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8, 2008

慈濟援助甘肅乾旱地區村民遷村


慈濟基金會在十年前開始協助乾旱連年的中國甘肅省建水窖。不過,氣候異常,乾旱更頻繁出現,有水窖沒有雨水也沒有用。慈濟和當地政府合作,協助其中乾旱最嚴重的靖遠縣若笠鄉民遷村,引黃河水灌溉,有水有地。慈濟新村,將成為他們新生的起點。

義賣會日期: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九龍塘沙福道12號地下(地鐵:九龍塘站B出口)
查詢電話:(852)28937166 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請在11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請在11月3日吃素救救地球!(請傳播此函)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就是「全人類素食日」了,請大家發揮愛心,在這一天吃素。

每月的3、13、23日已訂爲「全人類素食日」。

面對天災頻仍、傳染病肆虐、人禍及戰亂不斷、世界環境惡化加劇,人們可以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又怎樣可以發揮一己之力來改變這局面呢?「勿以善小而不爲」,大家盡自己一份棉力,盡自己一份責任,就是幫地球、幫人類、幫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世界的亂象乃人們缺乏發心造成。吃素是培養自己一份愛心的好習慣。同時吃素又環保,又健康,助人又助己,何樂而不爲呢?

請大家在每月的3日、13、日及23日這三天吃素(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最好可以全日吃素,否則也至少吃一餐素。希望集全人類的力量,來使地球更美好!

不要以爲只吃一天素或只吃一餐素就沒有幫助,還是那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爲」。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長期素食。除了素食外,也請大家在這一天,盡最大努力不殺生、不用動物製品(最好能長期如此)。

世界推廣素食聯盟  啓

請傳播此函(歡迎翻譯成各種語文廣為傳播),功德無量!
祝大家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http://yummyveg.blogspot.com/
http://yummyveg.bokee.com/

星期一, 10月 27, 2008

媒體與政治

這個世界,庸俗的人佔了絕大多數,媒體為了市場,要討好受眾(消費者),於是不可避免地庸俗,把道德、尊嚴都拋一邊,尤其在媒體競爭激烈的地方(例如台灣),更是如此。
這是一種惡質化的競爭,劣幣驅逐良幣。除非一個地方對媒體有專業的規管(當然不是指政治或意識型態方面)。但在台灣,在被扭曲的政治及社會生態下,動輒會被扣於「危害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的大帽子,於是沒人(政府)敢去貫徹這些理念及措施。所以台灣的人,尤其是政客,都樂此不疲的以種種「出位」方式爭取曝光率。
這是人類的可悲,自作孽!

另外,對於政治及政治人物,請不要太天真!不要對任何能夠「上位」的政治人物有太高的期待!基本上,從古到今,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地區,幾乎所有能夠上位的政治人物都有相當程度的投機個性,而且他在那個位子上,肯定會有很多制肘,要作出很多妥協。能夠堅持理想的,有如鳳毛麟角!我們只能「兩害權其輕」,從一埋爛蘋果中選出較不爛的,如此而已!

星期五, 10月 24, 2008

獅城海蝶張開音樂翅膀

獅城海蝶張開音樂翅膀 
作者:蕭偉基、林友順
刊於2008年第39期亞洲週刊
http://www.yzzk.com/

八十年代初台灣校園民歌風行的年代,新加坡一群二十歲不到的學生,拿起吉他彈唱用自己的心譜出的歌曲,很快在校園裏流行起來,最後演變成一場「新謠運動」(新加坡創作歌謠)。參與新謠的音樂人包括許環良、黃元成、巫啟賢、黎拂輝、梁文福、顏黎明、陳佳明、吳佳明、李偉菘、李偲菘等。

一九八六年,一批對中文音樂創作深具信心者,包括許環良、黃元成、吳劍峰、許南盛、張家強,成立了海蝶製作公司,有制度及系統地培養本土音樂人才,製作唱片。

現任海蝶集團藝人與產品定位總監許環良表示,就如六十年代美國在越戰時期催生了民歌,七十年代台灣校園民歌蓬勃發展的情況一樣,新謠也是一種知識分子尋求自我定位的現象,形成八十年代新加坡新一代人的文化風潮。

海蝶從一間音樂製作公司跨足發行音樂,原來是被形勢所逼。許環良說,二零零二年做阿杜專輯時,五家國際唱片公司都不願意發行,海蝶於是被迫全方位的做企劃、宣傳等,沒想到一炮而紅。

海蝶集團以扎實的課程訓練新人成為全方位的歌手,其訓練班長期保持四五百名學生的規模。許環良說,像陳潔儀,像藝術家多過歌手,所以塑造比較高雅的風格;阿杜原是建築工人,充滿草根,於是以其渾厚嗓音唱出動人情歌;林俊傑是典型電玩小子,就在其專輯中加入有電玩內容的《曹操》等歌曲。

台灣校園民歌也催生了馬來西亞校園華語音樂創作的「激蕩工作坊」,其創辦人包括周金亮、張映坤、王德勝等人。激蕩工作坊在九十年代推動「海螺新韻獎」,成功培育出不少馬國本地創作歌手。九七年海蝶和海螺在馬國合作,積極開發馬來西亞的音樂資源。

海蝶在二零零零年拉攏台灣著名作詞人林秋離加入,在台灣成立海蝶音樂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兩年後推出了新加坡歌手阿杜首張唱片《天黑》,大為暢銷。零三年,中國著名作曲家畢曉世加入海蝶,北京海蝶音樂有限公司終於立足中國,通過海蝶「四地」緊密資源配合的作戰策略,推出林俊傑首張專輯,在全亞洲突破八十萬張的銷量。

近年,海蝶也進軍新媒體領域。海蝶在網上推出獅城美少女組合By2,尚未出專輯就在台灣的網站(http://by2girl.pixnet.net/blog/ )飆升至排名冠軍。海蝶正張開音樂的翅膀,以「唱響華人世界的娛樂公司」為目標。■

海蝶網址:
http://www.ob-i.com/

馬新歌手瞄準全球華人心靈

馬新歌手瞄準全球華人心靈 
作者:童清峰、林友順、蕭偉基
刊於亞洲週刊2008年第39期
http://www.yzzk.com/

來自新加坡的蔡健雅,月前在台灣金曲獎一舉奪得最佳女歌手獎及最佳製作人獎,來自馬來西亞的曹格則勇奪最佳男歌手獎。其實,這是台灣流行樂壇的一個縮影。近十幾年來,台灣成熟的流行音樂製作環境,吸引了一批批的馬新歌手以台灣為基地,發展音樂事業。他們將不同風格的音樂帶進台灣,互相激盪,豐富了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內涵,成為全球中文流行樂壇的一股重要力量。

台灣作為全球中文流行音樂中心,吸引了全球的中文歌手,但其中以來自馬新的歌手與音樂人數目較多,而且較有計劃的到台灣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台灣的唱片公司為尋找新面孔而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發掘新人,而不少馬新的年輕音樂愛好者,也以到台灣發展作為努力的方向。這些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歌手及音樂人,包括巫啟賢、柯以敏、陳潔儀、許美靜、關德輝、光良、品冠、梁靜茹、「阿牛」陳慶祥、蔡健雅、孫燕姿、戴佩妮、阿杜、張智成、張棟樑、林俊傑、林宇中、曹格、陳偉聯等,以各自的獨特風格到台灣發展音樂事業,使華語流行音樂百花齊放,為個人事業、台灣樂壇,及歌迷耳福,創造三贏局面。

其實,華僑在早期的台灣中文流行音樂及發展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六十年代開始創作的台灣「教父級」音樂人劉家昌就是韓國華僑;七十年代嶄露頭角的作曲家譚健常就是印尼華僑,他與填詞的妻子小軒,以「夫妻檔」形式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歌。譚健常的愛將文章,是印尼出生、馬來西亞成長、留學加拿大,畢業後到日本工作,後來也到了台灣定居,發展音樂事業,近年則轉往中國大陸發展。

台灣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外,尤其馬新華人到台灣發展音樂事業的重要原因。馬新以中華文化相對邊陲之地,卻能夠出現不少中文歌曲創作人及歌手,受台灣輸出的文化「軟實力」影響最大。從八十年代台灣的校園民歌「催生」了新加坡的「新謠」和馬國的「激盪工作坊」等華語歌曲創作風潮,到近年台灣蓬勃的電視綜藝節目,透過有線電視及互聯網,傳送到馬新,影響了馬新年輕人的表演風潮,也間接為台灣流行音樂培養新血。例如近年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節目,就吸引了馬國年輕人參加,馬國新人林建輝就因為表現不錯而被唱片公司看中,正籌劃出片。

華語音樂市場不僅使馬新的歌手及創作人嚮往,也成為一巨大商機。就有如八十年代台灣的校園歌曲風潮萌生了滾石唱片和飛碟唱片,新加坡的「新謠」也萌生了海蝶公司。新加坡名製作人李偉菘、李偲菘兄弟,也在新加坡開設了音樂學校,為有意進軍歌壇的青少年進行有系統的培訓,其中孫燕姿就是他們的成功例子。從「新謠」時期即成立的海蝶公司,也設有演藝訓練學校,成立版權公司,培養詞曲創作者,有計劃的推廣優秀作品。海蝶的腳步更拓展到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大陸,成為一國際音樂集團。

獅城創作人受台灣啟發

海蝶集團創辦人之一、現任該集團藝人與產品定位總監的許環良表示:「台灣是華人社會中人文面比較豐富的,表現在社會的包容面。」八十年代在新加坡從事新謠創作的許環良說,轉捩點是一九八五年,當時他到台灣參與《明天會更好》大合唱,認識了羅大佑、李壽全等華語音樂中堅分子,深受啟發。此後,他經常游走台灣,從事幕後工作,吸收了很多人文養份,並思考讓新加坡歌手進入台灣發展。

台灣資深唱片宣傳傅孟儒指出,最早引進新馬歌手到台灣的是滾石唱片,該公司在新馬的海外部有計劃地發掘當地有特色的藝人,因為就行銷策略而言,當地藝人若能走出該國來台發展,很容易就變成國際議題。

來自馬來西亞的光良近年以風格清新的《童話》等歌曲,紅遍兩岸三地。他的經紀人孔勝民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畢竟華人市場很小,當地的娛樂市場都以可以到海外發展為目標,順理成章的他們就會很關注台灣的音樂市場,台灣也成為華語歌手是否走紅的標準市場。

傅孟儒指出,台灣這五年來重視歌手實力,不以外型取勝,而是以唱功為主,所以像曹格這種外型並不特別突出的藝人也能闖出一片天,到新馬發掘歌手也是基於這樣的概念,滾石最早發掘的馬國歌手是光良和品冠,後組成「無印良品」,兩人和聲優美、清純,在台灣一炮而紅,成為當年「滾石的年終獎金」。

事實上,在國際公司夾攻之下,台灣唱片公司只能另闢戰場突圍。傅孟儒指出,台灣一直希望發掘新的聲音,藉外地歌手來衝擊市場,引進新馬歌手其實是一種廣納百川的思維,值得肯定。他透露,近期內會有馬來西亞歌手龔柯允來台演出,此人歌聲、外型均很突出,「來頭不小」,極可能一炮而紅。

孔勝民表示,新馬地區歌手在創作部分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可能是創作上比較清新,較易為人所接受,這或跟他們生長的環境有關,他們比較純樸,所以做出來的音樂也比較清新,跟那些媚俗的歌曲有很大的不同。

許環良表示,近年國際唱片公司大舉兼併台灣的唱片公司,對音樂的發展造成破壞,原因是這些國際公司的重點是如何在短期內提升市場佔有率,以便創造最大利潤,所以就往偶像路線發展,而新馬相對的受到的衝擊較小,所以還是能夠很努力的做音樂,因而不斷有好作品及好歌手出現。

至於歌手培訓過程,孔勝民說,「藝人其實就是唱片公司的商品,只要有商機,公司就會去創造」。培訓馬新歌手主要是在加強面對媒體及服裝造型方面。以「光良品冠」為例,當年他們在馬國發的第一張專輯《掌心》,以台灣業者的眼光而言,很老土,但在馬國卻很紅。他們到台灣發展後,發行的第一張專輯也是《掌心》,但造型、設計等都要重做。

台灣種子音樂總經理田定豐說,培訓是要找出歌手的特質,從本質出發,例如創作方面加些什麼,「只是給指導,不是改造他們」。以光良為例,他的音樂定位清楚,就是「純情情歌」。

田定豐在唱片行業有二十年經驗,從底層做起,做過宣傳、企劃、製作等部門。他說,台灣是大中華流行音樂重要一部分,從八十年代滾石、飛碟唱片公司相繼成立起,音樂工業就開始成熟,到今天已執全球華人社會牛耳。

田定豐說,中國大陸崛起,台灣人才可以幫助大陸歌手成長,台灣的流行音樂在大中華最早工業化,最成熟,台灣也是一個製作中心,是搖籃,從台灣往外擴散,「台灣的地位十年內不會改變」。台灣的製作環境甚至比美歐美,孔勝民指出,台灣擁有全球最多台的「五百萬台幣的數位盤帶」。

馬國的歌手及音樂人能夠獲得當前中文歌曲最重要的市場兩岸三地的認同與接受絕不是偶然的,這不僅在於來自馬國的音樂創作有其獨特性,也因出產自馬國的歌手有先輩南來不屈不撓的打拼精神。

28舞台(28 stage)負責人黎德驊表示,馬國歌手走向海外發展的趨勢基本上可以分三個階段,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巫啟賢及柯以敏為代表人物的馬國歌手、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的光良、品冠、梁靜茹及阿牛等代表歌手;近代也湧現不少歌手,他們以張棟樑、曹格等人為代表歌手。

在娛樂界擁有十七年經驗的黎德驊指出,馬國歌手及音樂創作人走向海外是必然的道路,這是因為馬國的市場太小,而馬國歌手要獲得國際的認同與接受,首先必須到台灣發展,並以台灣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的橋頭堡。不過,她指出,隨著台灣的演藝業走下坡,歌手皆往中國大陸走,一些馬國歌手也開始跳過台灣,直接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作品純樸較無商業味

馬國資深音樂創作及製作人周金亮表示,馬國歌手一般上都是在本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後,才被安排到台灣發展,再以台灣的包裝及呈獻方式打入中國大陸市場。他說,台灣的製作費用雖然較高,不過台灣擁有所需的配備及人才,這讓作品及歌手的演藝有品質的保證。

周金亮在零一年就參與了中國音樂製作工作,這包括成都資金、香港導演、中國演員、馬國製作的《愛在陽光燦爛時》電視音樂劇、新疆開拍的《為了你幸福》等。在馬國,他則擁有音樂製作公司│音樂通勝,旗下歌手包括目前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宇珩。

周金亮認為,馬國創作歌曲能夠在兩岸三地獲得接受,這主要是馬國的音樂人創作並沒有太強的商業企圖心,保留為興趣而創作的信念,因此較沒有商業的味道。他說,馬國的歌曲創作的特色是容易唱、聽得懂,同時也唱出一般人心裏的想法,因此容易引起共鳴。「中國的歌曲讓人可以感受到鄉土的滄桑、香港歌曲則流露市井小民的心聲,而台灣歌曲則讓人感受到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敘說自身的遭遇,馬國音樂卻是讓人感染那股休閒與熱情的氣息。」

馬國不僅有著名的歌手揚名海外,也有許多創作人的歌曲獲得海外音樂人的接受,這包括早期的陳敬瑜、陳敬詩兄弟、田鳴、鄭錦昌、洪瑞業等人。洪瑞業曾為許多馬國及海外歌手創作歌曲,其中《勇氣》也帶紅了梁靜茹。此外,讓台灣歌手黃品源紅遍大江南北的《小薇》,也是出自馬國的創作人阿弟。

華語歌曲獲得不同養份

在光良、品冠等人在海外受歡迎後,也激發了馬國華語歌手與創作人的信心,讓他們看到本身的方向與前景,這刺激馬國的演藝事業發展,使馬國歌手能夠源源不絕的到海外發展,為全球華人演藝圈提供多元化的歌手與作品。

不過,新馬歌手在台灣能闖出一片天,並非易事。亞神音樂平面媒體企劃莊東翰指出,東南亞各地語言不同,華語只是其中一種,語言跟發音都會影響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馬新歌手卻能以華語歌曲闖入台灣市場,顯示出台灣流行音樂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莊東翰認為,東南亞各地對華語流行音樂都有正面貢獻,「它們使華語歌曲這棵植物得到各種不同的養分」,而得以欣欣向榮。■

中華民國97年雙十國慶

2008年10月,我代表總編輯到台灣參加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活動。在陸委會和僑委會舉行的節目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令人震撼的「優人神鼓」、以假亂真的「神秘失控人神樂團」(Semiscon)、以真摯感情投入感動人心的王芷蕾演唱《台北的天空》、罕見的女性變臉大師-四川省籍台灣媳婦陶秀華,在觀眾面前不必轉頭的表演變臉。另外,也難得的在十月十日晚盛裝出席由外交部在台北賓館舉行的國慶酒會,出席者為各國使節、各界俊彥等。現場有明華園歌仔戲團表演,以及台灣的美食。

優人神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24araQIQ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nFA6G_Pf7k
www.utheatre.org.tw/

神秘失控人聲樂團 Semiscon Vocal Band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7%A5%9E%E7%A7%98%E5%A4%B1%E6%8E%A7&search_sort=video_view_cou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3rUaYiuI3k
www.semisc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