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音樂之王Michael Jackson去世的第二天(六月二十七日,星期六),我在紅館欣賞華人搖滾天王伍佰的演唱會,全場爆滿的觀眾high到不行(香港難得一見)。但期間遇到煞風景的事,那就是一群「盲塞」的保安人員,竟阻止觀眾站起來欣賞,直到伍佰叫大家站起來搖擺身體,保安才不干涉。他們對觀眾的監視甚至比維持遊行秩序的警察還嚴,離譜到了極點!
在我後面的一班穿著「制服」的伍佰歌迷,有男有女,穿著橙色的T恤,拿著台灣地圖型的寫上「台北製造」、「高雄製造」及「香港製造」等字樣的牌子,代表著這些粉絲的來源地。其實,演唱會一開始時,後面的台灣粉絲就在嘀咕:怎麼那麼安靜啊,都沒人站起來。後來他們一站起來,馬上引來保安人員的干涉,叫他們坐下。由於一再的發生這樣的摩擦,於是有人喊「中國人民要站起來」,又有人喊「台灣人民要站起來!」一些受「關注」的台灣歌迷就說:台灣都可以這樣啊;那香港保安竟說:這裡是香港。身為香港一份子,我頓時感覺到羞恥,一個號稱國際大都會,思維怎麼如此落伍啊!
我明白保安這樣做是職責所在,也許是怕站起來的人會妨礙後面的觀眾,甚至也有安全上的考慮。但請不要這麼死板,好嗎?靈活一點,可以嗎?也許紅館有關單位(康文署等?)及演唱會業者可以有新的指引(香港就是最流行這一套--「指引」,受不了),在流行演唱會(尤其搖滾演唱會)時可以有靈活的現場秩序維持的指引,不是所有活動都像欣賞文藝活動那樣的「按一本本子辦事」。用膝蓋想也知道,流行演唱會,尤其是搖滾演唱會,大家都規規矩矩、呆若木雞似的坐定定在位子上,像話嗎?
從這件事令我聯想到,香港的許多機構,尤其是官僚機構,有一個很大的「罩門」,就是過於「按本子辦事」及「一刀切」,不懂得靈活變通,也許是「不做不錯」的思維作祟,因此創意欠奉。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小龍紀念館。照我的看法,香港政府自始都不想建,因為香港沒有那樣的先例--政府為一名民間人士建紀念館(直到幾年前,才有孫中山紀念館,但他的地位太高,非一般民間人士可比擬)。港府其實是深怕,一旦建了李小龍館,以後會不會又有一群其他名人要「依樣畫葫蘆」?因此,香港政府就不敢「破例」,以至沒有「魄力」。
其實,這些年來香港政府也不是沒想過革新,董建華時代就在教育、房屋、產業政策上有過大計劃,但奈何由於種種主客觀因素的牽絆,導致那些改革大計不是死於非命,就是胎死腹中。更壞的結果是,這導致香港政府的創意思維又大大的退縮,什麼都不敢做,只能吃老本。
也許有人會說,法治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但過於「按本子辦事」,那就是矯枉過正,窒礙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也不利香港的持續發展。從伍佰演唱會現場的一些小風波就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