人在那一餐也吃素,至少在那一刻減少了人間一些殺業。
2006/8/12
星期五, 8月 11, 2006
歡喜迎生日
讀完今期《溫暖人間》(第182期),心中滿是歡喜。除了因為這是一本好雜誌外,更重要的是,從中我知道我略盡棉力,間接促成了一件好事。
當我得悉慈善家田家炳老先生的義舉後,我覺得一定要想辦法讓社會上多一點人知道及學習其偉大情操和善行,以創造和諧社會。於是我先是替亞洲週刊做了一篇專訪田老的稿,接著我認為這樣還不夠,於是極力建議《溫暖人間》派人專訪田老。通過我的聯繫,《溫暖人間》於去年年中左右,終於由劉潔芬小姐專訪了田老,而採訪當天,我也到現場,再次為田老的深情善舉所感動。該文作為《溫暖人間》的封面專題,於去年某期的《溫暖人間》刊出。
原來該文刊出後,真的感動了一些人。其中一位就是本期《溫暖人間》所報導的寬覺居士。她讀了該篇報導後,決定把保險箱中的所有首飾捐給《溫暖人間》義賣,以協助籌募該刊的出版經費,讓人間更溫暖。
.蕭雅
2006/8/11(本人陽曆生日前夕)
當我得悉慈善家田家炳老先生的義舉後,我覺得一定要想辦法讓社會上多一點人知道及學習其偉大情操和善行,以創造和諧社會。於是我先是替亞洲週刊做了一篇專訪田老的稿,接著我認為這樣還不夠,於是極力建議《溫暖人間》派人專訪田老。通過我的聯繫,《溫暖人間》於去年年中左右,終於由劉潔芬小姐專訪了田老,而採訪當天,我也到現場,再次為田老的深情善舉所感動。該文作為《溫暖人間》的封面專題,於去年某期的《溫暖人間》刊出。
原來該文刊出後,真的感動了一些人。其中一位就是本期《溫暖人間》所報導的寬覺居士。她讀了該篇報導後,決定把保險箱中的所有首飾捐給《溫暖人間》義賣,以協助籌募該刊的出版經費,讓人間更溫暖。
.蕭雅
2006/8/11(本人陽曆生日前夕)
星期四, 8月 10, 2006
星期三, 8月 09, 2006
星期一, 8月 07, 2006
大馬外勞
根據馬來西亞內政部的統計,今年(2006)三月三十一日大馬合法外勞共有1,850,063名。最多的六個國家是:
印尼 1,215,036
尼泊爾 200,220
印度 139,716
緬甸 92.020
越南 85,835
孟加拉 58,878
真是一個畸形國家,本身並不富裕,卻請了一堆外勞來工作。
註:大馬人口約2,400萬,故合法外勞佔約7%,但非法外勞因無法統計,故不知其數,據說沙巴的外勞佔了將近一半。不知是真是假?!
印尼 1,215,036
尼泊爾 200,220
印度 139,716
緬甸 92.020
越南 85,835
孟加拉 58,878
真是一個畸形國家,本身並不富裕,卻請了一堆外勞來工作。
註:大馬人口約2,400萬,故合法外勞佔約7%,但非法外勞因無法統計,故不知其數,據說沙巴的外勞佔了將近一半。不知是真是假?!
星期日, 8月 06, 2006
懷念台灣綜藝節目
懷念台灣綜藝節目
.蕭雅
多謝youtube.com,讓我有機會欣賞台灣的眾多精彩的綜藝節目,重溫十幾年前在台灣讀大學時期的年少快活時光。
離台十餘年,最難忘就是台灣的綜藝節目,尤其我最欣賞的超級大哥級主持人「大鬍子」張菲。他那自然不造作、內化成身體一部份的演藝才華與主持功力,絕對屬於世界級,在華人社會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香港雖也貴為娛樂事業重鎮,但說到電視綜藝節目,實在是比台灣相差甚遠。
我尤其喜歡張菲與其弟費玉清搭檔主持的節目,像我在台灣時期的《龍兄虎弟》,一說一和,乃天衣無縫之「絕配」也。
老實說,近年竄紅的吳宗憲,我並不太喜歡,其深度與知識都遠不如張菲等前輩,只是徹頭徹尾的耍嘴皮子。
不過,台灣綜藝節目調侃與「損」人的特質,有時會過了頭,所以一些藝人(尤其香港藝人)會受不了。像年初的「毒舌」事件(「毒舌」乃台灣版「殘酷一叮」的評審環節,通常會毫不留情面的批評參賽者),就鬧得滿城風雨。當然,台灣的節目對待香港藝人有時也會比較客氣。
台灣綜藝節目的三級內容充斥,也是令人乍舌的,許多內容在香港肯定過不了關,但在台灣卻毫無事情的天天在播。近來更多了一籮筐的挖苦阿扁之節目。
總之一句:台灣綜藝節目精彩,值得香港學習。
2006/8/6
.蕭雅
多謝youtube.com,讓我有機會欣賞台灣的眾多精彩的綜藝節目,重溫十幾年前在台灣讀大學時期的年少快活時光。
離台十餘年,最難忘就是台灣的綜藝節目,尤其我最欣賞的超級大哥級主持人「大鬍子」張菲。他那自然不造作、內化成身體一部份的演藝才華與主持功力,絕對屬於世界級,在華人社會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香港雖也貴為娛樂事業重鎮,但說到電視綜藝節目,實在是比台灣相差甚遠。
我尤其喜歡張菲與其弟費玉清搭檔主持的節目,像我在台灣時期的《龍兄虎弟》,一說一和,乃天衣無縫之「絕配」也。
老實說,近年竄紅的吳宗憲,我並不太喜歡,其深度與知識都遠不如張菲等前輩,只是徹頭徹尾的耍嘴皮子。
不過,台灣綜藝節目調侃與「損」人的特質,有時會過了頭,所以一些藝人(尤其香港藝人)會受不了。像年初的「毒舌」事件(「毒舌」乃台灣版「殘酷一叮」的評審環節,通常會毫不留情面的批評參賽者),就鬧得滿城風雨。當然,台灣的節目對待香港藝人有時也會比較客氣。
台灣綜藝節目的三級內容充斥,也是令人乍舌的,許多內容在香港肯定過不了關,但在台灣卻毫無事情的天天在播。近來更多了一籮筐的挖苦阿扁之節目。
總之一句:台灣綜藝節目精彩,值得香港學習。
2006/8/6
星期六, 8月 05, 2006
經典好看在哪?
《經典》雜誌雖是由佛教慈濟基金會所辦,但內容並無明顯宗教含意,是一本綜合性質人文雜誌,性質如同《國家地理雜誌》。但我覺得它比國家地理雜誌好看,其人文關懷程度更高,而且是以亞洲視野出發,故看起來比較貼切。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大部份內容是自己採訪,並第一手以中文撰稿,不像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般以翻譯為主,所以看起來比較舒服(翻譯的文章看起來總是有點隔閡的感覺)。
當然,國家地理雜誌(不管中、英文版)也都是好雜誌。
當然,國家地理雜誌(不管中、英文版)也都是好雜誌。
何處購《經典》
最近有香港朋友問我何處可買到《經典》月刊,非常抱歉除了在台灣比較方便外,其他地方可能都要直接到各地的慈濟分會才能夠買到。我會想辦法轉達慈濟相關人員,積極在台灣以外開拓更多的《經典》發行管道,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本好雜誌。
各位可參考以下網址:
慈濟:
http://www.tzuchi.org.tw/
慈濟海外據點:
http://www2.tzuchi.org.tw/tc-subject/html/office-a.htm
慈濟馬來西亞據點:
http://www2.tzuchi.org.tw/tc-subject/html/office-malaysia.htm
慈濟香港分會:
香港九龍塘沙福道12號
TEL: 852-25754966 FAX: 852-25753922
香港新界沙田新田圍車公廟道5號
TEL:852-28937166‧FAX:852-28937478
另外,香港中央圖書館也有展示及收藏《經典》。
各位可參考以下網址:
慈濟:
http://www.tzuchi.org.tw/
慈濟海外據點:
http://www2.tzuchi.org.tw/tc-subject/html/office-a.htm
慈濟馬來西亞據點:
http://www2.tzuchi.org.tw/tc-subject/html/office-malaysia.htm
慈濟香港分會:
香港九龍塘沙福道12號
TEL: 852-25754966 FAX: 852-25753922
香港新界沙田新田圍車公廟道5號
TEL:852-28937166‧FAX:852-28937478
另外,香港中央圖書館也有展示及收藏《經典》。
賺回健康更春青
賺回健康更春青
--姚瓊琚(80歲,吃素30餘年)
■ 李玫君
採訪姚瓊琚女士當天,熱氣逼人,才在客廳坐定,她即拿了一杯白開水讓我解渴消暑,稍後又送來一杯現做的新鮮番茄汁。採訪尚未開始,已窺見這位銀髮「水」阿嬤健康飲食的撇步。
別以為已八十歲的阿嬤一定齒齦動搖,咬不動水果才打成汁喝。姚瓊琚女士的皓齒可是健健康康,因為很喜歡吃水果,因此有時切盤、有時做成果汁,讓同一種食材,在巧心之下有多樣 的風味。每天的早餐並非你我想像的,醬瓜罐頭及醃菜製品等等傳統老一輩的配菜,而是牛奶加上五穀粉或薏仁粉,搭配個饅頭,有時心血來潮,將葡萄乾、枸杞及蔓越梅混合,放入饅頭裡,來個中西合璧。生活對這位素食阿嬤而言,可是充滿創意與樂趣的。
請教阿嬤平時的料理有何「撇步」?她說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少吃加工食物,即使偶爾吃豆製品如豆皮,也是以少許油兩面煎,讓豆皮不會太油。「菜葉類的蔬菜還是用川燙好,既健康又方便。」她認真地說。可見阿嬤也懂得現代醫學標榜的少油、少煙的健康料理法,難怪看起來還是「水鐺鐺」!
不過,年輕時吃葷的姚瓊琚可不是這樣子,她常常覺得自己滿身病,還煩勞幾位在台大醫院當醫師的親友看診;吃素後,健康狀況改善很多,也較少跑醫院,這可讓當初那些醫師們嘖嘖稱奇。如今,八十歲的姚瓊琚,在家中佛堂前跪拜禮佛,動作輕緩柔軟,一點也沒有老年人的遲緩。而長期吃素,讓她感覺思路清晰靈活,更具行動力,不但長期擔任義工,還義務教授日語,沒落入「呷老就沒用」的怨嘆裡。
「吃素真的讓我改變很多。」不僅賺回了健康,也讓心性更詳和。回首三十幾年前由食肉到吃菜,剛開始時,難免要面對拒絕葷食的誘惑,自己都也走過來了,後來,遇到事情她便以「吃飯皇帝大這等事都能棄葷投素了,那還有什麼不能『看開些』?」漸漸地,她發現隨著吃素日久,整個人都變輕爽了。
眼前這位聲音清脆爽朗、笑可掬人的銀髮阿嬤,讓人對吃素生起的信心,吃素可以擁有較無負擔的身體;身體一輕鬆,心情也跟著放鬆。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64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84&ClassType=1&CommId=1365
--姚瓊琚(80歲,吃素30餘年)
■ 李玫君
採訪姚瓊琚女士當天,熱氣逼人,才在客廳坐定,她即拿了一杯白開水讓我解渴消暑,稍後又送來一杯現做的新鮮番茄汁。採訪尚未開始,已窺見這位銀髮「水」阿嬤健康飲食的撇步。
別以為已八十歲的阿嬤一定齒齦動搖,咬不動水果才打成汁喝。姚瓊琚女士的皓齒可是健健康康,因為很喜歡吃水果,因此有時切盤、有時做成果汁,讓同一種食材,在巧心之下有多樣 的風味。每天的早餐並非你我想像的,醬瓜罐頭及醃菜製品等等傳統老一輩的配菜,而是牛奶加上五穀粉或薏仁粉,搭配個饅頭,有時心血來潮,將葡萄乾、枸杞及蔓越梅混合,放入饅頭裡,來個中西合璧。生活對這位素食阿嬤而言,可是充滿創意與樂趣的。
請教阿嬤平時的料理有何「撇步」?她說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少吃加工食物,即使偶爾吃豆製品如豆皮,也是以少許油兩面煎,讓豆皮不會太油。「菜葉類的蔬菜還是用川燙好,既健康又方便。」她認真地說。可見阿嬤也懂得現代醫學標榜的少油、少煙的健康料理法,難怪看起來還是「水鐺鐺」!
不過,年輕時吃葷的姚瓊琚可不是這樣子,她常常覺得自己滿身病,還煩勞幾位在台大醫院當醫師的親友看診;吃素後,健康狀況改善很多,也較少跑醫院,這可讓當初那些醫師們嘖嘖稱奇。如今,八十歲的姚瓊琚,在家中佛堂前跪拜禮佛,動作輕緩柔軟,一點也沒有老年人的遲緩。而長期吃素,讓她感覺思路清晰靈活,更具行動力,不但長期擔任義工,還義務教授日語,沒落入「呷老就沒用」的怨嘆裡。
「吃素真的讓我改變很多。」不僅賺回了健康,也讓心性更詳和。回首三十幾年前由食肉到吃菜,剛開始時,難免要面對拒絕葷食的誘惑,自己都也走過來了,後來,遇到事情她便以「吃飯皇帝大這等事都能棄葷投素了,那還有什麼不能『看開些』?」漸漸地,她發現隨著吃素日久,整個人都變輕爽了。
眼前這位聲音清脆爽朗、笑可掬人的銀髮阿嬤,讓人對吃素生起的信心,吃素可以擁有較無負擔的身體;身體一輕鬆,心情也跟著放鬆。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64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84&ClassType=1&CommId=1365
星期五, 8月 04, 2006
中東危機緊急救援
中東危機緊急救援
黎巴嫩人民戰火下痛失家園宣明會展開緊急救援工作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軍事衝突已持續逾一週,導致平民死傷者的人數日漸遞增,又迫使超過50萬黎巴嫩人民離開家園,宣明會正加緊進行各項緊急救援工作,協助難民度過難關。
黎巴嫩的領空及陸地仍處於封鎖狀態,一浪接一浪的空襲炸毀了橋樑、道路及所有港口。貝魯特機場被迫關閉,全國不同地區的交通被中斷,整個國家差不多與外界完全隔絕,令救援工作倍添困難。現時,大批黎巴嫩難民正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嚴重缺乏糧食及棲身之所。
為了協助黎巴嫩人民度過難關,宣明會率先向當地南部比特貝爾鎮村落的2,000名難民派發糧食,包括罐頭食品,麵包、麥片粥等。另外,宣明會亦向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北面Bourj Hammoud及Sine el Fil 地區的2,000名居民派發藥物。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表示:「現時宣明會已接收了逾5,000名難民,並與當地組織合作,協助他們在附近的清真寺及學校尋找棲身的地方,並繼續為他們提供糧食、食水、嬰兒食品,以及藥物和衛生包等救援物資。在衝突戰火下,兒童是最無辜和無助,他們不但人身安全大受威脅,亦容易造成心靈創傷。香港世界宣明會初步撥款港幣78萬元進行救援工作,並呼籲香港市民伸出援手,協助黎巴嫩人民度過目前嚴峻難關。」
捐款可循下列途徑:
1.直接存入銀行戶口匯豐銀行 018-377077-003中國銀行 012-883-0-002666-2
2.劃線支票抬頭請寫「香港世界宣明會」或「WORLD VISION HONG KONG」
市民請將銀行收據或劃線支票連同個人資料寄「香港世界宣明會簡便回郵六十九號」收(免貼郵票),信封面請註明「中東危機緊急救援」。捐款可憑正式收據扣減稅項。
市民如欲查詢有關「中東危機緊急救援」工作,歡迎致電宣明會熱線 2394 2394或電郵hotline@worldvision.org.hk查詢。
網址:
http://www.worldvision.org.hk/appeal/MiddleEast/emer_frame.html
黎巴嫩人民戰火下痛失家園宣明會展開緊急救援工作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軍事衝突已持續逾一週,導致平民死傷者的人數日漸遞增,又迫使超過50萬黎巴嫩人民離開家園,宣明會正加緊進行各項緊急救援工作,協助難民度過難關。
黎巴嫩的領空及陸地仍處於封鎖狀態,一浪接一浪的空襲炸毀了橋樑、道路及所有港口。貝魯特機場被迫關閉,全國不同地區的交通被中斷,整個國家差不多與外界完全隔絕,令救援工作倍添困難。現時,大批黎巴嫩難民正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嚴重缺乏糧食及棲身之所。
為了協助黎巴嫩人民度過難關,宣明會率先向當地南部比特貝爾鎮村落的2,000名難民派發糧食,包括罐頭食品,麵包、麥片粥等。另外,宣明會亦向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北面Bourj Hammoud及Sine el Fil 地區的2,000名居民派發藥物。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表示:「現時宣明會已接收了逾5,000名難民,並與當地組織合作,協助他們在附近的清真寺及學校尋找棲身的地方,並繼續為他們提供糧食、食水、嬰兒食品,以及藥物和衛生包等救援物資。在衝突戰火下,兒童是最無辜和無助,他們不但人身安全大受威脅,亦容易造成心靈創傷。香港世界宣明會初步撥款港幣78萬元進行救援工作,並呼籲香港市民伸出援手,協助黎巴嫩人民度過目前嚴峻難關。」
捐款可循下列途徑:
1.直接存入銀行戶口匯豐銀行 018-377077-003中國銀行 012-883-0-002666-2
2.劃線支票抬頭請寫「香港世界宣明會」或「WORLD VISION HONG KONG」
市民請將銀行收據或劃線支票連同個人資料寄「香港世界宣明會簡便回郵六十九號」收(免貼郵票),信封面請註明「中東危機緊急救援」。捐款可憑正式收據扣減稅項。
市民如欲查詢有關「中東危機緊急救援」工作,歡迎致電宣明會熱線 2394 2394或電郵hotline@worldvision.org.hk查詢。
網址:
http://www.worldvision.org.hk/appeal/MiddleEast/emer_frame.html
星期四, 8月 03, 2006
極力推薦《經典》
極力推薦《經典》
太棒了!2006年8月號(第97期)的《經典》雜誌太精彩了!封面是有關沙巴的京那巴魯山與台灣的玉山的報導。這是繼今年初的有關香港米埔與台灣關渡候鳥保留區的現場比較報導後,該刊又一次的兩地比較性質的報導。此外,本期的NGO系列是有關樂施會(Oxfam)的報導,也值得一讀。
我本身有訂這雜誌,但本期還沒收到,我在網上看到後,就迫不及待的向各位推薦。
網址: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rhy.htm
太棒了!2006年8月號(第97期)的《經典》雜誌太精彩了!封面是有關沙巴的京那巴魯山與台灣的玉山的報導。這是繼今年初的有關香港米埔與台灣關渡候鳥保留區的現場比較報導後,該刊又一次的兩地比較性質的報導。此外,本期的NGO系列是有關樂施會(Oxfam)的報導,也值得一讀。
我本身有訂這雜誌,但本期還沒收到,我在網上看到後,就迫不及待的向各位推薦。
網址: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rhy.htm
懷念客家歌王──邱清雲
懷念客家歌王──邱清雲
邱清雲是馬來西亞客家歌王,這位福建人,在七十年代竟然以一曲鬼馬的,充滿大馬風味(因大馬客家話參雜了一些馬來話及其他方言,故與正統的中國或台灣客家話有差異)的客家歌──《阿婆買鹹菜》,風靡全馬,據說一張專輯銷量超過十萬張,破大馬紀錄。更難得的是,他是以不是大馬最主要方言的客家歌曲而有此佳績。
他與許冠傑同年代,而他唱的許多歌都是翻唱許冠傑的歌,由張少林填客家歌詞,一樣是反映市井、社會低下階層心聲,抵死風趣,所以和歌神一樣取得佳績。
邱清雲上月不幸病逝福建,得年五十九歲。以下網站有他的部份歌曲,讓我們一起懷念。
http://www.hmusic.cn/a1/E/E0C3E6E413144E17DD44_s.html
邱清雲是馬來西亞客家歌王,這位福建人,在七十年代竟然以一曲鬼馬的,充滿大馬風味(因大馬客家話參雜了一些馬來話及其他方言,故與正統的中國或台灣客家話有差異)的客家歌──《阿婆買鹹菜》,風靡全馬,據說一張專輯銷量超過十萬張,破大馬紀錄。更難得的是,他是以不是大馬最主要方言的客家歌曲而有此佳績。
他與許冠傑同年代,而他唱的許多歌都是翻唱許冠傑的歌,由張少林填客家歌詞,一樣是反映市井、社會低下階層心聲,抵死風趣,所以和歌神一樣取得佳績。
邱清雲上月不幸病逝福建,得年五十九歲。以下網站有他的部份歌曲,讓我們一起懷念。
http://www.hmusic.cn/a1/E/E0C3E6E413144E17DD44_s.html
星期二, 8月 01, 2006
中國崛起對馬來西亞的衝擊
中國崛起對馬來西亞的衝擊
.蕭雅
作為一個體質欠佳的鄰近國家,中國的崛起對馬來西亞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中國的龐大市場及低廉成本,對全球產生「吸金」效應,連帶的也使得不少原先在大馬設廠的外資甚至當地本土資金縮減投資甚至撤資。於是,大馬不得不重提重視農業的口號。
在吉隆坡附近的沙登鎮,多年前是全球製鞋業重鎮,但隨著中國鞋子以低成本搶灘,沙登製鞋業幾被連根拔起,由全盛時期的二百多家廠縮減到現今不到五十家。何清園的製衣中心,已轉型成批發中國衣服為主的地方。
此外,還不時在早上的街市或其他場合見到不少中國大陸民眾拿著便宜的中國貨在兜售。
曾幾何時,檳城是電子業重鎮,如今隨著外資減少,也失色很多;前首相馬哈迪當年雄心勃勃搞的「多媒體超級走廊」,更成為一大笑話。
現今,聽說在中國的義烏,每天都有不少大馬中小型企業商人在找尋門路,主要目的是找尋低價位產品。也有很多商人不遠千里希望能在中國闖出一片天,但又有幾人能夠像金獅集團的百盛超市(馬資)般成功?
更糟的是,大馬近年治安敗壞(與經濟走下坡是惡性循環?),幾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再加上長期以來獨尊馬來人的種族政策的不公平,導致華人精英出走的現象(前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前證監會主席沈聯濤、王牌基金經理謝清海都是大馬人)。
備受「內憂外患」,大馬將如何因應?
這是中國經濟崛起所始料未及的後果。大家唯有等待更多的中國人富起來,才可望分享甜蜜的果實。
2006/8/1
.蕭雅
作為一個體質欠佳的鄰近國家,中國的崛起對馬來西亞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中國的龐大市場及低廉成本,對全球產生「吸金」效應,連帶的也使得不少原先在大馬設廠的外資甚至當地本土資金縮減投資甚至撤資。於是,大馬不得不重提重視農業的口號。
在吉隆坡附近的沙登鎮,多年前是全球製鞋業重鎮,但隨著中國鞋子以低成本搶灘,沙登製鞋業幾被連根拔起,由全盛時期的二百多家廠縮減到現今不到五十家。何清園的製衣中心,已轉型成批發中國衣服為主的地方。
此外,還不時在早上的街市或其他場合見到不少中國大陸民眾拿著便宜的中國貨在兜售。
曾幾何時,檳城是電子業重鎮,如今隨著外資減少,也失色很多;前首相馬哈迪當年雄心勃勃搞的「多媒體超級走廊」,更成為一大笑話。
現今,聽說在中國的義烏,每天都有不少大馬中小型企業商人在找尋門路,主要目的是找尋低價位產品。也有很多商人不遠千里希望能在中國闖出一片天,但又有幾人能夠像金獅集團的百盛超市(馬資)般成功?
更糟的是,大馬近年治安敗壞(與經濟走下坡是惡性循環?),幾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再加上長期以來獨尊馬來人的種族政策的不公平,導致華人精英出走的現象(前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前證監會主席沈聯濤、王牌基金經理謝清海都是大馬人)。
備受「內憂外患」,大馬將如何因應?
這是中國經濟崛起所始料未及的後果。大家唯有等待更多的中國人富起來,才可望分享甜蜜的果實。
2006/8/1
香港是金融中心
香港是金融中心
.蕭雅
近年,掀起香港邊緣化的恐慌。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是好事,但港人也不需妄自菲薄。以筆者從事金融業務的經驗,可以很明確的說一句,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遠勝於新加坡的,更遑論內地的城市。
近年雖然新加坡加強攻勢,想要分得金融業市場中更大的大餅,也吸引了數以百計中國企業上市,並且聽說他們的上市程序比香港來得user friendly。但以用家身份而言,據我接觸的東南亞人士或客戶告訴我,他們還是寧願選擇投資香港市場或購買在香港發售的金融商品或提供的金融服務。他們看好香港市場的前景(包括房地產),因為他們覺得香港背靠大陸,不會差到那裡去。而且他們也覺得香港比較自由,投資選擇也比較多。
我有些客戶是大馬華人,據我所知,不少大馬華人都希望將部份資金移往外國,除了不是太看好大馬前景(原因複雜)外,外國投資機會比較多也是一大因素。以基金而言,大馬基於外匯管制等原因,當地可投資之外國基金數目少得可憐,所以不少有錢人將錢轉到外國,而香港是其中一個重要地方。
一位大馬客戶是大馬一上市公司大股東,他說多年來有不少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務代表都經常去找他談,希望能夠做到生意,但他始終對香港的信心比較大,所以沒有將太多資金投資新加坡。
至於大陸,有錢人更是千方百計將錢移往境外,包括香港,就連買保險也對香港的保單比較有信心。
所以,香港仍然是亞洲金融中心,且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極有潛力躍升為世界金融中心。
2006/8/1
.蕭雅
近年,掀起香港邊緣化的恐慌。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是好事,但港人也不需妄自菲薄。以筆者從事金融業務的經驗,可以很明確的說一句,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遠勝於新加坡的,更遑論內地的城市。
近年雖然新加坡加強攻勢,想要分得金融業市場中更大的大餅,也吸引了數以百計中國企業上市,並且聽說他們的上市程序比香港來得user friendly。但以用家身份而言,據我接觸的東南亞人士或客戶告訴我,他們還是寧願選擇投資香港市場或購買在香港發售的金融商品或提供的金融服務。他們看好香港市場的前景(包括房地產),因為他們覺得香港背靠大陸,不會差到那裡去。而且他們也覺得香港比較自由,投資選擇也比較多。
我有些客戶是大馬華人,據我所知,不少大馬華人都希望將部份資金移往外國,除了不是太看好大馬前景(原因複雜)外,外國投資機會比較多也是一大因素。以基金而言,大馬基於外匯管制等原因,當地可投資之外國基金數目少得可憐,所以不少有錢人將錢轉到外國,而香港是其中一個重要地方。
一位大馬客戶是大馬一上市公司大股東,他說多年來有不少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務代表都經常去找他談,希望能夠做到生意,但他始終對香港的信心比較大,所以沒有將太多資金投資新加坡。
至於大陸,有錢人更是千方百計將錢移往境外,包括香港,就連買保險也對香港的保單比較有信心。
所以,香港仍然是亞洲金融中心,且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極有潛力躍升為世界金融中心。
2006/8/1
慈濟是台灣之光
慈濟是台灣之光
.蕭雅
由於政府的無力造成民間「自力救濟」風盛行的台灣,民間力量之強大,在全球數一數二。其中證嚴法師四十年前創辦的佛教慈濟基金會,乃一值得台灣及全球華人感到光榮的NGO。
說到慈濟,不能不提他們的骨髓捐贈。慈濟的骨髓資料庫資料多達二十八萬筆,是全球主要骨髓資料庫之一,也是華裔及亞裔重要的骨髓資料庫。更感人的是,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成功的已逾一千例,受髓者遍達二十多個國家。
慈濟五百多萬會員響應上人的號召,在台灣的大街小巷呼籲民眾進行捐髓驗血。由於一些慈濟會員是學歷較低的長者,他們也許不了解骨髓捐贈的高深學問,只知道遵從上人的指示一定沒錯,於是就高喊「救人」兩字就成功的使到不少人響應。這是在時報出版的《大愛相髓》(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編著)一書中所描述的趣事。
隨著專業水準的提升,目前慈濟已有很專業的解說來解開人們對骨髓捐贈的疑惑。慈濟的成員對於捐髓者,更是給予家人般的細心照顧。
香港在慈濟捐髓事業路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幾次跨兩岸的骨髓捐贈,要將台灣捐髓者的骨髓,在二十四小時的緊張時刻內,移植到大陸的病患身上,礙於兩岸不能直通,這些骨髓只能透過香港轉運。因此,在幾次的骨髓轉運行動中,香港也參與了這動人的活動。能夠參與這一救命之舉,也是港人之福。
2006/8/1
.蕭雅
由於政府的無力造成民間「自力救濟」風盛行的台灣,民間力量之強大,在全球數一數二。其中證嚴法師四十年前創辦的佛教慈濟基金會,乃一值得台灣及全球華人感到光榮的NGO。
說到慈濟,不能不提他們的骨髓捐贈。慈濟的骨髓資料庫資料多達二十八萬筆,是全球主要骨髓資料庫之一,也是華裔及亞裔重要的骨髓資料庫。更感人的是,透過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成功的已逾一千例,受髓者遍達二十多個國家。
慈濟五百多萬會員響應上人的號召,在台灣的大街小巷呼籲民眾進行捐髓驗血。由於一些慈濟會員是學歷較低的長者,他們也許不了解骨髓捐贈的高深學問,只知道遵從上人的指示一定沒錯,於是就高喊「救人」兩字就成功的使到不少人響應。這是在時報出版的《大愛相髓》(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編著)一書中所描述的趣事。
隨著專業水準的提升,目前慈濟已有很專業的解說來解開人們對骨髓捐贈的疑惑。慈濟的成員對於捐髓者,更是給予家人般的細心照顧。
香港在慈濟捐髓事業路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幾次跨兩岸的骨髓捐贈,要將台灣捐髓者的骨髓,在二十四小時的緊張時刻內,移植到大陸的病患身上,礙於兩岸不能直通,這些骨髓只能透過香港轉運。因此,在幾次的骨髓轉運行動中,香港也參與了這動人的活動。能夠參與這一救命之舉,也是港人之福。
2006/8/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