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7, 2012

東南亞的回教化與中國鎖國有關係

東南亞的回教化與中國鎖國有關係
回教是一個很強勢的宗教,當年的絲綢之路和唐三藏玄奘取經之路,所經過的中國西北部和中東地區,原本都是佛教盛行之地,但千年後的今天,很多地方甚至連佛教遺跡都不存,取而代之的是回教。
同樣的情況也在東南亞出現,十六世紀之前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勢力範圍,但之後隨著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商船大舉湧入,東南亞也開始了回教化。
近年,由於西歐當地白人基督徒的生育率奇低,而所吸收的來自北非和南亞的回教徒新移民,卻維持高生育率,此消彼長之下,回教徒比率逐漸升高。看來不久之後,在一些西歐國家(尤其南歐),像西班牙和法國,回教徒很有可能成為最大族群。而以全球來看,回教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多信徒的宗教了,能與之抗衡的,剩下因普遍不主張節育而仍有高生育率的天主教徒。
回教當年在東南亞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與中國有關。明朝中期之前中國是世界的航海大國,眾所周知的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所率船隊數以百計,人員更達數萬,這種規模是空前絕後的。當時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是世界航運貿易中心,鄭和七下西洋有六度到此地,馬六甲當時的國王曾數度親自率領龐大代表團到中國朝貢,傳說中中國也曾把漢麗寶公主嫁到馬六甲,名義上馬六甲是明朝的藩屬國,並靠著中國的保護而免於被北方的暹羅入侵。
遺憾的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明朝王帝再度實施嚴格的海禁,不只民間不能出海,就連官府也停止出海,甚至連鄭和七下西洋的許多寶貴資料都因而無存,這導致中國的鎖國,其實力空缺由當時雄心勃勃的阿拉伯商船所填補,由於他們信仰回教之故,也把回教傳入東南亞,使到回教勢力在東南亞急速擴張,例如原信仰印度教的馬六甲王國第四任君主就決定改信回教,把回教定為國教,把國王名稱改為回教式的「蘇丹」,這一年是一四四五年,距離鄭和船隊最後一次下西洋回國僅十二年。
中國的鎖國不僅從此積弱,也間接導致回教勢力在南洋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