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15, 2008

慈濟援建甘肅水窖及遷村

在海拔約兩千米的甘肅荒漠山區,一名婦女孤獨的走上山,一片寂靜中聽到的只是她的喘息聲。這名婦女千辛萬苦的走山路,只是為了能到遙遠的水源處提取一兩桶的用水。而這正是甘肅多個十逢九旱地區居民的寫照。
甘肅的許多海拔一千五百米至兩千米的山區,每年的降雨量只有大約二百五十毫米,而年蒸發量卻達一千毫米以上(在南方如廣東等地,年降雨量一千五百毫米以上),這導致山區居民連吃水都困難,更遑論耕作、孩子上學等,因此缺水與窮困成了連體嬰,惡性循環。為了協助乾旱地區居民擺脫缺水困境,台灣慈濟基金會早在十年前就已率先在甘肅的東鄉為居民援建水窖,至今在全中國已援建水窖一萬五千多口,其中甘肅就有八千多口,為當地居民解決基本的吃水用水問題。
多次前往甘肅勘察的慈濟志工表示,我們捐一千五百元人民幣為當地居民建一口水窖,實際上是委託當地居民為我們及後代子孫留一塊綠地,「守住我們的後花園」,因為他們解決用水問題後就可以留在當地耕作及生活,不需遠離家園而荒廢土地,而這有助防止當地沙漠化,使風沙不再吹到南方來,所以是一項助人助己的善行。
慈濟志工轉述當地一名新婚婦女的感人話語,足以證明水在當地的珍貴。該女士將她的寫上大大個「囍」字的嫁妝棉被,蓋在正在建造的水窖上,保護著它免被曬裂,她的丈夫問她心不心疼,她回答道:「只要我以後不用再每天走幾個小時山路去取水,就不心疼」。
其實甘肅居民本來有自己建造的土窖來收集雨水,但由於做得較簡陋,因此衛生情況不佳,而慈濟援建的水窖,建在地下約一米深處,集雨場也注意衛生情況,因此能保持所收集雨水的乾淨度。根據檢驗,慈濟水窖的水質大腸桿菌幾乎是零,衛生程度大大提高。此外,由於厚達十公分,耐用期限較長。基本上一個直徑三米八、體積約三十立方米球體狀的水窖,每年在夏天收集到的雨水,在當地人節約使用的情況下,足夠一個三到五口家庭用半年。甘肅因此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集水成功的缺水地區,獲得聯合國肯定。
但是,有了水窖還不夠,慈濟志工表示,怎樣讓當地的年輕人願意留在那裏,是以後要考慮的事,「在後水窖時期,希望能夠接力將愛延續到下一代」。
不過,在海拔超過兩千米的山區,由於連降雨都成問題,因此即使建水窖也無用武之地。甘肅靖遠縣的若笠鄉,過去連續五年沒降過雨,居民叫苦連天。慈濟經過勘察後,決定與當地政府合作,協助他們遷村,搬到幾十公里外黃河邊上的劉川鄉。
遷村計劃是以慈濟提供材料,政府提供土地,當地居民投工投勞方式進行,共為兩百一十戶居民興建新居。負責這項計劃的慈濟志工說,預算每戶需經費八萬人民幣,其中六萬建材費將由慈濟負責。遷村計劃預計明年十月前完成。新居的建設規劃為每戶半畝土地,其中三分之一蓋房子,三分之一為院子,另三分之一作豬舍。
慈濟志工表示,慈濟根據創辦人證嚴法師的宗旨:重點、直接、尊重、務實、及時,獲得甘肅當局的積極配合,共同幫助村民。靖遠縣政府就特別成立了慈濟項目辦公室,由副縣長領導,底下有二十幾名人員,進行慈濟援助的項目,將大愛散播在黃土高原。
註:慈濟香港分會將於十一月十五至十六日舉行義賣會,所得善款將用作甘肅建水窖及遷村。洽詢電話:(852)28937166
慈濟網址:
http://www.tzuchi.org.tw

沒有留言: